遭日本右翼威胁,缺乏支持,《南京梦魇》下线(图)
中国人种真的很劣?纪录片《南京梦魇-南京大屠杀》导演的公开信
《国际先驱导报》:一些华人的冷漠,彻底激怒了约瑟夫。这位曾因拍摄《希特勒日记》而声名远播的脑神经医学专家,在公开信中发出了一连串的怒吼:“一些中国人对此是冷漠的,一些中国人和部分机构不仅不合作,反而对我有敌意。”“这不是一部我约瑟夫个人的电影,这部电影属于所有的中国人,属于全世界。”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南京梦魇》海报。
近一个月来,朗恩・约瑟夫说自己总在重复地做着一个梦。
梦境的背景一片漆黑,放眼望去,竟是堆成山的尸体、头颅和头骨,有灰色的烟雾弥漫在四周。一个戴黑色头巾的中国女人,站在约瑟夫的面前,他认得她的脸―张纯如。这个以《南京大屠杀》一书闻名,却因患重度抑郁于2004年自杀的华裔女作家,面色惨白,伸出胳膊指着那些尸体,对约瑟夫说了四个字:“记住历史。”
“我越来越能理解张的痛苦。”8月27日,这位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医学系的心理学博士告诉记者,“我能够想象张纯如当初经历的一切,她为什么要抛弃自己的生命。”
无论是在梦境中还是现实里,朗恩・约瑟夫和张纯如人生轨迹的交叠,都来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幕惨剧―发生于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在过去的20年中,作为一个二战史的爱好者,约瑟夫从美国各地的档案馆、图书馆、日本人拍摄的影像中获取创作素材,个人投资并制作了一部名为《南京梦魇―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
随后,在2005年,约瑟夫将这部片子上传到网络世界中,供网民免费下载和观看。如今,根据数家知名视频网站提供的数据,世界各地收看和下载该片的网民,已达到400万人次,在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的“热门讨论排行榜”上,这部片子位列第九名,网民的评论已达数万条。
然而,在南京大屠杀发生70年后的2007年8月,约瑟夫却在网络上连续发表了三封公开信,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再一次把这部无数道视线关注下的历史纪录片连同他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
一)
2007年8月1日,约瑟夫对外界发出了他的第一封公开信。信中称,由于这部电影的制作与发行完全由其本人独立运营,在保证影片中立客观的同时,也导致了他在财务方面的赤字和巨额损失。在半年内,如果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来继续支付版权费和其他维护费用,他将不得不从网络上撤下该片,并停止一切市场推广工作。
根据约瑟夫及其助手、该片的中文制作人吴海燕向本报记者提供的数据,从2005年至今,在这部片子上的投资已经超过10万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的投资,是用于购买影片中的背景音乐版权。其中最为昂贵的一首古典音乐,花费了65000美元。
约瑟夫称,在这部电影中,他总共使用了7首不同的音乐,如果按照正常的商业片价格,这些音乐将花费他数十万美元。经过谈判协商后,版权公司同意降价,但音乐的使用期限被限制在2007年12月前。
“最好的影片要用最好的音乐。”约瑟夫无奈地说,“但我已经无力继续购买这些音乐的版权了。”但他不愿向记者透露具体的音乐名称和版权公司的信息,因为“这涉及到商业隐私权和保护影片的考虑”。
除此之外,这部影片的官方网站www.RapeofNanking.info和www.RapeofNanking.tv,每年的运转和维持费用接近5000美元。2006年12月,由于访问量急剧增加,这两个网站曾被迫关闭,随后,约瑟夫加宽了租用的带宽,才恢复了正常访问。
如今,这两个网站的月访问量近10万人次,为西方社会提供了一个有效了解日本侵华历史的窗口。但由于入不敷出,它们也面临着年底被关闭的危险。
约瑟夫和吴海燕原本还计划制作《南京梦魇》的日文版,“向日本国民普及真实的二战历史”。他们曾于今年7月与一个华裔日籍女博士谈妥了合作项目,并向对方提供了来回机票和食宿,但后来发现,对方带来了泳衣,只是想到加州的海边免费度假和游玩。在浪费了数千美元之后,他们不得不取消了这个合作。
“我并不想要寻求外界的资助。”约瑟夫在信中说,“但目前的现实迫使我不得不这样做,因为我不希望看到人们上网后,再也找不到这部电影,或者上我们的网站,发现已经被关闭。”
于是,吴海燕在这封公开信的最后,提供了自己的银行账号。
(二)
“然而,从8月1日到8月15日的半个月时间里,只有不到10个人回应,募集的捐款不到1000美元。”8月27日,吴海燕在电话中向记者回忆,“这真是杯水车薪。”
吴海燕说,在那段时间里,她总看到约瑟夫反复地看着这部耗尽心血的电影,并翻看着那些观众表达鼓励的来信。她听到约瑟夫好几次喃喃自语:“到了离开的时候了,离开了就自由了。”
事情似乎变得越来越糟糕。
在第一封公开信发表后的半个月里,约瑟夫收到了许多网民的电子邮件和网络留言,他们质疑约瑟夫的动机,认为他“本就该为这部电影义务工作,不应该向外界请求帮助”。
一个网民甚至说:“朗恩的动机很简单,就是借着‘南京’求名求利,他对投资回报的追求就是最好的证据……一旦他的名利目标没能达到,他马上就主动撕破对中国人的假面具了。”
更可怕的压力来自一些日本右翼。从片子放上网络的两年来,不断有匿名的网民发表类似的留言----“你应该去死”、“你会死得很惨”、“南京大屠杀根本不存在,是谎言”……
在8月2日的留言版上,一个ID为OCHA(日语,意为绿茶)2001的网民还留下了这么一句话:“You will die like Iris Chang.”(你应该像张纯如一样去死。)
每天都会读到这样的威胁,约瑟夫说,自己在潜意识中真的担心会有灾难降临。而更让人感觉难过的是,“我是一个人在承受这些”。
于是,在8月16日,重压之下的约瑟夫,发出了自己的第二封公开信,在信中,他语气十分激烈地宣称:“这一次我不会再要求帮助,我决定不干了……在8月1日的筹款公告后,我总计收到了大约1000美元的捐款,我将返还给捐款人。在9月1日,我将关闭网站,并从网上撤下这部电影。”
“除了少数的中国人热情捐款协助这部电影的制作外,大部分的中国人对此冷漠甚至有敌意。如果还有中国人想要攻击我,请记住:在美国有超过400万人观看我的纪录片,而且是免费观看,还有谁为南京大屠杀这个主题作了更多的贡献?”
(三)
“我从来没有期望通过这个电影大富大贵。”约瑟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但是我觉得我付出的劳动,至少应该得到经济上的回报,起码,我该得到一个在市场上自负盈亏的机会。”
从制作这部片子开始,约瑟夫一直都对打开中国和美国的发行市场充满信心,但现实却一再让他失望。
“关于这部电影的国内市场推广,我试过很多办法,但是都行不通。”北京天则书店的图书编辑王立对记者说。
王立的母亲是山东人,她的外祖父从小就和她讲日本人侵华时期在山东的暴行,“我并不仇日,但不可否认,这种国仇家恨,我不可能忘掉。”
2006年年初,王立在国内媒体上看到了有关约瑟夫和《南京梦魇》的报道,随后,她便和吴海燕取得了联系。2007年春节,借着去美国探亲的机会,她前往加州拜访了约瑟夫和吴海燕。
作为一个图书编辑,王立除了表达自己的感动外,还希望约瑟夫能够就“南京大屠杀”写一本书。然而,这个提议意外地遭到了约瑟夫的拒绝,理由是:“我写的不可能超过张纯如。而且,你给我的时间太少了,我的研究还远远不够。”
“当时我感动极了。”王立向记者表示,从事图书出版10多年,她见了国内太多敷衍了事的作者,但像约瑟夫这样认真的人,她还是第一次碰到。于是,她便向约瑟夫和吴海燕提出,希望能帮忙解决该片在国内的销售问题,并得到了同意。
然而,从2007年2月到6月,王立先后联系了国内17家音像出版商,却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拒绝。一些出版商是直接回绝,说这样的敏感题材不在考虑范围内;一些出版商称要和领导商量一下,从此再无下文;某省的一家音像公司,“几乎都快谈成了”,但在最后一道终审时又被“毙”掉。
“你可以说是我个人资源有限,也可以说我操作得不够专业。”王立直言,“但十多家公司都拒绝了这个片子,这应该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
与此同时,在美国寻找发行渠道的约瑟夫和吴海燕也不断碰壁。
此前,约瑟夫曾制作过一部反映犹太人二战遭遇的纪录片《希特勒的日记》,美国媒体和发行商对该片一致叫好。然而,在看到《南京梦魇》后,它们却表示了集体漠视,认为该片“没有市场”、“美国人不会对中国人的悲剧感兴趣”,很多公司甚至连样片都不愿意看。
“所有和这部电影有关的反馈似乎都是绝望的,没有出路的。”约瑟夫说,“这部电影只带给我损失、灾难和痛苦以及无休止的个人攻击,我真希望我从来没有制作过这部电影。”
(四)
8月17日,“陷于绝望之中”的吴海燕,将约瑟夫的第二封公开信,群发给了电子邮箱内通讯录上的近250名联系人,尝试着“最后一搏”。
事情果然出现了转机。
18日早上7点,一个不知名的网友,将吴海燕的信件转贴到了海外最大的华人 BBS“未名空间站”。这个BBS的用户,大多是一些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和一些海外华人,这封信件引起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一些声称看过该片的网友同样质疑约瑟夫和他的电影:“《南京梦魇》粗制滥造,有许多不符合历史真相的地方,有些画面选用的重庆大轰炸和东北抗战的场景,中国人民不是对其毁谤中伤,而是无法接受这样不尊重历史的创作,这样的片子即使是一个好的题材,我们也不能接受。”
甚至还有人称,“这是一场骗局,是利用中国人的民族感情来骗钱。”
另一些网民则对约瑟夫表示了支持。他们开始追问捐款的渠道,很多人已经四处转载这封信,并开始往吴海燕的账号里汇钱。
在这些支持的声音里,一位自称“Joshua Tu”(化名)的中国留学生,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8日早上11点左右,这个出国7年,现从事IT行业的中国小伙子,正躺在加州家中的床上上网。这个周末本是加州阳光最好的时候,可原本很惬意的心情,却在看见吴海燕的信件后,一下子变得“很不开心”。
在此之前,Joshua Tu已经看过这部纪录片,并觉得它“太血腥,有些片段后被证明不是南京大屠杀的,有史实错误,中文解说词比较生硬”。
“但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一部关于民族记忆的影片继续生存下去。”Joshua Tu对记者说。
为了让自己冷静下来,他从床上坐了起来,到浴室洗了个澡,然后开始盘算自己能做些什么。下午1点,他拨通了吴海燕的电话。据吴海燕称,这是在第二封公开信发表后,她接到的第一个支持电话。
随后,Joshua Tu在“未名空间站”发表了关于此事的第一个帖子,他写道:“这部纪录片的水平肯定是不高的,但这是第三方的独立制片。要让世界人民了解到真相,是不是第三方的独立制片的影片更有说服力呢?而且我们要创造个氛围:为历史说实话的人,特别是被倭人扭曲的历史,都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们的工作会被中国人民欣赏和赞助。换句话说,他们可以通过自己诚实的工作,获得名声、地位和金钱。如果《南京梦魇》这样水平一般的纪录片能得到这么大的影响力,必有更多才华横溢的导演会挑选这个题材。大家听过‘千金买骨’这个成语吗?老祖宗教了我们的计策,为什么不用呢?”
8月19日,针对有网友提出的“难道年年都要我们捐款”的质疑,Jason Liu在第二个帖子里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大家在捐着款,大家也在发愁,明年的版权费该怎么办呀?
呵呵,请问,在你的生活中有一部广为流传却总也不死的影片吗?
还想请问,一年后,两年后,十年后,我们是不是还只能搬出这部只有两个人制作的纪录片,告诉世人:你去看这个吧,南京大屠杀就是这样的。
如果真是这样,样板戏的年代恍然又到了眼前,那才将是我们真正的无奈吧。
我认为,我们今天这么努力地让它生,就是为了明年让它光荣地死去。
我们今天告诉全世界我们是多么地关注影片背后的历史,就是为了来年让更多才华横溢的导演来表现这段历史。
很多朋友捐了钱,甚至捐了很多钱(一个星期的收入)。我欣赏捐助了的朋友,但不赞成捐了很多的朋友。是让100个人一人捐500块的方法好,还是让5000个人一人捐10块的影响大呢?
这是历史,是应该让大家都知道的历史,不是筹建股份公司。
所以请你告诉你的朋友,有这么部影片在讲述我们的历史,他现在需要你善意的帮助。但请不要捐助太多,更重要的是请你的家人同事,一起看看这部影片,看看人性的善与恶,希望他们能告诉更多的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也是这样做的,我遍告我的朋友们,请你帮助这部影片,捐出你认为值得记忆的数字,千万不要太多,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来参与。”
这两个帖子,被许多网友称赞为在这场争论中“最具有理性和建设性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想法,Joshua Tu捐了30美元,因为,“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有30万人”。
尽管依旧不时出现质疑,但捐款行动却持续地进行着。到记者截稿时,根据吴海燕提供的数字,已经有超过1000名的网友捐款,数额已经达到31000美元,大部分都是美国的华人及留学生,因为很多地址都来自美国的各个大学。在许多邮寄的支票中,还夹着明信片,上面写着各种祝福和感激的话语。
(五)
这场捐款行动无疑也帮助约瑟夫“走出了绝望”。
8月19日晚上,约瑟夫在“未名空间站”上发表了一封公开致谢信,称自己“被真正地感动了,并且倍感荣耀”。
“看到这么多的中国人站出来挽救这部电影,这实在是让我惊异。”约瑟夫在信中说,“我觉得这股来自中国的巨大反响和力量太了不起了,尤其是数百名经济上并不宽裕的学生挽手向前,力挽狂澜,尤其让我感动。
“让我强调一点:这不是一部我约瑟夫个人的电影,这部电影属于所有的中国人,属于全世界,也属于未名网站上的每一个支持者。所以,让我代表需要认知‘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西方世界,说一声:谢谢您!”
吴海燕告诉记者,在9月1日那天,她和约瑟夫会公布最后的数额。这些捐款将用于支付音乐版权的续约、网站维护费用、邮寄DVD等开支。如果有剩余,会用于投资制作日文版。
“也许我还会面临更大的威胁,来自日本的压力。”约瑟夫说,“但我会继续尝试一次,希望能够让日本国民有机会了解真相。”
8月26日,记者在“未名空间站”上留下了自己的电子邮件,希望网友能就此事发来邮件谈谈自己的看法。在短短一个小时内,有7名网友发来电邮,除了一个网友依旧质疑“这是场骗局”外,其余6人都表示了对约瑟夫的支持。
其中一个网友这样写道:“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在选择,我们的态度,便决定了周遭的一切。如果这件事情无声地结束了,这部电影从Youtube上面撤走了,换做我是日本右翼分子,我就会说这一定是假的了。你看,连中国人自己都不支持。换做将来别的学者想要再拾起这个话题,一定有人说:‘Why bother?Don't you see what happened to that Dr.Joseph?''(‘得了吧,难道你没看到约瑟夫博士的遭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