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专栏】宋明理学为何还须心学补充

作者:唐子 发表:2007-10-11 22:0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陆王心学可谓为宋明(道)理学注入修炼的尝试和努力。

看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我们可能会比较明白一些个中奥妙。王安石进士第四名及第,学习成绩比北宋五子都好,也是名儒、大儒,那么他的变法主张及政策自然也是他的儒学思考的结果。他觉得那些新法是利民、富国、强兵的。道理上和起初试验也确实如此,例如青苗法以青苗抵押贷款利民的道理很浅显,王韶带领变法后的部队收复失地是事实。那么王安石以丞相(副皇帝)之职实施新法,各级官员就该从行政上坚定地执行,尽心尽责地完善其做法,这才符合儒家忠君爱民的仁义道德思想。批评不应是抵制。可包括邵雍、张载、二程在内的大多数士大夫,却都因为新法(以“民为贵”)不利于士大夫而抵制,嘴上却说是维护“祖宗法度”。真是维护祖宗之法吗?在程颐捍卫同日不可同时参加吉礼和丧礼的儒家礼仪时,坚决维护儒礼的苏东坡这时候又不维护了,跟程颐又闹翻。如此看来,北宋的儒生和官员当时总体上说来都是:说君子理,却较少履行。也就是说,仁义礼忠等德性的讲理者多过切实履行的修忍者。私情逻辑就这样。

私情逻辑由儒家孔子直到两位程子,运用中一直不具备辩证(逻辑)错误的讨论功能。因此儒家只要争辩,就会演变成一个师生团队或官员朋党跟另外一伙人的情感战争:反对你不是你不对,是我烦你;骂你不是没修养,是我解气。而今国寨人质进入网络聊天室和论坛,只要争论就会是激情战役。当然这主要还是1949年以来中共持续几十年党文化——施暴和撒谎的邪恶教育——洗脑的结果。儒家私情逻辑并不负主要责任。但私情逻辑变异讨论为吵闹已是不争的事实。

私情逻辑最大的功用是聚人,对于儒家而言,是聚合师生团体和官员朋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世间原因主要就在于他的主张和做法有违私情逻辑,而反对阵营则在捍卫祖宗之法名义下情投意合地拥抱在一起,因而对王安石变法形成了有效的阻击。北宋反王安石变法的儒生,官都没有王安石大,但聚合的反对群体大,骂声大。南宋时期理学之所以成为主流,并不是朱熹当了多大的官,而是他创办的白鹿洞书院聚合的学生将近一万人,所以将儒家(道)理学推广成了主流思想。

朱熹,南宋人,为二程的第四代弟子,比二程小了近100岁。他讲的理学把北宋五子的思想以“理”为核心,把太极、理(天理)、道心、人欲、气、性、命等思想观念,像人的眼、耳、鼻、舌、身、心、手、脚似地组合成一个思想身体,理或天理成了这个思想身体的头脑或心灵,几乎回答了当时所能回答的所有重大问题。从魏晋时代到唐宋,一千年漫长时间里,儒生们从讲道或修道到讲理或修诚,对从孔子那里沿袭而来的“仁义礼智”道德思想,已日渐口是心非或敬而远之了。朱熹以天人合一的思维传统,解释“理”和“气”的关系,将仁义道理说周全了:理在气和天地之先,气或天地分有不同的理;天理先于山河万物而存在并让它们共享,犹如“月印万川”;穷究万物的理,最后会发现仁、义、礼、智等天性就是天理。结论:人顶天立地,懂得君仁、臣忠、父慈、子孝的义理之后,不履行还是人吗?除此之外的重大问题还有情欲问题。唐宋时期600年,男人三妻四妾引导女人心猿意马:武则天改嫁还当了皇帝,母亲改嫁无碍范仲庵当官。儒生对此教化有心无力。程颐提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是大男人的理学宣言,道理没有讲透和说细致,朱熹讲透说细了:道心即“天理”,恶心乃“人欲”;“天理人欲,不欲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按照国寨唯心论的“奸尸”理论推测,朱熹必定是个思想专制者。然而在欧洲十字军东征和教会审判异端不止时,朱熹曾邀请主张“心即是理”的陆九渊来白鹿洞书院跟他唱对台戏,履行他的院训:“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陆九渊(号象山)说:“吾心即是宇宙”。“天人合一”的“理”,朱熹合在天理上,所以主张要多研究事物多读书;陆象山则合在人理(人心的理)上,故而要求多修心养性“先发明本心”。共产党整死人没商量,谁比朱熹能够容人?

二程和朱熹都是“涵养须用敬”的身体力行者,也就是说,他们读书都先要盘腿专心安静恭敬之后才开卷的,这可谓一种儒家功,只不过还不是修道或修佛。他们一万多弟子大多数人都不可能这样求学,所以理学还是主要讲在嘴上。如果真切履行天理,宋朝儒官都能跟程朱一般“窒欲”,养“真元之气”,除人的“恶气”,管得住身体不学西门庆,又怎么会没骨气地屈从皇帝享乐和苟安,以至于没胆量抵抗金国和蒙古的侵略呢?陆象山恐怕正是看到了理学修德不如求知的弱点,欲以“先发明本心”的心动行动方式,使儒士能真正修养出德性来。

真正克服了程朱理学“行不如知”的弱点是明朝的阳明心学。从元朝到明朝初期,程朱理学已正式是官方的正统学问,说得好做得差比宋朝还厉害。明朝中期,约在欧洲路德提出不要教会拦在上帝和信徒之间稍早一些的时候,被打过臀部依然不改修诚初衷,坚守孟子“威武不能屈”的仁义教诲的王守仁,终于领悟陆九渊的“本心之学”是“良知之学”(后世合称为“陆王心学”)。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一生以破“心中之贼”而“辅君·淑民”为己任。世人以为王阳明完成了心学体系,其实他是使孟子和陆九渊修善性养正气的做法更加简易,进一步放弃了博学式的学问,一心在修养上用功。所谓“心即理”,讲的不是学问知识,而是修心者在养性的生活中真切体悟或明白看见的天理。所谓“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也不是哲学理论,讲的只是修身养性达到的一种心神相通的身心状态:心中有理,才见花树;心有良知,明善辨恶;良知即行,善行即天理。

  王守仁的心之理学要旨是:守仁修心,良(知)善(行)银币。明中期以后,儒家天理之心学成为显学。王守仁之门生遍布天下。因而有古代日本武士道和今日韩国足球。这不是《智慧旅程》讲义要关心的,顺便一提,以供有心人研究。

以下简要介绍三大奇书反映宋、元、明三朝理(心)学风貌所蕴藏的市井智慧:1、《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所写强盗聚义小说,讲“官逼民反,盗匪建寨;替天行道,忠义报国;四海之内,仁兄义弟”之江湖道理。2、《金瓶梅》,明代兰陵笑笑生所写家人食淫小说,藏“钱财酒色,富而无德;食淫放纵,豕人垂死;性情中人,邪恶自毁”之市井心智。3、《西游记》,明朝中期吴承恩所写神魔化修佛小说,播“人生真谛,修炼回天;善有神通,贪得平庸;神助魔拦,坚忍过关”之修佛文化。三大奇书是中华文化真正的草根所在。国之山中贼,灭在人心中。陆王心学可谓感应民心脉搏跳动,为宋明理学注入修炼的尝试和努力。

欢迎英勇无畏和有使命感的仁人志士共同来参与未来中国网络大学的创建。

招生报名点http://bbs.futurechinaforum.org/viewforum.php?f=138
教师全球海聘点http://bbs.futurechinaforum.org/viewforum.php?f=139


来源:看中国首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