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我国各族人民里,喜欢在喜庆佳节里贴上一首对联,但是也喜欢在葬礼上送上一比挽联。自清代以来,开始有一些文人雅士,也喜欢写作自挽联,目的是或总括一生,或遗言传志。给后人留下警示。
曾在乾隆年间任《四库全书》总编纂官的大学士纪晓岚,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博闻强记,知识丰富。他曾说自己从四岁起,直到晚年,没有一天离开过文房四宝。生前,他曾撰一比自挽联。
联曰:
浮沉宦海为鸥鸟,
生死书丛似蠹虫。
此联,上比写他的从政经历,下比写他的治学生涯。精辟地概括了自己的一生业绩,也写出了对人生遭际的由衷感叹。
无独有偶,还有清代道光年间进士俞曲园,任官编修,家居吴门,平生以著书自娱。他精研经学,旁及诸门,著有《春在堂全集》一书,章太炎亦曾师事于他。俞老夫子也曾撰写过一比自挽联,
联曰: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卷书,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浩荡荡,数半生三十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乎!
此联总其一生成果,道出坦荡胸襟,归之于旷达,可谓独擅其胜。
还有清代名士鲍觉生,他一生狂放,在临终前,也自撰一自挽联。
联曰:
功名业绩文章,他生未卜,
嬉笑悲歌怒骂,到此皆休!
此联真实地体现鲍氏一生不屈性格,怀才不遇,嬉笑怒骂、满腹牢骚。体现他与世俗、偏见、流弊抗争到死的精神。也在自挽联中检讨自己一生,为的是摆脱愧疚的心情,把希望寄于后人。
北宋赵鼎临死前,自题挽联于灵柩的旗幡上,
联曰:
身骑龙背归天上,
气作山河壮本朝!
联中气势磅礴,他并不把死当成一回事,把自挽联写得相当的豁达开朗,读后,让人觉得饶有趣味。
当然,写自挽联,母容置疑,其中大有自我开玩笑及玩世不恭之味道。这就极富浪漫的色彩。许多擅寄情寓志者,如警策、如晨钟,予人以教益。发人深省——
清朝湘潭有一个医生,他一生为人正直,从不讨好权贵,也常给穷人治病不收钱,施医济世。临死时,他作自挽联兼示儿孙。
联曰:
我愧无能,卅载功夫,可谓深焉,终难治贫者病根,富家钱癖,
人死何知,五尺棺木,亦云足矣,更毋须经忏损产,苫块伤身!
这比对联,内容不袭旧套,它道出社会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同时他主张丧事从简,移风易俗。难能可贵。
还有广东大埔名医邓窗栅,老年病危,他面对亲属子女的悲悲切切,哭哭啼啼,竟然起身挥笔,自撰一自挽联。
联曰:
这番与世长辞,穷鬼病魔,无须追逐到泉下,
此日乘风归去,春花秋月,只当漂泊在异乡!
在弥留之际,亏这位老先生还能开这自嘲的玩笑,可见这老医生对待生老病死的态度,是这样胸怀豁达,视死如归。
满清年代,还有一个无名小官,也为自己撰写过一比自挽联,
联曰:
做不完子臣弟友功夫,愿来生百行无亏,五伦克尽,
尝遍了家忧国难滋味,到此日一肩可卸,两手空归!
横批是“今生不算,下生再来!”
此联道尽浮生五味的酸甜苦辣,他“愿来生百行无亏。”反过来说,他这一生,就是“百行有亏”了,也诉出他在碌碌无为中的懊悔。
清朝有一穷秀才,衣食不周,夫妻贫困相守。妻将死,丈夫代作挽联云:
算来半世夫妻,吃也无,着也无,今朝撒手就去,叹卿真命苦。
放下千斤重担,儿不管,女不管,现夕闭目而归,比我还快活。
这对联灰谐中饱含着人生的辛酸。读来让人饱含眼泪而喷饭。
十年文革期间,我国史学大师、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教授,惨遭迫害,当时已届八十高龄,又身罹重病,在牢中,他自知不久于人世,便写了一副自挽联,代赠给夫人,自挽联是这样写的:
涕泣对牛衣,卅载都成断肠史;
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
这副自挽联,上联是说,面对被打成“牛鬼蛇神”,身系囹圄,屡遭残酷的批斗,所穿的衣服,是充满对人格侮辱的写着号码和“牛鬼蛇神”四字的囚衣,不禁令人伤感。下联是说:“以自己的病残之躯,很难再活下去了,我们夫妻一场,只能到九泉之下再见上一面。这里的“隐豹”语出《列女传-陶答子妻》:“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择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后世把“隐豹”比喻隐居,联中字字血,声声泪,把作者彼时地的凄楚境遇,悲愤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此联作罢不久,陈教授果然然含恨而逝,一个月后,其夫人也郁郁而终,竟真应了“九泉稍待眼枯人”之 句。这副对联,也是对文化大革命和“四人帮”血泪的控诉。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