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上的武警
在“六四”事件23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中国民间继续发出重新评价1989年天安门运动,为当年遇难者平反昭雪的呼声。但是中国官员表示,对“六四”事件,官方早有定论,不会改变。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
*官方立场不变*
在6月4日当天下午中国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之音记者围绕六四事件提出两个问题。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显然有备而来,而他的回答也不出所料。
他说:“我知道你会来问这个问题的。关于你提到的那场政治风波,中国的党和政府早已有了明确的结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事实说明,我们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心声。”
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爆发了以学生为主导、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的大规模群众运动,提出了“要求民主、反对腐败、推进改革”三大主张。但是示威受到当局的血腥镇压。
美国国务院6月3日就“六四”23周年发表声明,缅怀无辜丧生的人,并鼓励中国政府释放由于参加那次示威至今仍在服刑的所有人,对那些被打死、拘押以及失踪的人做出全面公开的说明,结束对示威者及其家人的仍在持续的骚扰。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他说,美方粗暴干涉了中国内政。
警察在天安门广场值勤
*天安门加强戒备*
星期一,当局在天安门广场地区加强了警戒。天安门城楼前设立了东西两处安检站,人工检查游客随身携带的跨包。进入天安门广场,同样要经过安检。
一些重点人物更是受到监视。有人对记者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有的说,国保已在他家楼下守候了;还有的说,警方将亲自上门跟他谈话。
中共将在今年秋天举行十八大,届时 将产生以习近平为首的新的领导核心。一些人认为,现政权看来只能扮演“击鼓传花”的角色,把平反“六四”的责任传给下一届中央了。
习近平的父亲、前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属于党内改革派,曾强烈反对武力镇压天安门运动。有分析认为,习近平出任中共最高领导人,有利于“六四”问题的公正解决。
警察在天安门广场值勤
*平反六四路漫漫*
不过,中国洞察事务监督网主编光远不表乐观。他说,平反“六四”只是善良人们的美好愿望。
他说:“平反‘六四’不是单纯平反一个‘六四’,它牵扯到很多的方方面面。平反‘六四’等于把自己的利益就不要了,而这个利益在每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还有一段漫长的路在等着我们。”
英国《金融时报》早些时候报道,中国总理温家宝曾三次在高层秘密会议上提出平反六四的问题,但是受到同僚反对,未能成功。
光远认为,中共高层即便有平反“六四”的声音,也只是少数人的意见,并未形成广泛共识。
*平反六四利大于弊*
周舵是天安门民主运动的参与者,跟刘晓波、侯德健、高新并称“天安门四君子”。他认为,对于中共来说,平反“六四”利大于弊,主动比被动好。
他说:“我觉得如果他们不主动平反的话,将来在权力争夺过程当中免不了自己会有人打这张牌。那时候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那就难说了。因为谁打这张牌,谁就得分。这就是大得人心的事嘛。”
北京历史学者章立凡认为,平反“六四”只是时间问题。他说,其实朝野早有共识了,认为镇压本来就是错误的。他所接触到的中共党内人士,不论是当权者,还是普通党员,私下里都表示这个事早晚得平反。
警察对游客进行安全检查
*抛下包袱 轻装前进*
章立凡说,中共应该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问题再做一个决议。
他说:“这个应该是下一届核心的一项工作。就是把以往的这些历史包袱,该丢的丢,该做结论的作结论,才能轻装前进,把这些负资产都去掉。”
他说,平反“六四”,对未来的领导核心来说,只能得分,不会减分。
10年前胡温政权上台伊始,天安门母亲群体曾呼吁新一届中央以解决六四问题为契机,平复民怨,化解危机,达成民间与政府的和解,从制度上防止大规模社会动乱的发生。
“六四”事件23周年前夕,天安门母亲发表公开信,叹惜胡温政权错失良机,未能在任期内公正解决六四问题。
警方在木樨地对外国记者进行盘问和登记
*天安门母亲抗争到底*
天安门母亲重申了她们一贯坚守的“真相、赔偿、问责”三项理念,并表示将为此抗争到底。该群体的代表人物丁子霖表示,从长远来说,她是乐观的。
她说:“我就是不在了,我难友不在了,历史总会纪录,总会算这笔血帐的。”
目击者称,6月3日晚,一批境外记者前往北京木樨地,报道丁子霖在她儿子遇难地点进行祭奠的情况,但是丁子霖并没出现。一些境外记者和他们的中国助手还受到粗暴对待。
来源:美国之音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