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廣場上的武警
在「六四」事件23週年紀念日到來之際,中國民間繼續發出重新評價1989年天安門運動,為當年遇難者平反昭雪的呼聲。但是中國官員表示,對「六四」事件,官方早有定論,不會改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
*官方立場不變*
在6月4日當天下午中國外交部的新聞發布會上,美國之音記者圍繞六四事件提出兩個問題。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顯然有備而來,而他的回答也不出所料。
他說:「我知道你會來問這個問題的。關於你提到的那場政治風波,中國的黨和政府早已有了明確的結論。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事實說明,我們所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符合中國的國情,符合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也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心聲。」
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爆發了以學生為主導、以天安門廣場為中心的大規模群眾運動,提出了「要求民主、反對腐敗、推進改革」三大主張。但是示威受到當局的血腥鎮壓。
美國國務院6月3日就「六四」23週年發表聲明,緬懷無辜喪生的人,並鼓勵中國政府釋放由於參加那次示威至今仍在服刑的所有人,對那些被打死、拘押以及失蹤的人做出全面公開的說明,結束對示威者及其家人的仍在持續的騷擾。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他說,美方粗暴干涉了中國內政。
警察在天安門廣場值勤
*天安門加強戒備*
星期一,當局在天安門廣場地區加強了警戒。天安門城樓前設立了東西兩處安檢站,人工檢查遊客隨身攜帶的跨包。進入天安門廣場,同樣要經過安檢。
一些重點人物更是受到監視。有人對記者表示,不方便接受採訪;有的說,國保已在他家樓下守候了;還有的說,警方將親自上門跟他談話。
中共將在今年秋天舉行十八大,屆時 將產生以習近平為首的新的領導核心。一些人認為,現政權看來只能扮演「擊鼓傳花」的角色,把平反「六四」的責任傳給下一屆中央了。
習近平的父親、前國務院副總理習仲勛屬於黨內改革派,曾強烈反對武力鎮壓天安門運動。有分析認為,習近平出任中共最高領導人,有利於「六四」問題的公正解決。
警察在天安門廣場值勤
*平反六四路漫漫*
不過,中國洞察事務監督網主編光遠不表樂觀。他說,平反「六四」只是善良人們的美好願望。
他說:「平反‘六四’不是單純平反一個‘六四’,它牽扯到很多的方方面面。平反‘六四’等於把自己的利益就不要了,而這個利益在每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覺得,還有一段漫長的路在等著我們。」
英國《金融時報》早些時候報導,中國總理溫家寶曾三次在高層秘密會議上提出平反六四的問題,但是受到同僚反對,未能成功。
光遠認為,中共高層即便有平反「六四」的聲音,也只是少數人的意見,並未形成廣泛共識。
*平反六四利大於弊*
周舵是天安門民主運動的參與者,跟劉曉波、侯德健、高新並稱「天安門四君子」。他認為,對於中共來說,平反「六四」利大於弊,主動比被動好。
他說:「我覺得如果他們不主動平反的話,將來在權力爭奪過程當中免不了自己會有人打這張牌。那時候會引起什麼樣的後果,那就難說了。因為誰打這張牌,誰就得分。這就是大得人心的事嘛。」
北京歷史學者章立凡認為,平反「六四」只是時間問題。他說,其實朝野早有共識了,認為鎮壓本來就是錯誤的。他所接觸到的中共黨內人士,不論是當權者,還是普通黨員,私下裡都表示這個事早晚得平反。
警察對遊客進行安全檢查
*拋下包袱 輕裝前進*
章立凡說,中共應該對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問題再做一個決議。
他說:「這個應該是下一屆核心的一項工作。就是把以往的這些歷史包袱,該丟的丟,該做結論的作結論,才能輕裝前進,把這些負資產都去掉。」
他說,平反「六四」,對未來的領導核心來說,只能得分,不會減分。
10年前胡溫政權上臺伊始,天安門母親群體曾呼籲新一屆中央以解決六四問題為契機,平復民怨,化解危機,達成民間與政府的和解,從制度上防止大規模社會動亂的發生。
「六四」事件23週年前夕,天安門母親發表公開信,嘆惜胡溫政權錯失良機,未能在任期內公正解決六四問題。
警方在木樨地對外國記者進行盤問和登記
*天安門母親抗爭到底*
天安門母親重申了她們一貫堅守的「真相、賠償、問責」三項理念,並表示將為此抗爭到底。該群體的代表人物丁子霖表示,從長遠來說,她是樂觀的。
她說:「我就是不在了,我難友不在了,歷史總會記錄,總會算這筆血帳的。」
目擊者稱,6月3日晚,一批境外記者前往北京木樨地,報導丁子霖在她兒子遇難地點進行祭奠的情況,但是丁子霖並沒出現。一些境外記者和他們的中國助手還受到粗暴對待。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