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良孔明齐名的三不朽伟人(图)

作者:田澍 发表:2013-02-16 14:1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秦汉以来,满腹经纶,且能学以致用者,有汉之留侯张良、蜀之丞相诸葛亮、明之诚意伯刘基诸人。他们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型代表。其中,刘基被世人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刘基在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广泛影响,主要在于他以自己的学识智慧辅佐朱元璋翦除群雄、肇建明朝和推翻元朝的杰出表现。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县(今浙江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人。其学问涉及程朱理学、诸子百家、天文、兵法等诸多领域,为人刚毅,慷慨任事,注重大节。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年),23岁的刘基科举中第。其时元末的吏治已病入膏肓,作为新进之人,怀抱治世安民理想的刘基不愿迎合行将倾圮的官场,同流合污,蝇营狗苟。只要他认定于国于民有利的事,就会尽力而为,不怕官场的险恶,不计个人的私利,认真践行儒家“忠君爱民”的政治理念。在高安任县丞时,刘基体察民情,关爱百性,谢绝宴请,对官府的苛政深恶痛绝,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其诗言:“安得廉循吏,与国共欣戚。清心罢苞苴,养民瘳国脉。”(《诚意伯文集》卷13)尽管被百姓颂为“刘青天”,然而面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和既得利益者私欲的极度膨胀,耿直的刘基难以施展抱负,在极度失望之际,毅然决然辞官回家。

刘基在元朝官场上的遭遇表面上看是他个人的不幸,实际上是元朝行将瓦解的集中反映。此时的刘基就像楚国的屈原,空有报国之志,而无报国之门,但他并不像屈原那样绝望地投江自杀,而是期待明主的出现。换言之,他在元末官场中的三进三出,对他个人来说是一场特殊的经历,对丰富人生和磨练意志具有积极的作用。刘基没有选择自尽,也没有选择隐逸,而是渴望以自己的智慧通过行政来实现济世安民的远大志向。元朝主昏臣庸,不识人才,最终将刘基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使其选择了元末群雄中的朱元璋。

选择辅佐朱元璋,是刘基人生的重大转机。入仕元朝,是刘基当时唯一的出路,而辅佐朱元璋,则是刘基善于选择的集中表现。朱元璋后来对刘基这一选择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对刘基之孙说:“朕曩与群雄并驱数年之间,异声教而擅征伐者不可胜数,孰辨真伪?尔祖诚意伯刘基乃括苍之士,居勍敌之陲,密尔山寨,一闻朕命,乃间道兼程,星驰来归。”(《明太祖实录》卷208)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消灭群雄和推翻元朝,就是拥有了像刘基这样一大批当时的杰出人才。当刘基与章溢、叶琛、宋濂四人到应天(今南京)面见朱元璋时,朱元璋欣然说道:“我为天下屈四先生。”(《明史》卷128)在设宴款待刘基等人时,朱元璋以桌上的竹筷让刘基赋诗,刘基应声道:“一对湘江玉并看,二妃曾洒泪痕斑。”朱元璋双目颦蹙,认为秀才气味太浓。刘基接着吟道:“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张良一借间。”(《尧山堂外纪》卷78)刘基后两句立意深邃,自比张良,表达了其辅佐朱元璋成就帝业的鸿鹄之志。朱元璋听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当朱元璋询问良策时,刘基便呈“时务十八策”,朱元璋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明史》卷128)

朱元璋曾就刘基等人的才能询问饱学之士陶安,陶安答道:“臣谋略不及刘基,学问不及宋濂,治民之才不如章溢、叶琛。”(《明太祖实录》卷35)刘基的才智和忠诚赢得了朱元璋的信任,史载:“上察其诚,任以心膂,基以自谓不世遇,知无不言,言无不用。急难之时,计画立就,外人莫能察,累赞成大功。”(《明太祖实录》卷99)举凡朱元璋摆脱韩林儿、谋灭陈友谅、计俘张士诚、策划南征北伐等重大战略决策,刘基都起了关键性作用。所谓“赞画帷幄之奇谋,恢复中原之大计,往往属之刘基,故在军有子房之称,剖符乱孔明之喻。推其登基之功,基实为多。”(《明世宗实录》卷127)在中国古代社会,把天象和人事结合起来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显著特点。而刘基的学识能力在当时能够适应朱元璋的这一要求,比如在讨伐陈友谅的时机问题上,刘基曾对朱元璋说:“昨观天象,金星在前,火星在后,此师胜之兆,愿主公顺天应人,早行吊伐。”朱元璋也说:“吾亦夜观天象,正如尔言。”(《明太祖实录》卷9)以相互理解的天象为媒介,往往能使刘基与朱元璋更好地沟通思想,相互默契。人们之所以称颂刘基“功媲留侯”、“才侔诸葛”,就是因为他能从实际出发,出谋划策,帮助朱元璋渡过了一个个险关,并取得了一次次胜利。

明朝建立以后,在朱元璋的大力支持下,刘基卜地营建新宫,清理狱囚,制定律令,详定历法,参与制定天子及文武官的朝服公服,完善科举制度,奏立军卫法,建议减轻民众负担等立法创制之大事。同时,在礼贤馆与刘基、宋濂等人经常谈经论史、讨论天文,也大大提高了这位布衣皇帝的学识,使得凡“诏诰天下,皆出御制。”(《明世宗实录》卷20)史家论道:刘基“以儒者有用之学,辅翊治平”(《明史》卷128),所言非虚。

然而明初的官场依旧险恶,无论担任元朝的地方官,还是明朝的京官,刘基耿直的秉性并未改变,加上当时淮西集团与浙东集团两大势力的矛盾冲突,使他处境日艰。从朱元璋向刘基征求宰相人选的对话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朱元璋曾想以杨宪为相,但刘基力言其不可重用,说杨宪“有相才无相器”。朱元璋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说此人“褊浅殆甚于宪”(《明史》卷128)。接着又问胡惟庸,刘基答道:“此小犊,将偾辕而破犁矣。”(《七修类稿》卷18)朱元璋又追问:“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刘基则说:“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明史》卷128)但朱元璋没有听取刘基之言,先后任杨宪、汪广洋、胡惟庸为相,结果如刘基所言,个个不堪相职,任用后不久皆受惩处。而刘基则因据实品评而招致胡惟庸等人的嫉恨,故世传胡惟庸毒死了刘基。实际上,胡惟庸等人排斥、憎恨刘基是实,但由此推论其毒杀刘基,未免牵强。明初功臣大都死于非命,而刘基在极其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有惊无险,能够全身而退,在故里寿终正寝,亦是他的过人之处。且日后盛誉渐隆,配享太庙,享有明朝开国文臣第一的殊荣,诚如蔡元培先生给刘基庙所撰楹联所言:

时势造英雄,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
庙堂馨俎豆,枌榆故里,群瞻遗像千秋。

来源:光明日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