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十年:中国重大信息披露没进步

发表:2013-03-01 07:0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新闻周刊》最新一期刊登有关SARS危机发生十周年记忆与反思的长篇报道。报道认为,当年SARS的发生对中国政府重大信息披露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成为中国公共卫生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和里程碑”。

发生在2003年初的SARS之所以当时导致中国5327人感染,349人死亡和许多人现在患有骨头坏死、肺纤维化和抑郁症为主要症状的非典后遗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SARS发生伊始,疫情真实信息被有关政府隐瞒,结果导致疫情没有被及时有效地控制。北京律师和“后改革思想网”主编陈永苗认为,当年SARS的发生并没有促使中国政府在重大信息披露方面有所进步:

“非典(即SARS)疫情当时最终被披露是因为政府处于太大的政治压力,被迫的。非典是一个很偶然和很特殊的案例,并没有普遍性,不会在政府信息披露方面有所促进,因为重大信息披露涉及政治安全,政府害怕披露意外的东西威胁自己的统治。由此,当年的非典并没有使政府在重大信息披露方面有制度上的建设。”

当年的SARS发生与广东。在广东深圳的杂文家朱建国表示,他本人并没有看到中国政府在重大信息披露方面因为SARS而有所进步。朱先生以广东星期四一则相关消息和《南方都市报》评论版面的压缩说起:

“我今天在报上读到广东有一个地方出现口蹄疫的报道。报道虽然说疫情现在已经非常严重,但疫情在刚刚出现苗头时却没有信息公开。这就像当年的非典(即SARS),最初也没有披露,当疫情发展到无法隐瞒时,政府才向公众披露。重大信息披露实际上比以前还差。十年前广东的媒体环境多好。现在可好,《南方都市报》春节前每天有两个版的评论,春节后就压缩成一个版面。习近平虽然说政府要多听听批评,但我们实际看到的却是评论和批评的版面却越来越少。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口号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感受根本不一样。”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永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现在中国的公共卫生机构很硬,建了很多大楼、购买了很多先进的设备,但观念、制度、政策、人员等软件则相对落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自非典发生以来的十年,科研经费投入几乎没有什么增长。陈永苗表示,中国政府并没有从当年SARS爆发的程度与信息披露两者间的关系中吸取什么教训:

“政府可能在个案上做得看上去挺进步,但政府并没有将做得进步的个案像对待判例那样,以其为标本,继续往下走,逐步推进,是进步的个案成为普遍。《中国新闻周刊》的说法并不属实,SARS根本不是什么中国公共卫生史上的转折点。”

深圳的朱先生认为,在重大信息披露方面,中国只是制定了一批看上去很好看的披露程序,但实际上还要看领导的意图行事:

“主要领导不开口,没有谁敢披露重大信息。制定的信息披露程序是假的,是空的。这就像中国的《宪法》和相关法律都制定的不错,但实际贯彻得如何?像深圳,市政府公开宣布,凡是在深圳有居住证的,民工子女都可以在深圳享受义务教育,但实际上没有深圳户口,深圳的公办学校根本不接受你的孩子”。

《中国新闻周刊》有关SARS的长篇报道冠以“非典十年反思:专家称隐瞒疫情惯性至今仍然存在”。按照以上朱建国和陈永苗两位的观点推论,中国政府在重大信息披露方面瞒报和谎报的惯性也仍然存在。

(原题目:SARS发生十周年反思 中国重大信息披露没进步)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