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艺术璀璨 创作灵感何来(图)

作者:西莱 发表:2013-09-05 14:2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南柯梦醒,神佛绝非幽梦影;文化神传,知命敬天可得安。(图/戴东尼提供)

【看中国2013年09月05日讯】据说,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一位法名乐尊的僧人云游到敦煌,因看到鸣沙山金光万道,状若千佛,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凿建了第一个石窟。此后经历代开凿、修复,迄今保存700多个洞窟,壁画众多,彩塑近3,000余座。其中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保存古代彩塑之多、历时之长、技艺之精,在中国和世界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这么多的彩塑精品,究竟是如何塑造出来的?历史上向来众说纷纭。一出舞剧名为“造像”,给予这千古之谜真正的答案。

一位敬仰神佛的艺匠在敦煌石窟中塑造佛像,苦于无新的思路,昏昏入睡,似梦非梦间神佛飒然出现,异彩尽显,他醒后顿时灵感泉涌而至,继续创作。07年末新唐人电视台纽约晚会以生动的舞蹈语言,阐述了“敦煌艺术乃神传”这么一个史实。

流传千古而不朽的伟大艺术作品,不是人的有限智慧所能创作出的。西方也流传不少这类的故事,有许多不朽的名画都是艺术家在神的点化下创作出来的。神选择了道德高尚、心性达到一定标准的艺术家,直接传授他,有意地将真正的艺术留给人。

舞剧“造像”不但阐明神传文化的真理,在对神佛的塑造刻划上,也是独具匠心。过去以敦煌为题材的歌舞大多以飞花烂漫、笙歌曼舞的形式,来表达敦煌飞天之美,却往往忽略了敦煌独具辉煌的精华——伟大的神佛形象。我想,这不只是神佛的形象不易用舞台艺术再现,其难点在于如何去表达神佛形象的真正内涵。

尤其现代人越来越物质化的思想,不信神佛,使得中国璀璨斑斓的半神文化遭到不断的变异。甚至有的敦煌歌舞将展现敬仰及颂扬神佛的部份,以帝王的形象取而代之,完全偏离了它原有的内涵。好的艺术作品能启发人的善念,提升人的道德,对整个社会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舞剧“造像”将神佛在舞台上再现,在悲壮雄厚的音乐之下,将神佛的神情、体态与独具的手印,用流动的语言表现出来,向芸芸众生播撒慈悲,激发人对神佛之敬仰。

来源:新纪元周刊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