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周青铜饕餮纹鼎(图)

发表:2013-11-23 12:1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3年11月23日讯】“国之重器,堪与国家级博物馆的收藏媲美。”去年,在央视第三届中国民间国宝评审中,收藏大家毛海石与著名考古学家、陕西省考研研究所所长吴镇烽相识,并引为知己。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委员之一,吴镇烽在国内外青铜器的鉴定、研究领域享有权威地位。毛海石青铜器的收藏让吴镇烽颇为震惊,尤其对大连市文物艺术品收藏鉴赏研究会的镇馆之宝西周青铜饕餮纹鼎啧啧称奇。

西周青铜簋

西周青铜饕餮纹鼎,高48厘米。“典型西周王室祭祀之重器,造型威严庄重,雄浑大气,具有上古时期艺术的粗砺之美,彰显王者气象。”吴镇烽评鉴说,器身由三组大饕餮纹组成,其间饰以夔龙纹和云雷纹,极具神韵。三组兽面纹腿粗壮有力,给人以沉稳厚重之感。器内壁有三十多个铭文,对研究西周王室祭祀礼仪制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纵观整器,纹饰华美,工艺精湛,堪称西周早期青铜艺术之典范、中华文化之瑰宝。”

鼎身纹络清晰有力,“制作精美,气韵连贯。”央视《寻宝》栏目组专家蔡国声评鉴说:“体量很大,器型挺拔,胎体厚重。红斑绿锈——红斑是因为当时提炼的青铜中含铁成分高,绿锈是因年代久远,产生的铜锈,历经几千年岁月的洗礼,才会有如此色彩的斑斓。古代的青铜器采用陶范法合铸,鼎底可见三组范线,拼模痕迹分明。价值连城,即便是在西方国家,拥有一件中国的青铜器,也是至高无上的收藏。”

鼎和簋属于食器和祭祀的礼器,作为食器的鼎和簋要小些,纹饰较弱,当然这也与诸侯国的国力和工艺水平有关。依《周礼》,作为礼器,鼎也被作为王权的象征,只有诸侯和王才可以使用。鼎流行于商至汉代。造型以圆腹、双耳、三足为主,商中后期有方鼎出现,多为礼器。毛海石说,大鼎是礼制中最重的器物。《春秋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西周时代,等级制度十分严格,不可僭越。

祭祀中,“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对于毛海石收藏的青铜簋,蔡国声评鉴说:端庄大气,饰有勾云纹和弦纹,造型独特,纹饰粗犷,可看出青铜器物的鼎盛时期将过,属西周中后期典型器物。

西周青铜饕餮纹鼎鼎身铸有出戟(又称榧棱),形似鼻梁,两侧各铸有一椭圆隆起,形似兽眼,与繁复的纹饰共同组成一张兽面——饕餮纹。何为饕餮?饕餮是传说中一种凶猛贪食的神兽,龙生九子之一。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见到什么吃什么,食量巨大,具有震慑力。成语饕餮盛宴缘于此传说。古代青铜器上常用它的头部形象做装饰,称为饕餮纹。

作为想象中的神秘怪兽,饕餮是否有着现实中的原形呢?毛海石说,我国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夏家店下层文化很可能是构成先商文化的一支。在方国兴起之初,“北土方国”“与夏为伍”;后来,商取代夏;再后来,周又取代商。著名史学家傅斯年先生曾说:“商之兴也从东北来,商之亡也往东北去。”作为从东北而来的游牧民族,商民祖先崇尚的勇敢坚韧、冷酷搏杀、气势逼人和协同作战、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争取生存空间等诸多品性,在草原狼的身上找到了契合点。“狼在猎食过程中噬血贪吃的形象,从成语狼吞虎咽中得到最好诠释。这种图腾崇拜在上古的能工巧匠手中,运用神秘线条,夸张手法,抽象成神兽饕餮——用以彰显和烘托统治者的威严和震慑力。”

2008年,毛海石携自己收藏的青铜钟、鼎、簋、罍、卣等十余件青铜器在京举办了一次交流展,两岸数十位收藏家、鉴赏专家和文史专家赴会,毛海石的饕餮纹有可能源于狼图腾一说,引起两岸学者的共鸣,得到广泛认可。
 

来源:大连晚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