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4年04月30日讯】(看中国记者华青综合报导)陈怀军所在的村子,流传著3碗黄豆救命和他跨3省寻恩人51年的感人故事。陈怀军为何要苦寻昔日给他3碗黄豆的夏淑梅,从河南找到安徽,又从安徽找到河北,为答谢救命之恩追寻半个世纪?
10几颗未消化的嫩豌豆
这得从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饿死了大约三千万到四千五百万人的“大饥荒”说起。
那是大饥荒最严重的一年,颗粒无收,当时甘肃、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四川、广西等许多省份饿殍遍野,许多干活的人走着走着路就一头倒在地上永远也起不来了﹔最后死了人没人有力气掩埋,许多村庄一户一户地死绝。
著名作家铁流先生在他写的“人为的大饥荒终身难忘”一文中讲了这么两个故事﹕几个饿极了的小流浪孤儿﹐看见有人从洋芋地里挖出一块三斤左右的生羊肉。可是这块肉已腐烂发绿,爬满蝗虫,臭气刺鼻。转眼之间两个孩子扑上前去抓住就啃。当被制止:“这种东西吃了会送命的!”饿极的孩子边啃边吞说:“反正我们早晚都要饿死,打个牙祭死了也心甘。”事后方知,这块肉是一名惯偷从彝胞那里偷来的一只羊,吃不完分成几块藏在这里忘记了。
一个被整肃的华西医科大学教师叫钟廷跃,全神贯注地等待一个农村小孩解大便,人去之后他用树枝掀开粪便,捡出十几颗未消化的嫩豌豆,在草地上擦了一下粪渣顺手丢进嘴里...
3碗救命的黄豆
故事发生在“1962年,登封遭遇饥荒年,父母饿得满身浮肿。”《郑州晚报》报导,面对困境,陈怀军准备用家织布匹换些吃的。他和大嫂一路行走﹐来到了安徽宿州砀山县夏庄。“那是农历三月初十中午,”陈怀军清晰地记得,“我们饿得再也走不动了,就敲了一家大门。”
开门的是19岁的姑娘夏淑梅。夏淑梅二话没说,将陈怀军和他大嫂让进屋,得知他们是从河南远道而来,用布匹换救命粮﹔善良的夏淑梅不仅自己换了布,同时还招呼村民拿着地瓜干、地瓜面来她家换叔嫂俩的布。
红薯粥是当时待客的最高礼遇。夏淑梅见饿得不成样子的叔嫂,于是熬了一锅红薯粥,陈怀军和大嫂狼吞虎咽吃了一顿久违的饱饭。让陈怀军没想到的是,临走的时候,夏淑梅拿出一个粗瓷大碗,从自家剩粮不多的粮缸里舀了3大碗黄豆,倒进了陈怀军的布袋中。
“我们这儿也不富裕,但是听说河南那里都啃树皮,听说有的地方饿死人了。这些口粮、黄豆兴许就能救人性命。”夏淑梅说。
“把这些口粮和黄豆带回家,救了全家人的命。母亲把这些黄豆磨成豆面,掺上地瓜面和野菜蒸了很多‘窝窝’,全家人因此平安地度过了那个青黄不接的季节,并娶了媳妇成了家。”陈怀军回忆说,“母亲为此老是念叨:这辈子不能忘记淑梅姑娘的大恩大德!”
不见恩人不死心
陈怀军说,50年来,只要想起夏淑梅这位善良的姑娘,他的心里便只有感恩的念头﹔期间,他按原来的地址写过信,但信件被退了回来;给当地相关部门打电话,回答是﹕查不到此人。
1999年,陈怀军母亲病重时,嘴里还一直念叨著这事。
2012年年底,陈怀军终于又一次踏上了通往夏庄的路﹔天不遂人愿,这一次奔波,并没有打听到有关夏淑梅的任何消息。
2013年3月23日,不死心的陈怀军再次来到了夏庄。幸运的是,这次他找到了一位知道夏淑梅姐姐下落的老人。
“恩人啊,俺可找到你啦!”当拨通电话的那一刻,陈怀军泪如雨下。电话那端的夏淑梅呆了……
原来,夏淑梅21岁时到河北沧州安家,她的姐姐出嫁到邻村,兄弟也都离家外出工作,老家已无人居住。
2013年4月14日,73岁的老人陈怀军背着红薯叶等河南特产,不远千里来到沧州夏淑梅家当面致谢。
“恩人呀,我终于找到你了!”见面后,陈怀军老人一直说著这句话(如图)。
对陈怀军跨越3省,行万里路找她谢恩的事,夏淑梅同样感动: “陈大哥您这么大岁数,从河南找到安徽,又从安徽找到河北,找了这么多年,我做梦也没想到,当年3碗黄豆,其实不值得让您记这么多年。”
“50多年了,想想都是两眼泪啊,现在心里这块石头总算落地了……”陈怀军老人再三感叹。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