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家庭与佛门朋友(组图)

发表:2014-07-27 12: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作为北宋文坛领袖的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开宗立派的人物。在灿若繁星的古代伟人群中,他一直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华。

宋仁宗赵祯景祐三年十二月(阳历1037年1月)十九日卯时,这位卓越超越、博学多才的大文豪诞生于眉川(今四川眉山)纱縠行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故址后辟为“三苏祠堂”今尚存)。“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见苏轼《答任师中、家汉公》诗,其远祖苏味道(648-705年)曾任初唐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工诗善文,与杜甫祖父杜审言(约645-约708年)、李峤(644-713年)、崔融(653-706年)并称为武后时代的“文章四友”。

明•孙克宏《东坡小像》

苏轼之父苏洵(1009-1066年),号老泉,是著名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系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1010-1071年,四川中江人)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1009-1057年,北宋大理寺丞程文应之女)亦系优婆夷。所以,苏家佛教气氛十分浓厚,供有五代贯休(832-912年,即禅月大师)所绘之水墨十八罗汉像。苏老泉和程夫人逝世后,苏轼将他们生平喜爱之物捐给寺院,并作《十八阿罗汉颂叙》。

贯休 《罗汉图》之一 

东坡之弟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亦系佛教居士,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内.他在《试院唱酬十一首。次前韵三首》中吟道:“老去在家同出家。《楞伽》四卷即生涯。”又谓:“日断家山空记路,手披禅册渐忘情。”)见《次韵子瞻与安节夜坐三首》)苏轼的续室王闰之(1047-1093年,四川青神人)亦好佛,东坡在她的生日曾根据《金光明最胜王经》的教义,买鱼放生为其祝寿。并作《蝶恋花》词云:“放尽穷鳞看圉圉,天公为下曼陀雨。”王氏辞世后,东坡又遵从亡妻遗愿,特请当时的著中画家李公麟(1049-1060年,号龙眠居士)绘释迦牟尼及十大弟子供奉京师丛林。

宋神宗赵顼(音xu)熙宁七年(1074)九月,苏轼在杭州纳歌妓王朝云(1062-1096年)为妾。这王朝云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为泗上比丘义冲的皈依弟子。她与东坡患难与共,南北颠沛。在惠州(今广东惠阳)临终时,还念着《金刚经.六如偈》的句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东坡为其作诔辞云:“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惟佛之归。”又赋《悼朝云》诗: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现在简单地谈一谈苏轼与几位高僧的关系。

海月慧辩当时为杭州都僧正,讲经说法二十五年,,门下弟子几近千人。东坡在《海月辩公真赞》中说:“予通守钱塘时,海月大师惠辩者实在此住,神守澄穆,不见愠喜而缁素悦服。予固喜从之游。”又说:“予方年壮气盛,不安厥官,每行见师,清坐相对,时闻一言,则百忧冰解,形神俱泰。”慧辩圆寂后,苏轼曾作《吊天竺海月辩师三首》以悼,中有“安心好住王文度,此理何须更问人。”之句。可见东坡之喜禅,首先是要求静心。现实世界带给他无穷的苦闷和烦恼。在佛教中,他找到了摆脱这些苦闷和烦恼的方法,对人世进行超然的冷静观察,从而对一切苦难都无所挂碍,无所顾念,跳出矛盾纠缠之外,达到心泰神宁的妙境。物我两忘,身心俱空。他入禅院,与其说是求佛佑,不如说是寻求内心的宁静,亦即“净心”、“安心”是也。

辩才元净当时驻锡杭州天竺观音道场,苏轼对他与慧辩一样礼敬如师。在《赠上天竺辩才师》一诗中,东坡描绘道:

南北一山门,上下两天竺。
中有老法师,瘦长如鹳鹄。
不知修何行,碧眼照山谷。
见之自清凉,洗尽烦恼毒。
坐令一都会,勇丈礼白足。

苏辙在《龙井辩才法师塔碑》中记述:苏轼二子苏迨(继室王闰之所生),三岁时仍不能行走,“请师为落发,摩顶祝之。不数日,能行如他儿。”

南屏梵臻当时驻锡杭州上天竺寺,后迁金山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再后为南屏山兴教寺住持,南宋天台宗僧人释志磬(约1218-约1278年)所撰《佛祖统纪。卷十二》云:“东坡初来杭,与师最厚。”

育王怀琏为云门五世,曾掌圆通居讷记室,与苏轼之父苏洵互为师兄弟,苏轼的《与大觉禅师琏公书》,就是为布施苏洵所藏贯休手绘水墨十八罗汉真迹而写的。东坡还作有《宸奎阁碑》是为怀琏住持的阿育王山广利禅寺收藏宋仁宗所赐颂寺诗十七首的宸(音chen)奎阁所写的碑文(作于1091年正月,“宸奎”指帝王手书)。他在这篇文章中称赞了怀琏提倡的三教合一的思想,说:“是时北方之为佛者,皆留于名相,囿于因果,以故士之聪明超轶者皆鄙其言,诋为蛮夷下俚之说。琏独指与妙与孔、老合者,其言文而真,其行峻而通,故一时士大夫喜从之游。”

灵隐契嵩文笔锦锈,著作有《辅教篇》、《原教篇》、《传法正宗记》、《镡津文津》(津镡在今广西藤县,为契嵩故里)等,深得仁宗赏识,赐号明教大师。神宗熙宁五年(1072)圆寂于杭州灵隐寺。苏辙在《南华长老重辩师逸事》中,曾提到他,说:“予在钱塘,亲见二人。”

此外,东坡在杭州还与孤山惠勤、惠思,祥符寺清顺、宝岩院可久(此四人均系诗僧)、净慈寺宗本等方外缁流来往密切,苏氏尝自谓:“吴越名僧与余善者十九。”诚哉斯言!

熙宁十年(1077)四月,苏轼到徐州任太守。在这里,他结识了诗僧参寥,作有《送参寥师》一诗: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剑头惟一呋,焦谷无新颖。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新诗如玉悄,出语便清警。
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
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
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
咸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

来源:李豫川《苏轼与禅》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