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港校大陆学生融入难(图)

发表:2014-10-06 01: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微博上流传一段视频,一对内地夫妇在香港街头让孩子小便,引来香港群众不满,以致双方发生冲突。拨开事件表象,争论的本质其实在于香港与内地人在行为、思考方式上的不同。随着港校北上潮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内地学生赴港学习。然而去年一则“辽宁文科状元主动从港大退学”的新闻,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大陆学生是否融入了香港的生活?头顶光环的“港校生”有哪些烦恼?

融入难之一:天之骄子难过“粤语关”

近八成留学生感到难以融入香港

香港回归后,赴港就读的内地学生增长迅猛。据统计,本科生由1997/1998年度的仅7人,增至2011/2012年度的4582人;研究生由937人增至4353人。至今累计已有超过6万名内地生在港求学。

听不懂粤语,是许多内地学生融入香港社会面临的第一道槛。目前香港高校必修课大多为英语授课,只要英语过关,即使不会粤语对最后取得学位也不会有太大影响,但选修课和课余生活却逃不过“粤语关”。在香港听不懂粤语,意味着沟通的障碍和生活的不便。 

正在香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内地生傅瑶说,她在港大攻读硕士课程时,班里有10多个内地生,约占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对于是否学习粤语,他们想法各异。她说,即使有心学习,要想真正说一口流利粤语也绝非易事。她来港已经4年,至今粤语还是会听不会说。  

另外不仅要会粤语,还要认识不同词汇在不同地方的差异,否则很容易闹笑话,甚至错失工作机会。香港浸会大学媒体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生Zoe说,她刚开始应聘的时候,向世界500强的一间公司递交了简历,并接到了电话面试。对方问她在内地学校在读期间,参加过什么活动?她就介绍自己曾经参加过社团,结果对方就呆了几秒,然后匆忙地挂了电话。Zoe后来才意识到,在香港,“社团”是黑社会的意思,她应该将内地的“社团”讲述为“学会、学生组织”。Zoe介绍,很多香港学校都会提供免费粤语辅导,例如她修读的浸会大学,校内教会的组织就会给内地生开设免费的粤语教程,举办免费的粤语活动,内地生会形成一个互助学习小组,帮助学生融入当地语言环境。

融入难之二:学习思维方式转换难    

香港大学学生会会长邓日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地同学来港后,参与校内社团活动明显不如香港同学,也基本不会在学生会任职。“可能是因为内地同学更看重学业,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比香港同学要多,”他说,“而且内地同学往往有自己的小圈子,香港同学因此与外国同学玩得多一些。”

曾在北京大学求学、现为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的岳中琦告诉记者,刘丁宁从港大休学虽然是个案,却是许多内地学生对香港并不了解和适应的写照。他认为,港大教学方式及课程安排等,这些情况来港大之前就应掌握。

融入难之三:快节奏生活吃不消

50%的留港生认为,对快节奏的学习、工作,感到不适应

“忙得都没有时间找男朋友!”赵老师高声抱怨道。去年,她从香港城市大学毕业。学英文的她,进了香港的幼稚园。10个月后,她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份工作,“从小朋友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今年,她开始在香港教育学院念Part-time(在职)两年制的学前教育专业。18点半上课,17点收工。从位于香港荃湾的工作地,乘地铁到位于大浦的学校,得花上1个多小时。晚饭,有时只能放弃。别以为17点收工,是常态。“香港就是加班文化。”赵老师说。在她看来,并非任务多得做不完,而是,“不加班,别人会觉得你不敬业。”   

不喜欢私人时间被占用的她,总会想着法子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完成。“当然,代价就是,你累得要死。”累了,总想休息。可有人说,在香港,时刻都得警惕。因为,到处充满竞争,危机感异常强烈,不能松懈。就连每个十字路口,过街绿灯发出的,都是“滴滴滴”的急促声,逼迫你向前向前。

懈怠时,赵老师总会这样“刺激”自己:“想不想将来?想不想将来一辈子看老板脸色加班?!和你不想的事情比起来,看书做功课算什么?!和你想的事情比起来,偷懒逃避不上进有什么意义?!”

融入之道:内地学生和港校都需转变思维

面对新形势,内地学生和香港高校都应在磨合中转变思维。内地学生应积极调整心态,努力了解香港,适应和融入当地文化和环境;香港高校则应针对内地生源变化推进教学改革,更新学校的学科和课程设置,调整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城大内地与香港学生爆发所谓“骂战”事件,只是部分同学对授课语言和课程安排有意见,“骂战”并不存在。据了解,之所以不少内地生选择广东话课程,一个重要原因是研究生课程设置不足,导致部分学生不修该课便无法毕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内地学生选择港校的越来越多,这是因为港校的办学优势有目共睹,但这不意味着港校就没必要针对内地学生的增多,对原有的办学进行调整。只有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才可能更好地发挥港校的优势,这不是要求学校改变传统的办学风格,而是在为所有受教育者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还有评论认为,港校在招生时,应该多向考生介绍香港与内地的文化尤其是语言差异,为其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介绍。对于至今仍难以适应的内地生,则应为他们提供额外的语言培训、文化和社会背景知识介绍以及心理辅导等支持,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及融入香港。

来源:搜狐出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