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港校大陸學生融入難(圖)

發表:2014-10-06 01: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微博上流傳一段視頻,一對內地夫婦在香港街頭讓孩子小便,引來香港群眾不滿,以致雙方發生衝突。撥開事件表象,爭論的本質其實在於香港與內地人在行為、思考方式上的不同。隨著港校北上潮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內地學生赴港學習。然而去年一則「遼寧文科狀元主動從港大退學」的新聞,也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大陸學生是否融入了香港的生活?頭頂光環的「港校生」有哪些煩惱?

融入難之一:天之驕子難過「粵語關」

近八成留學生感到難以融入香港

香港回歸後,赴港就讀的內地學生增長迅猛。據統計,本科生由1997/1998年度的僅7人,增至2011/2012年度的4582人;研究生由937人增至4353人。至今累計已有超過6萬名內地生在港求學。

聽不懂粵語,是許多內地學生融入香港社會面臨的第一道檻。目前香港高校必修課大多為英語授課,只要英語過關,即使不會粵語對最後取得學位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但選修課和課餘生活卻逃不過「粵語關」。在香港聽不懂粵語,意味著溝通的障礙和生活的不便。 

正在香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內地生傅瑤說,她在港大攻讀碩士課程時,班裡有10多個內地生,約佔全班人數的三分之一。對於是否學習粵語,他們想法各異。她說,即使有心學習,要想真正說一口流利粵語也絕非易事。她來港已經4年,至今粵語還是會聽不會說。  

另外不僅要會粵語,還要認識不同詞彙在不同地方的差異,否則很容易鬧笑話,甚至錯失工作機會。香港浸會大學媒體管理專業碩士畢業生Zoe說,她剛開始應聘的時候,向世界500強的一間公司遞交了簡歷,並接到了電話面試。對方問她在內地學校在讀期間,參加過什麼活動?她就介紹自己曾經參加過社團,結果對方就呆了幾秒,然後匆忙地挂了電話。Zoe後來才意識到,在香港,「社團」是黑社會的意思,她應該將內地的「社團」講述為「學會、學生組織」。Zoe介紹,很多香港學校都會提供免費粵語輔導,例如她修讀的浸會大學,校內教會的組織就會給內地生開設免費的粵語教程,舉辦免費的粵語活動,內地生會形成一個互助學習小組,幫助學生融入當地語言環境。

融入難之二:學習思維方式轉換難    

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鄧日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內地同學來港後,參與校內社團活動明顯不如香港同學,也基本不會在學生會任職。「可能是因為內地同學更看重學業,用在學習上的時間比香港同學要多,」他說,「而且內地同學往往有自己的小圈子,香港同學因此與外國同學玩得多一些。」

曾在北京大學求學、現為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的岳中琦告訴記者,劉丁寧從港大休學雖然是個案,卻是許多內地學生對香港並不瞭解和適應的寫照。他認為,港大教學方式及課程安排等,這些情況來港大之前就應掌握。

融入難之三:快節奏生活吃不消

50%的留港生認為,對快節奏的學習、工作,感到不適應

「忙得都沒有時間找男朋友!」趙老師高聲抱怨道。去年,她從香港城市大學畢業。學英文的她,進了香港的幼稚園。10個月後,她發現自己愛上了這份工作,「從小朋友身上,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今年,她開始在香港教育學院念Part-time(在職)兩年制的學前教育專業。18點半上課,17點收工。從位於香港荃灣的工作地,乘地鐵到位於大浦的學校,得花上1個多小時。晚飯,有時只能放棄。別以為17點收工,是常態。「香港就是加班文化。」趙老師說。在她看來,並非任務多得做不完,而是,「不加班,別人會覺得你不敬業。」   

不喜歡私人時間被佔用的她,總會想著法子在8小時工作時間內完成。「當然,代價就是,你累得要死。」累了,總想休息。可有人說,在香港,時刻都得警惕。因為,到處充滿競爭,危機感異常強烈,不能鬆懈。就連每個十字路口,過街綠燈發出的,都是「滴滴滴」的急促聲,逼迫你向前向前。

懈怠時,趙老師總會這樣「刺激」自己:「想不想將來?想不想將來一輩子看老闆臉色加班?!和你不想的事情比起來,看書做功課算什麼?!和你想的事情比起來,偷懶逃避不上進有什麼意義?!」

融入之道:內地學生和港校都需轉變思維

面對新形勢,內地學生和香港高校都應在磨合中轉變思維。內地學生應積極調整心態,努力瞭解香港,適應和融入當地文化和環境;香港高校則應針對內地生源變化推進教學改革,更新學校的學科和課程設置,調整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城大內地與香港學生爆發所謂「罵戰」事件,只是部分同學對授課語言和課程安排有意見,「罵戰」並不存在。據瞭解,之所以不少內地生選擇廣東話課程,一個重要原因是研究生課程設置不足,導致部分學生不修該課便無法畢業。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內地學生選擇港校的越來越多,這是因為港校的辦學優勢有目共睹,但這不意味著港校就沒必要針對內地學生的增多,對原有的辦學進行調整。只有進行有針對性的課程改革、教育教學方式改革,才可能更好地發揮港校的優勢,這不是要求學校改變傳統的辦學風格,而是在為所有受教育者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

還有評論認為,港校在招生時,應該多向考生介紹香港與內地的文化尤其是語言差異,為其提供全面準確的信息介紹。對於至今仍難以適應的內地生,則應為他們提供額外的語言培訓、文化和社會背景知識介紹以及心理輔導等支持,以讓他們更好地適應及融入香港。

来源:搜狐出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