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视角】中国经济绝境之产业链解体(六)

——“2014中国实体经济困局”系列之八

作者:王尚一 发表:2015-03-03 11:3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5年03月03日讯】(接前文)

进口替代产业链的主体是国企尤其是地方国企。二战前后中国没有真正的产业链概念,主要是工业体系和工厂的概念。1950年代开始体制试图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希望通过工业生产满足国内供应也就是少用外汇,只要建立起各种功能完善的体系就能够实现进口替代,解决社会生活的工业品供应问题。

从21世纪的角度回顾,这种工业体系是典型的横向体系,也就是一个国家具有所有的工业功能,工商业系统看上去很全面,从产业的角度形成上下游产业的关系。这个工商业体系在1958年大跃进时是建设高涨,1978年改革开放后遭遇挑战,1998年国企大规模下岗,前后大致经历40年。最后的十年,随着这个体系开始全面瓦解,一些企业开始进行突围,试图以纵向的方式重组产业链实现相应的产业发展。

倪光南与柳传志之争到柳传志掌控联想,不论在根本思维还是在时间点上,都反映出中国进口替代产业链的整体状态。从时间上进口替代产业链的兴衰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力求复兴阶段,1984-1994年。倪光南主导联想的时期,这个阶段现实严峻,人们斗志高涨力图实现进口替代的中兴。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门渐渐打开,人们才发现中国已经极为落后,一方面看到工业系统全面落后的状况,认识到绝大多数企业已经无法应对国际竞争,未来只有渐渐走向消亡;另一方面,人们在积极学习国外的各种先进思想和技术,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某些新产业上实现突破,以新产业发展领导整个经济发展。倪光南和联想的发展,反映出整个社会经济的状态。中科院和计算所属于全面落后的状态,和国际研发机构相比,既没有钱,掌握前瞻技术的人才也极为匮乏,倪光南作为在国外先进研发机构工作的技术人才,成为了计算所发展新产业进而带动计算所发展的领头人。倪光南也不负众望,通过一系列技术和产品创新,将联想推向一个个高点,带动了中国IT产业的发展。

2、挣扎没落阶段,1994-2004年。中共体制重新全面收紧控制权,加强中央集权;确立全面出口导向政策,也是血汗工厂政策;加速引进外资,支持外资全面占领中国市场;在国企内部全面强化任人唯亲的模式,并且大规模推动解散国企,推动工人下岗。这个阶段是中国人的思想开始全面沦丧,产业经济全面沦落的阶段,绝大多数企业上演着与联想类似的剧情。柳传志从倪光南手中夺取主导权,放弃技术而用坑蒙拐骗等方式赚钱。少数企业做最后的挣扎,希望能够复兴,最后无力回天。倪光南在被逐出联想后,开始以孤独斗士的角色继续做个人努力,但除了扶持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提案获得通过,并且产生显著的推动效应之外,其它倡导都石沉大海。整个中国工业失去了像倪光南这样的灵魂,开始沦落为血汗组装加工厂。

3、沉沦绝望阶段,2005-2014年。2005年后中共体制加速引入外资,支持外资全面占领工业产业链。进口替代产业链开始进入全面亏损的境地,只能靠着社会输血而维持生计,包括从股市圈钱、从银行贷钱、靠房地产捞钱、靠从中小供应商处抢钱、已经和靠一些噱头骗钱。例如,汉芯靠着打磨掉某外国芯片的标记,轻松骗到2亿多元;龙芯更是以“宏伟的蓝图”,“云里雾里的远景”骗取了十多亿资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Linux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直接推动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但是,倪光南在10年前开始的预测和倡导被忽略,中国的进口替代产业链已经进入无药可救的阶段。进入2014年,随着社会资金链枯竭,这些产业链也开始全面解体

最重要的转折发生在第二个阶段。从体制的角度,某事件的处理结果是,中共体制的顶层开始行动,完全清除胡主持的多party制和赵推行的言论freedom。这个行动的目的是保持中共子孙能够继承他们的权力系统,并且获得相应的垄断利益。但是由于整个事件过于重大,因此体制不敢直接在经济领域行动,而是在初期实施人事行动,将支持多party制和言论freedom的人清除出局。

从个人的角度,越是个人能力强、真正关心中国发展、希望为国家的发展而努力的人,越容易受到清理被排斥出局,反过来越是投机钻营、能够讨好上级、支持极权和既得利益阶层、为了个人利益可以出卖灵魂的人,越容易获得升迁。倪光南的出局和柳传志的掌权,集中反映出这个时间的人事变化。

随着时间推移,中国民众很快遗忘过去。关键的岗位大换血之后,体制开始大刀阔斧地实施新的措施。这个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上的极权体制,包括政治的中央集权和经济的新条块分割系统;二是血汗工厂,通过出口导向赚取最微薄的利润。其获得利益的步骤包括:1、血汗工厂赚取外汇(贸易项目),外商投资汇入外汇(资本项目),获得外汇收入;2、通过财政税收和央企掌控的新条块分割系统,将外汇收入集中到中央;3、由中央集权体制进行分赃。

不过在这个系统中,突出的利益矛盾就是地方体制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实施血汗工厂和外资引进,结果,只是北京和天津、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其它绝大多数省份和人口都要陷入严重的生存困境。在当时的地方体制中,主要的经济单位包括两部分,一是地方国企,让大量的城市和县城人口获得生存,血汗工厂发展和外资进入都对于这些地方国企具有摧毁性作用;二是农村地区,血汗工厂让农村地区更加穷困。其中地方国企是地方体制的命脉,地方体制积极支持地方国企进行突围,希望地方国企能够生存下来,因此当中央体制开始放弃地方国企、准备肢解地方国企的时候,各地政府仍然在做最后的挣扎,希望能够支持地方国企的发展,这些国企则试图建立进口替代产业链,实现突围。

少数企业的突围在初期获得短暂成功,不过随着绝大多数国企陷入困境,穷凶极恶的地方政府官员上台,中国开始实施国企全面下岗、贱卖的政策。在周边企业被解散的背景下,这些暂时成功的企业成了体制的主要获利目标,瞬间面临两种命运:

第一是体制以国有/集体企业为名,掠夺个人的智慧和努力成果。最初所有的企业都是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也就是所有的资产都是国家的,或者叫做共产体制,即使到2014年中国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私有企业,而是被称为民营企业,民营的意思是所有财产都是共产体制的,只不过让草民来经营。当共产体制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根据宪法和法律,对民营企业杀猪和杀鸡取卵。1990年代这种态度尤其鲜明,措施尤其直接,尤其是当一些企业的发展获利丰厚成为体制眼中的肥肉后,上级体制开始调动听话的人,将早期的创业者踢出局,然后体制内的权力者共同进行瓜分,这种瓜分很好的支持了外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占领。例如当倪光南上告柳传志导致巨额国有资产流失时,因为柳传志是体制的代言人,结果反而是倪光南被踢出局。倪光南极其大公无私和具有极大影响力,所以仍然能够自由行动,命运还算是好的,其他多位出众的企业家,大都在创造巨额财富之后,被以经济犯罪的名义拿下。

第二种情况是企业在1980年代的基础上开始突围创造短暂的成功,但是企业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开始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体制为了能够让企业活下去,只能依靠强人。但是,强人往往因为缺乏技术创新思维,导致错过关键的企业发展和升级的机会。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些企业被竞争甩在后面,这些企业整合的产业链也过时和被废弃。在这些产业链中,中国CRT彩电企业和产业链是较为典型的代表,长虹的崛起、挣扎和没落,就是一部完整的兴衰史。

从2005年开始的第三阶段,进口替代产业链开始加剧衰落,逐渐进入绝望的境地。随着中国的整体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多方面的条件发生了关键改变:1、在1980年代出现的一些优秀企业家已经被清除完毕,不会再有优秀企业家给地方国企卖命。经过1989年之后压制优秀大学毕业生、1993年开始下海大潮和1990年代末放开出国后引发出国潮,很多精英人才离开体制到市场或者国外谋生。2、接任者主要为既得利益群体,21世纪后官二代根据父辈的级别分别掌权,体制的掌权者基本已经变成父子相传的血缘既得利益关系,国企的接任者大都靠家庭关系,有的靠着投机钻营买官卖官的方式上位,这些人上位后大肆挥霍,即使再优秀的企业也经不住折腾很快凋落。3、血汗工厂模式的扩张,沿海血汗工厂通过劣质廉价产品大量挤垮内地尚存的地方国企。4、外资加速进入中国,以外资品牌在中国的各个领域进行生产和扩张替中国体制实施进口替代政策。5、科技的巨大改变,大量创新技术开始进行商业化推广并且围绕互联网持续升级。

在上述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本土的进口替代产业链开始走向绝路。(第八部分完)

(供稿单位: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来源:看中国首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