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负重 太史公司马迁的传奇人生(图)

作者:阿哲 发表:2015-09-13 13: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被后人尊称为“太史公”的史学家司马迁。(网络图片)

司马迁,字子长,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因完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史记》而流芳千古,被后人尊称为“太史公”。

查访历史遗迹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一名史官,他发现自孔子以后,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数史官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使历史记载成了空白。出生于孔子之后四百年的司马谈,对此忧心忡忡,他想要写一部史书,把空白的历史连贯起来。

因为史书承载着历史与未来,写作须严谨负责,不能凭空虚构,不能取材失当,不能放弃立场,还要对历史做出正确的评判,所以古人把史官称为“天官”,意即史官记录史实,有替天监督皇帝谨言慎行的作用。

司马谈对如此庞大的工程,自己能否完成并没有任何把握,从而将希望寄托在司马迁的身上。有鉴于此,司马谈从小就有意栽培他,为了使他有好的文学基础,幼年就让他师从经学大师董仲舒学《春秋》,师从古文家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这一切都奠定了他深厚的写作基础。

为了使司马迁能了解历代的史实,改正遗失或有误的历史,司马谈不惜家产,让他周游各地实地查访。二十岁时,司马迁开始广泛的游历,他的足迹遍布各地,曾到会稽,访查夏禹的遗迹;到姑苏,眺望范蠡泛舟的五湖;到淮阴,访求韩信的故事;到丰沛,访问刘邦、萧何的故乡;到楚地,访查春申君的宫殿遗址;到薛地,考察孟尝君的封邑;到邹鲁,拜访孔孟的家乡。此外,他还北到涿鹿、登长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等。

壮游使他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游历回来后,仕为郎中,并奉旨出使到四川、云南一带,之后又侍从武帝巡狩封禅,游历更多地方。他的足迹几乎遍及中原每个角落,也接触了各阶层的人物,并搜集到许多历史人物的史料与传说。

汉武帝元封元年,司马谈去世,临终前将未竟之业嘱托给他。继任太史令后,他有机会接触皇家收藏的文史经籍及档案资料。此后,他孜孜不倦地阅读这些藏书,其间还与中大夫孙卿、壶遂等人共同订定了《太初历》。《太初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也是中国历法上第一次大改革。

见义勇为,反遭腐刑

改历工作完成后,司马迁致力于整理史料,并开始写《史记》。提笔写作不久,李陵抗击匈奴,战败投降的消息传来,使朝廷上下大为震动。

看了李陵兵败的奏书,武帝为此食不知味,上朝听政也闷闷不乐。大臣们不知如何奏对,只是一味地责备李陵。司马迁见安享富贵的朝臣,对冒死涉险的将领如此没有同情心,很不以为然,何况事已至此,谴责无益,只是徒增困扰而已。而且他认为李陵曾经多次击败强敌,功劳应该也足以颁布天下了。

司马迁从长期对李陵的观察中,发现他是一名道德高尚的人,不但对父母孝顺、对朋友守信,对于钱财更是廉洁奉公、一丝不苟。他还常自许要为国尽忠,死而无憾。且李陵对待部下都是先人后己,故而能赢得别人以死效力,这是古代许多名将所不能及的。李陵这些高尚的品德,令司马迁十分景仰,因对李陵为人的了解,使他相信兵败而身陷匈奴的李陵,有机会还是会报效汉朝的。

司马迁见武帝为此悲伤,想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一来可以舒解武帝的胸怀,二来可以堵塞那些怨恨李陵的言辞,但因为官位卑微,一直苦无机会。有一天,恰逢皇上召见,他趁机说李陵投降应该是出于无奈,相信日后必将伺机报答朝廷,并直言李陵之所以兵败,实仍武帝任用无能的外戚李广利为主帅所致。

司马迁的辩护,触怒了武帝,从而受到腐刑(宫刑),并且被打入大牢。这对于他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也是人生的奇耻大辱。一夕之间,亲朋好友都远离了,环境之险恶,似乎天下之大,没有他容身之处。

忍辱负重,完成历史大作

汉武帝时,掌管文史书籍或天文历法,地位接近于掌管占卜或祭祀的官员,为当时世人所轻视。地位卑贱的人说了几句公道话,就遭到如此的灾祸,面对人生的剧变,他曾想到自杀,但又想到著述尚未完成,不应轻于一死。

他想到如果自己自杀,与死掉一只蝼蚁有何区别?后来从“西伯被拘囚,而推演《周易》;孔子困境中,写成《春秋》;屈原被放逐,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才完成《国语》;孙膑膝盖被截,撰修了《孙膑兵法》”等先圣先贤中得到启示,从而决定隐忍苟活,完成自己写作《史记》的宏愿。

这些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在艰难的处境下不放弃自己的追求,从他们身上,司马迁受到很大的鼓舞,也体认到自古以来,富贵而名声埋没不传的人,多得无法记载,只有不受世俗拘束、非同寻常的人,才能流芳百世。

两年后,司马迁出狱,被任命为中书令,但因受过腐刑,人们都轻视他、远离他,可是如此反而使他能不受干扰,心无旁骛的著述,最后终于完成《史记》这部历史大作。

司马迁能从身心煎熬中解脱出来,并且完成了此一庞大工程的巨著,这种“大忍之心”,实非一般常人所能做到的。

《史记》的伟大贡献

《史记》记载了上起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的历史,总结中国三千年的历史发展,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无论在史学或文学上都有巨大的价值,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记载范围包罗广泛,不仅写了远古、近古,也写了汉朝的历史;不仅写了中原、华夏,也包括边疆、外国;不仅写了政治、军事,也涉及经济、文化;不仅写了帝王将相,也写了英雄豪杰、平民百姓。这种囊括古今文化于一炉,融会贯通的气魄,是前无古人的。

从历史的角度看,《史记》开创了中国纪传体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看,《史记》首次运用艺术手法,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有帝王秦始皇、项羽、刘邦、汉武帝;有朝臣管仲、晏婴、萧何、张良;有名将白起、韩信、卫青、霍祛病;有改革家吴起、商鞅、赵武灵王。

以往的历史只记载帝王将相,司马迁认为那些史官的视野太狭窄,因此《史记》也涉及形形色色的人物,节烈型的有屈原、王蟌等;口辩型的有张仪、苏秦等;侠义型的有鲁仲连、荆轲等;滑稽型的有淳于髡、优旃等。

在狱中,司马迁想像秦始皇当年是何等威风,却被江湖游侠荆轲“图穷而匕首见”,追杀于朝廷之上,从而写了一篇《刺客列传》;因经受酷吏的折磨,他亲身感受到这些酷吏狼狈为奸,制造了许多骇人听闻的冤狱,从而写了一篇《酷吏列传》。

史记的《天官书》是最古的天文学著作,司马迁在《天官书》中,详细地描述了天上星辰和人间的对应关系,而日月运行及日食、月食、彗星、流星雨、太阳黑子等星象,也兆示着灾祸、祥瑞。

《史记》不仅生动的记载着中国历史的沧桑变化,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写人物的方法,为后世的小说、戏剧开创了先河。

学、才、识、德兼备

历代许多史官以皇权为中心来评价一切,只要皇帝高兴,可以把好人说成坏人;犯罪者可以描绘成是伟大人物。司马迁对于这些史官放弃立场,成为皇帝的传声筒,十分痛心。在《李将军列传》中,他仍客观的记载着李陵将军的事迹,并没有因怕再次入狱而说假话,其不愧是一位有气节的史官。

唐代学者刘知几认为史学家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史学(学问),二是史才(才气),三是史识(见识)。清代学者章学诚又补充了一个条件,认为还要具备史德(人格)。

《史记》表现出的求实精神及恢宏气度,被后代学者高度的评价,从而一致认为学、才、识、德兼备的史学家,首推汉代司马迁。

责任编辑:李云飞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