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有好报 果然不虚!(图)

作者:刘晓 发表:2021-08-24 07:2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莲花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国民间流传着不少有关善恶有报的俗语,比如“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好心自有好报”,“天知地知神知鬼知,何谓无知;善报恶报速报迟报,终须有报”。从古至今,人世间发生的许许多多的故事,都在印证着这些道理。比如史籍中记载的那些济人于危难中的善良人,都在不久后得到了上天的奖赏。

刘理顺救下婆媳 状元及第

刘理顺是河南人,明朝万历三十一年(1582)中癸卯科河南乡试举人。此后,参加会试十次都没有考中进士。然而,他并没有放弃科举之路,而是选择继续攻读。为了让自己专注于读书,他离家到一所寺庙中寄住。

一天晚上,他突然听到外边有甚为哀切的哭声,就出门询问。这才得知,有个商人出外七年未归,家中惟有老母和儿媳。因为生活无以为继,老母只得将儿媳嫁给一个外地商人,得银十二两。感情很好的婆媳二人在分别之际,不免伤心痛哭。

刘理顺听罢,心下不忍,遂命随身的家仆回家取十二两银子来。仆人从家中回来说:“家中没有多余的银子,只有需要缴纳官府粮银的十几两。如果拿出来,明天就没办法上缴官府了。”刘理顺让仆人先把银子给他,给官府的粮银再说。

之后,为了让婆媳二人接受自己的帮助,刘理顺以商人的口吻写了一封信,说自己在外奔波七年获利五百余两银子,马上会回家了,先给家中寄十二两银子。婆媳收到信和银子后,就和外地商人解除了婚约。

过了十几天后,商人果然回来了,而且所获收益与刘理顺仿写的书信相同。刘理顺非常惊骇,不禁道:“这是神明怜悯我啊!”

第二年,原本排名靠后的刘理顺被崇祯帝钦点为状元,其后任翰林院修撰,负责《起居注》,管理六曹奏章。在后来纂修《明会要》时,刘理顺已经52岁,他获此殊荣后,众人纷纷道贺。

为官期间,刘理顺十分勤勉。他历任南京司业、右谕德、经筵讲官,为皇帝讲述儒家安民治国之道,谏言多被采纳。他在兼任东宫讲官时,皇帝又加封他侍读、侍讲之职,对他十分器重。

谭公襄阳救人 儿子乡荐第一

明朝的谭元春,字友夏,号鹄湾,别号蓑翁,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他的父亲为人善良,曾客居襄阳。一天早上他乘船刚刚离岸时,突然听到岸上传来啼哭之声,他马上让船夫停下,询问悲哭之人因何如此伤心。悲哭之人说自己是乡里的差役,因为丢失了官府的一笔钱,没有办法还上,所以只好投水。

谭公安慰他道:“你的银子没有丢失啊。”说着,从行囊中取出一些银子交给他。差役说:“这并非我丢失的银子,怎么可以妄取。谭公还是坚持让他拿去,以解燃眉之急。

后在天启年间,谭元春梦见神明告诉他道:“你应当奋发努力,你父亲在襄阳的事要回报在你身上。”谭元春惊醒后,将梦中之语告诉母亲,并问:“父亲当年是否曾在襄阳做过大善事?”他的母亲将谭公赠银之事告诉了他。

不久后,谭元春乡试第一。其后成为文学家,与同里钟惺同为“竟陵派”创始人,论文重视性灵,反对摹古,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

卖水人谋妻而尊为母 老妪纳婿竟得女

清朝顺治初年,京都有一个一卖水之人,名叫赵逊,弱冠之年仍未娶妻。他的朋友们就凑了一些钱,让他纳一妻室。赵逊在市场上花20两银子买了一个蒙面的妇人,等到新婚之时,摘下盖头,发现是一名白发老妪。赵逊并没有生气,而是道:“以少配老违背人伦之事,我并不敢做。我愿意将您当作母亲侍奉,供您日常食用。”老妪同意了。

过了一段时间,老妪见赵逊行为举止都很恭敬、谨慎,对自己也很照顾,便将他唤到自己的身边说:“你的朋友凑钱本是为你娶妻,如今你人财两空,我心里很不安。我这里藏有一颗珠子,你可以卖了再娶个妻子。”

赵逊将老妪给的珠子卖了二十两银子,遂又到市场上买了一名女子。两人才进家门,女子看见老妪大恸,伏地叩拜,原来女子是老妪的亲生女儿。

老妪原来是洪洞人,家赀甚殷,有两子一女,两子都是明末的官宦。在兵荒马乱中,老妪与女儿、儿子走失。如今与女儿在京都团聚,便想着返乡寻找儿子。好在老妪私下里还藏有一百多颗珠子,又变卖了一些,作为路费。

老妪和女儿、女婿最终得以返乡,找到了两个儿子。两个儿子看到母亲和妹妹,喜从天降,遂将家产分作三份,两个儿子和女婿各分得一份。一家人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

这真是“赵逊谋妻而尊为母,原非意中,老妪纳婿而竟得女,尤属望外”。

参考资料:清《寄园寄所寄》

责任编辑:穆瑶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