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大了?“束脩”并非指肉干(图)

发表:2021-10-04 07:2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孔子雕像
孔子雕像(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束脩”一词出自《论语述而》:“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关于“束脩”的含义,历来都解释为“一束干肉”,并引伸作“学费”的代名词,意思是孔子这句话是说学生只要交上一束干肉作为入学费用,他都会教他们。这种解释流传了两千多年,至今仍是如此教学生,从来没有人质疑过。

不过,“束脩”并不是“一束干肉”的意思,更不能作为“学费”的代名词。大家都误会了。“束脩”的“束”应该要作“束发”来讲,而“脩”则同“修”,是“修饰”的意思,所以“束脩”就是“束发修饰”,引伸之义是代指十五岁的男性少年。

早在西汉时期,著名学者郑玄就在《论语》注释中说道:“束脩,谓年十五已上也。”原来古人习俗,男孩在十五岁以前,头发都结成两个角,向上分开,叫作“总角”;到了十五岁,就必须把头发束成髻,衣冠也要加以修饰,表示即将成人,叫作“束发”或“束脩(修)”。这种发型和衣冠上的改变与修饰,是男子二十岁举行的成人“弱冠”礼的前奏,表示十五岁距离二十岁的成人已经不远了,应该在仪表上逐渐向成人靠拢。

正因如此,古代就以“总角”代指十五岁以下的男孩,用“束发”或“束脩(修)”代指十五岁的男性少年,用“弱冠”代指二十岁的成年男子。

《后汉书・延笃传》里说:“且吾自束脩以来,为人臣不陷于不忠,为人子不陷于不孝。”同书《伏湛传》也说:“自行束脩,讫无毁玷,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经为人师,行为仪表。”著名学者李贤在注释这两处“束脩”时,都说是“束发修饰,谓年十五也”。《后汉书》的这两段话,分别是延笃和伏湛两人自己说的话,都是自叙自从到了“束脩”年龄以后就在怎么做人上下功夫,也就是说他们两人从十五岁以后,就力争做忠臣孝子和品质优、爱读书、守善道和能够为人师表的人,可见“束脩”是指十五岁的男性少年。

再从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看,“束脩”也应该是指十五岁男性少年。孔子说他“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就是说只要年龄在十五岁以上的男子,他没有不教诲的。

孔子这句话,正是在说明他收的学生必须要在十五岁以上,与有没有缴交学费是没有关系的。孔子这样说,既完全符合他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又完全符合他的办学实际情况。

我们都知道孔子教导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大,他从来没有从事过启蒙教育,一生都是从事研究性教育,教的学生有的家庭很富裕,有的家庭很贫穷,读遍《论语》也找不到一处关于孔子收学费的记述,反证了“束脩”与“学费”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因此,我们如果再把“束脩”解释为“一束干肉”并引伸为学费,认为孔子定要收费,实在是冤枉了这位古代大教育家。



责任编辑:衍淡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