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瑞士举行美俄峰会。(图片来源:Peter Klaunzer - Pool/Keystone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1年12月8日讯】(看中国记者肖然编译/综合报导)欧洲局势异常升级之际,美国总统拜登与俄罗斯总统普京12月7日进行约2小时的虚拟会谈,拜登警告,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西方将采取强有力的经济和其他制裁措施。
《华尔街日报》报导,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局长伯恩斯(William Burns)6日表示,美国情报部门尚未得出普京将下令入侵乌克兰的结论,但指出,普京已集结了“可能迅速展开全面行动”的军事力量,并可能在今年冬天看到采取行动的机会。
两位领导人通话之际,美俄关系已跌至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
据《路透社》报导,克里姆林宫会前表示,不期望会谈有任何突破,但否认有攻击乌克兰的意图,并表示俄罗斯军队的部署是防御性的。
白宫则表示,拜登向普京提出,“美国和欧洲盟友对俄罗斯围绕乌克兰的武装力量升级深表关切”。拜登重申美国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呼吁缓和局势。
两人同意会后让各自的团队跟进,并表示希望今后能面对面讨论美俄关系。长期以来,两国在叙利亚、美国的经济制裁和俄罗斯对美国公司的网络攻击方面存在分歧。
拜普通话后,俄罗斯政府只发表了一份简短声明:“普京和美国总统拜登通过视频会议进行会谈,”声明写道。
莫斯科对西方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表达了越来越多的不满,乌克兰自2014年一场民众起义推翻了一位亲俄罗斯的总统以来一直向西方倾斜。莫斯科同样质疑乌克兰的意图,并表示希望基辅保证不会使用武力试图夺回2014年被俄罗斯支持的分离主义分子夺走的领土,乌克兰否认了这种说法。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会前表示:“我们正在寻求与美国的良好、可预测的关系。俄罗斯从未打算攻击任何人,但我们有我们的担忧、有我们的红线。”
华盛顿指责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附近集结军队,称这或许是重演莫斯科2014年从乌克兰手中夺取黑海克里米亚半岛的一幕。
对莫斯科来说,北约对乌克兰的力挺以及北约在乌克兰部署导弹针对俄罗斯,是一条不允许越过的“红线”。
美国可能采取多种制裁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周二在新闻会上表示,美国准备利用北溪2号管道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以阻止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美国官员在视频会议前向媒体透露,拜登将告诉普京,如果攻击乌克兰,俄罗斯和其银行可能受到迄今最严厉的制裁。有消息人士称,制裁可能针对俄罗斯最大的银行以及莫斯科将卢布兑换成美元等货币的能力,旨在劝阻普京动用集结在乌克兰边境附近的数万士兵攻击乌克兰。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已评估了限制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购买俄罗斯债券能力的可能性,这一措施即使仅由华盛顿采取,也被视为对俄罗斯政府产生严重影响。华盛顿还可以针对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
CNN报导称,制裁或包括将俄罗斯与世界各地银行使用的SWIFT国际支付系统断开连接,这是一个极端的步骤,可能需要与盟友进行协调。俄罗斯最高银行Sberbank (SBER.MM)的首席执行官葛瑞夫(German Gref)称该想法是“无稽之谈”,并且“不可能执行”。
北约警告俄罗斯勿轻举妄动
苏利文当天在新闻会上表示,总统在与普京通话后立即与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的领导人进行了交谈,如需要,北约成员国将采取协调行动。白宫表示将与北约盟国密切合作,直到俄罗斯改变其在乌克兰边境的行为。
北约11月30日曾警告俄罗斯,如对乌克兰发动任何新的军事侵略,将付出昂贵代价。
普京对此作出反击:“如果在乌克兰领土上有某种打击系统,可在7-10分钟飞到莫斯科,如果部署的是高超音速武器,则是五分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做?我们将不得不对那些以这种方式威胁我们的人创造类似的东西。而我们现在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他指的是俄罗斯最近测试的高超音速武器。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周二表示,欧盟将全力支持乌克兰,并考虑对俄罗斯实施更多制裁。
乌克兰和北约大国指责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附近集结军队,引发对可能发生袭击的担忧。莫斯科否认任何此类计划,并指责基辅在其东部集结自己的军队,俄罗斯支持的分裂分子控制着乌克兰的大部分领土。
美国敦促俄乌两国回到2014年和2015年签署的一系列基本未实施的协议,这些协议旨在结束乌克兰东部的战争。
普京曾表示,他希望得到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保证,即北约不会进一步向东扩张,并承诺不会在乌克兰等邻近国家部署某类型武器。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