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君专栏】诗中有道 中唐大诗人——白居易(图)

作者:云中君 发表:2021-12-17 10: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特大

中唐大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像。清故宫南薰殿旧藏《历代圣贤画像》,纸本设色。(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又叫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出生在河南新郑,后迁居河南荥阳,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他是中唐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其作品影响极大。不同于其他的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世时他的作品就已经得享盛名,并且广泛流传于各地、各阶层,是唐代诗人中作品在生前流传最广的一位。他的作品也流传至日本、新罗等东亚地区。

在早期的日本,《白氏文集》是日本文学汉化的最重要依据。他的代表作《长恨歌》和《琵琶行》脍炙人口,不仅在中国人之间广为流传,还一直入选在日本中学生的国语必读教材之中。由于在日本有众多的白诗爱好者,前几年仍有日本NHK电视台的记者多次到河南洛阳专程访问白居易的嫡系后人,那位白氏后人在电视画面中娓娓道来的是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前4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一生诗作众多,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因语言简单又朗朗上口,也被大多数的中国人喜欢。这原是一首写送别的诗,8句中有6句半是写草的,里面确实有着非常不简单的内涵。全诗40个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河南巩县县令,因与当时的新郑县令是好友,又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日(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唐贞元十五年(798年)中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唐会昌二年(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卒于河南洛阳,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71卷。作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曾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是中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其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广泛尖锐地揭露了当时社会上的黑暗,抨击了现实中的流弊。除讽谕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也独具特色,为千古绝唱。白诗题材广泛,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平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迹。其诗刻画人物,形象鲜明,以情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白居易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官充翰林直言上书 得罪权贵左迁江州

白居易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已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2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着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令(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自11岁起,他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相传他十五、六岁便只身赴京闯天下,以一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震惊了当时的著作郎顾况。这位顾老前辈一向恃才傲物,极少推许后进。原先他还调侃前来投诗的白居易说:“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直到看了这首诗后,才不得不赞叹说:“有诗如此,居天下亦不难。”事实证明,他确实是慧眼识英才。白居易在29岁时,高登榜首,进士及第。

贞元十六年(800年)中进士之后,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2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贞元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年),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出任盩厔县尉,作《观刈麦》和千古绝唱《长恨歌》。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这个期间他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10首,和《新乐府》50首,这些诗歌使权贵们切齿、扼腕、变色。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了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李绛则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元和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此时的他仍能不畏惧权贵,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白居易的母亲因患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3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当朝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还诬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所写的赏花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做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应该驱逐出京,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权贵们的原因还是在于那些讽谕诗。

独善其身恬然自处 任职苏杭政绩斐然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不断滋长。白居易在江州虽不得志,大体上仍能恬然自处,曾在庐山香炉峰北建草堂,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游。818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至江州与白居易相聚。在江州任职3年后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白行简此时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途中与元稹相遇于黄牛峡,3人相游之处被称为“三游洞”。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惜白居易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之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转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七十岁致仕,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出了他的忧国忧民之心。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如他曾经疏濬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杭州“白堤”。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