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武状元是怎么选拔出来的?(组图)

发表:2022-01-23 19: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首名武状元是福建人薛奕,产生于宋神宗时,他后来在跟西夏作战期间战亡。图为郎世宁画阿玉锡持矛荡寇图。
首名武状元是福建人薛奕,产生于宋神宗时,他后来在跟西夏作战期间战亡。图为郎世宁画阿玉锡持矛荡寇图。

古时的科举分为文举武举,大家对于文举是比较熟悉,但对于武举就挺陌生的了,因此不免好奇。武举相对于文科考试,中武举者称为武举人,武举第一则称为武状元。那么,武举都是如何选拔军事人才的呢?此文就跟大家谈一谈古代的武状元究竟是怎么考出来的?

北京有这样一座博物馆,里面陈列的都是古代科举的东西。其中,有几块方方正正的石头引起人们的兴趣。那个石块,就是古代武举的考试用品--掇石。掇石有半米高,它的中间部分挖空了,方便选手抓举。石头上面还刻了字,包括考试的年份、石头的重量,还有一些祝福语等。

像珍藏在博物馆的清朝掇石,上面就刻有“光绪辛卯年制”及“重两百二十斤”。石头的正中间则刻有“得意青云路”,这是在祝福考生能够金榜题名。其实,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举重的相关记载,那时候的人称之为“翘关”或“扛鼎”。翘关,顾名思义就是把门栓给举起来;而扛鼎就是将青铜巨鼎举过头颅。这两样东西都重达上百斤,能够完成这个专案的都是那时候的大力士。

到了唐朝时期,举重就成为朝廷选举人才的专案。武则天时期,她为了让国民能够牢记国力的重要性,特地设立了武举。长安二年,武则天还将“翘关”加到了武举考试中。根据《新唐书》记载,武举考试除了步射、马射、马枪、负重专案之外,还有“翘关”专案。这里所说的“关”并非锁住城门的门栓,而是武举考试中特用的木棍。木棍长一丈七尺,直径足足有三寸半。至于武举考试的考核标准是,考生必须举起木棍的一端,且连续举十下。

宋朝时期,开国皇帝吸取大唐王朝灭亡的教训,决定重视文举,抑制武举。他们会在武举中加入策论,考核考生的文化水平。还有,宋朝政府取消臂力测试,改为以骑射为主。骑射所使用的弓箭,他们也会按照重量划分等级,让不同体重的人去参加不同等级的比赛。

宋代以前并没有“武状元”之设。首名武状元是福建人薛奕,产生于宋神宗时,他后来在跟西夏作战期间战亡。

清朝是武举的鼎盛时期,满人习惯马背上的生活,自然会特别重视武举。
清朝是武举的鼎盛时期,满人习惯马背上的生活,自然会特别重视武举。

元朝时期,统治者不相信汉人,他们害怕汉人手里有兵器,更害怕他们学习武艺。于是,他们干脆将武举给取消了,免得“养虎为患”。明朝时期,朱元璋不同意文武分途,于是,只开了文举,而停止了武举。直到天顺八年,明朝才正式开武举。此时武举的考核重点是弓箭、马匹,同时还有策论。万历年间,国家的边境屡屡响起警报,朝廷这才加强武举,希望能够选举合适的人才送往前线。

到了崇祯四年,朝廷再次将举重专案新增到武举考试中。这次的举重不再是举木棍,而且举刀石。这其中,刀的重量有三个等级,分别是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石的重量则有“两百斤、两百五十斤、三百斤”三个等级。除此之外,还包括了马步箭及枪、刀、剑、戟、拳搏、击刺;营阵、地雷、火药、战车;兵法、天文、地理。

清朝是武举的鼎盛时期,满人习惯马背上的生活,自然会特别重视武举。《清代科举考试述录》记载,清朝的武举分为三场考试,第一场是考核骑马射箭,第二场是考核技勇,第三场是考核兵法。“技勇”包括拉弓、舞刀弄枪、举重,这都是考验臂力的。

前面提到,刀、石均分为三个等级,而弓也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八十斤、一百斤和一百二十斤。考核过程中,考官对于考生的动作有明确的要求,即“弓必三次开满,刀必前后胸舞花,掇石必去地一尺,上膝或上胸”。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国家军队的人才需求并不全靠武举来满足,且武举出身的官员并不如文举出身的官员那么受到重视。

历史上的名将,几乎很少是武举出身的,比较有名的包括唐代郭子仪、北宋徐徽言、明代戚继光、吴三桂、马世龙等;而历史上有名的文官,大部分都是科举出身的。武举的称谓跟文举是一样的,比如:武秀才、武举人、武状元等。清朝时期,武举是每三年举办一次,时间上跟文举是相同的。考生需要先通过地方的考核,获得武举资格后才能参加乡试;顺利通过乡试之人就能成为“武举人”。

这些武举人还可以参加更高级别的考试,比如:会试、殿试。考生如果能够获得会试三甲,则可以被朝廷授予官职。《清史稿》记载:“一甲进士授副将、参将、游击,二、三甲进士授守备、署守备。”不过,武举始终不是军官的“正途”出身,只能算“杂途”出身,他们的官场生涯也不会像行伍出身的军官那么顺利。据相关史料记载,国家的军官中,超过百分之七十是行伍出身。

带兵打战的将军,更重要的是能够精通兵法,能够运筹帷幄。图为郎世宁绘制的允礼像。
带兵打战的将军,更重要的是能够精通兵法,能够运筹帷幄。图为郎世宁绘制的允礼像。(以上图片来源皆为公有领域)

为什么会这样呢?

武举考核中偏重于武艺,而忽视了谋略。而带兵打战的将军,更重要的是能够精通兵法,能够运筹帷幄。显然,武举出身的军官往往达不到这个要求。所以,当时社会纷纷指出武举的弊端,认为它只能选出士卒,而选不出将帅。清朝末期,西方先进的热武器让手持冷武器的清兵震惊了,国民这才发觉国家强调的武艺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于是,很多人站出来要求废除武举。

据《清朝续文献通考》中介绍,光绪二十七年,皇帝下旨:“谓武科一途,本因前明旧制,相沿已久,流弊滋多,而所习原弓、刀、石及马步射,皆与兵事无涉,施之今日,亦无所用,自应设法变通,力求实际,嗣后武生童考试及武科乡、会试,着即一律永远停止。”

这样,武举就消失了,再也不会出现了。

责任编辑:隅心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