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中全会(视频截图)
【看中国2025年10月24日讯】(看中国记者金言综合报道)中共二十大四中全会于10月24日在北京闭幕,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五五”规划建议),为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蓝图。然而,旅美学者程晓农博士、时评人老灯以及江峰的独家爆料与分析揭示,官方公报掩盖了经济结构性困境的严峻现实,通货紧缩、产业过剩、房地产危机、消费疲软等深层问题难以逆转,改革空间受限,国际压力加剧。
根据新华社发布的四中全会公报,会议将“十五五”规划建议作为核心议题,提出了一系列宏大目标: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扩大内需,激发消费潜力;深化改革开放,提升全球竞争力;以及加强国家安全,防范系统性风险。公报强调,中国将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略超年初设定的5%目标,表面上展现了经济韧性与政策成效。公报还指出,未来五年将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以及区域协调,以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的挑战。
这一蓝图试图传递信心,回应外界对经济下行的担忧。然而,三位评论人从不同角度揭露,公报的乐观措辞与现实的结构性困境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短期内难以“回春”。
老灯:GDP“超额”背后的无力感
时评人老灯对官方经济数据的“超额完成”提出尖锐讽刺。他指出,5.2%的GDP增长看似亮眼,但实际上是“肯定超额、肯定完成”的数字游戏,掩盖了市场不听从党中央指挥的现实。老灯分析,中国经济深陷多重结构性困境:
1.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持续低迷,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六个月处于收缩区间(低于50),反映制造业与服务业活动萎缩。通缩导致企业利润下滑,投资意愿低迷,居民倾向储蓄而非消费。
2.产业过剩与房地产危机:工业产能过剩问题长期未解,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多个城市房价下跌,开发商债务违约频发。恒大、碧桂园等龙头企业的危机尚未触底,拖累地方财政与银行业。
3.消费疲软与就业压力:居民消费热情低迷,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官方数据虽未公布,但2024年已超20%)。民众对经济前景悲观,宁愿储蓄也不愿消费,进一步加剧内需不足。
4.出口受阻与国际孤立:中美贸易争端升级,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2025年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累计150%),可能导致中美贸易彻底脱钩。此外,俄乌战争导致中欧班列受阻,波兰边境关闭造成货物腐烂;中东乱局(胡塞武装等)迫使货轮绕道好望角,海运成本翻倍。
老灯强调,中共央行近期推出的宽松货币政策(如降息、降准)未能有效刺激投资与消费,政府鼓励出口的措施也因国际市场壁垒而收效甚微。他警告,中国经济已陷入“结构性的深层困境”,短期内无解,长期改革又缺乏政治决心,“无力回春”的趋势愈发明显。
程晓农的冷战视角:经济随国际局势波动的被动局面
程晓农在直播中进一步指出,中国经济已不再完全由中南海掌控,而是深受中美冷战升级的影响。他分析,过去六年,中美对抗公开化导致中国经济波动加剧,具体表现为:
1.关税冲击与出口下滑: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每次增加10%即引发经济震荡),2025年前三季度对美出口显著下降,对越南等国的转口贸易也萎缩。程晓农举例,俄乌战争导致中欧班列受阻,400多列火车货物腐烂,企业损失惨重。
2.全球供应链重构:中东地缘冲突推高海运成本,迫使货轮绕道,物流费用翻倍。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下降,部分国家(如波兰)因地缘政治关闭边境,进一步孤立中国出口。
3.过剩产能的消化危机:中国经济长期依赖投资与出口拉动,但全球市场萎缩导致过剩产能无法消化,企业倒闭潮加剧,地方债务风险上升。
程晓农强调,习近平在秘密报告中可能承认部分冷战事实,但将责任归咎于美国的“冷战思维”,而非自身决策失误。他警告,中国的经济前景“黯淡”,出路在于民众摆脱洗脑、认清真相,而非依赖中南海的政策调整。
江峰:民生烫手山芋与路线僵化
江峰虽未直接聚焦经济,但通过“终极交易”分析间接揭示经济困境的深层背景。他指出,传闻中胡春华复出政治局常委、负责经济民生,是习近平在压力下“交换人质”的策略:将财政、就业等“烫手山芋”交给胡春华,却严格框定其职责,不允许触碰对外强硬、科技自立等核心路线。这种安排隐含经济治理的无力感:习近平宁愿通过派系交易稳住权力,也不愿真正推动结构性改革。
江峰进一步剖析官媒的舆论战,如新华社文章《坚持自我革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表面歌颂习近平,实则强调“集体智慧”,暗示即便领导人更替,经济路线也不会变。这种“捧杀”策略为可能的权力交接铺路,同时掩盖经济困境的根本问题:缺乏刺激消费与私人投资的政策决心。
国际媒体验证结构性危机
多家国际主流媒体的报道与三位评论人的分析高度一致,进一步印证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困境:
-CNBC:形容中国为“两速经济”——出口仍具竞争力,但内需消费疲弱,青年失业与通缩压力拖累增长。
-路透社:称规划目标聚焦再平衡经济,但房地产萧条、通货紧缩以及就业市场低迷限制了政策空间。2025年新增就业目标可能下调,反映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悲观预期。
-《经济学人》:警告中国经济面临“债务-通缩陷阱”,企业破产与地方债务危机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时报》:指出中美贸易脱钩风险加剧,若关税进一步升级,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将遭受重创,改革前景黯淡。
综合来看,公报的乐观蓝图与现实的崩塌形成对撞:官方强调科技自立与内需扩大,但通缩、过剩、房产危机、消费疲软等结构性问题无解。出口受阻、投资下降、就业压力使得“中国式现代化”目标遥远,改革空间被地缘政治与内部僵化双重压缩。
四中全会的历史转折与展望
四中全会不仅是“十五五”规划的起点,更是习近平时代潜在转折的标志。结合程晓农、老灯和江峰的分析,以下核心问题浮现:
- 权力博弈与军权疑云
程晓农博士在2025年10月23日台北直播中披露,中共四中全会核心是习近平的秘密报告,而非“十五五”规划。该报告可能题为“关于当前国际局势的若干情况说明”,向中央委员交代中美冷战六年内幕,承认经济受冲击(如出口下降、供应链受阻),但隐瞒中国挑起战火的责任,将问题归咎于美国“冷战思维”。程晓农指出,习近平通过“甩锅机制”推卸责任,清洗9名上将(如何卫东、林向阳)及文官(如李承刚),塑造成“备战不力”或谈判失败的替罪羊,以遮丑并安抚党内质疑。
此机制与权力博弈紧密相关。老灯爆料军方提案解除习近平军委主席职务,失败后逼其让步,实权移交张又侠,承诺二十大辞职。江峰称胡海峰上位是向胡锦涛“赎罪”,张又侠入常换军权,均指向习权威弱化。程晓农强调军方“拒战怯战”,如火箭军泄密自保,海军演习“泡蘑菇”,暴露对台战略脆弱。公报未提人事变动,但开除14名高官(含9上将)印证斗争激烈。国际媒体(如BBC、CNN)指清洗动摇军心,习信任危机加剧。三人分析揭示:秘密报告与甩锅是习近平应对压力的策略,但难掩军权松动与战略困境。
- 经济结构性困境
三位评论人一致认为,GDP数据的“超额”掩盖了通缩、过剩、房产危机与消费疲软的现实。中美冷战升级、全球供应链重构进一步压缩出口与改革空间,经济“无力回春”成为共识。
- 派系交易与舆论战
朱镕基、王岐山的亮相,胡春华、胡海峰的传闻,官媒的“捧杀”“问责”“逼宫”,均为权力交接铺路。公报的“锦旗藏刀”策略将退位包装为传承,掩盖高层裂痕。
中国网民在社交媒体(如X平台)热议,部分期盼习近平下台,部分认为其“加速倒车”或促中共垮台。
展望未来,二十大于明年可能提前召开,将是观察习近平权力归属与政策走向的关键节点。台海、南海等地缘热点因军方清洗而充满变数,中美关系因关税与制裁持续紧张,日本“台海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表态更添不确定性。经济方面,债务、破产、失业洪水般涌来,改革前景黯淡。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能否破局,不仅取决于中南海的政策抉择,更仰赖于国际局势的演变与民众的觉醒。未来数年,中国政经格局的走向值得全球持续关注。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