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测试“末日鱼雷” 成功 核阴影笼罩俄乌 川普积极寻求和平(图)

发表:2025-11-02 18:5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末日鱼雷 An artist’s conception of the Kanyon torpedo
“末日鱼雷”Kanyon 的艺术概念图。(图片来源:Russian Ministry of Defense (Artist's Conception)

【看中国2025年11月2日讯】(看中国记者杨天资编译/综合报导)全球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再次被俄罗斯新型核武器的测试消息推向高潮。2025年10月2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披露,俄方已成功完成被西方称为“末日鱼雷”的“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的核动力测试。这一消息旋即在西方世界引发轩然大波,美国总统川普随后宣称“美国要立即恢复核试验”,被普遍认为是对“波塞冬”最新进展的直接回应,预示着全球核军备竞赛可能迎来新的、更危险的阶段。

在此复杂局势下,川普持续推动和平谈判努力,乌克兰外交部长西比哈也公开表示基辅支持川普提出的和平方案。然而,俄罗斯透过展示其最先进的核武器技术,向国际社会发出了明确的战略威慑信号,使得和平进程面临更大挑战。

“波塞冬”:隐匿于深海的“末日鱼雷

这并非俄罗斯首次展示其先进核武器。此前,“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和“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的测试也曾引发外界关注。然而,相比之下,“波塞冬”此次的公开进展,对西方的震撼程度似乎远超以往。究竟是何原因,使得这款“末日鱼雷”成为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最为担忧的战略武器?

据“今日俄罗斯”网站10月29日报导,普京在探访莫斯科一家军队医院时,向在俄乌冲突中受伤的士兵透露了“波塞冬”的最新进展。他明确表示:“我们不仅首次成功地从一艘运载母舰上用发射装置将其发射,还启动了其核动力装置,并让该装置运行了一段时间。”美国“动力”网站“战区”频道进一步指出,这是俄方首次证实“波塞冬”依靠自身动力完成了航行测试,标志着其研发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普京对“波塞冬”的评价极高,他在接受《观点报》采访时称,该武器的威力远超俄罗斯新型洲际弹道导弹“萨尔马特”,并强调“它的航行速度和深度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近期可能不会出现类似的装置,并且没有拦截的方法。”这些自信的言辞,无疑加剧了外界对其威胁性的担忧。

从性能上看,“波塞冬”介于重型鱼雷和无人水下航行器之间,它采用小型核动力装置推进,并可携带核弹头。西方军控专家推测,这款武器打破了传统的核武器分类规则。它依靠液态金属冷却核反应堆提供动力,并可能配备一枚高达20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其设计尺寸惊人,全长约20米,直径约1.8米,重约110吨。分析人士估计,它的最大航程超过1万公里,速度高达100节(约每小时160公里)。根据此前俄罗斯媒体透露的有限信息,“波塞冬”可全程自动运行,在得到最高统帅授权、解除所有锁定后,它能脱离母舰开始长时间水下潜航。

“动力”网站“战区”频道指出,“波塞冬”的主要作战目标是在对手几乎无法得到预警的情况下袭击其沿海设施。更令人不安的是,有报导称它配备了一种“污染严重”的核弹头,其爆炸不仅能造成常规的核爆炸破坏,还会将放射性污染扩散到大片区域。另有说法指出,它甚至有可能在更远的海域引爆,引发放射性海啸,从而给更广阔的沿海地区带来更大的破坏和污染。正是这些独特的、毁灭性的作战模式,使得“波塞冬”被西方媒体冠以“超级鱼雷”和“末日武器”的称号。

为何“波塞冬”比“海燕”和“萨尔马特”更令西方担忧?

如果仅仅是200万吨级核弹头的巨大威力,那么俄罗斯能够携带同等威力弹头的重型洲际导弹并不罕见,例如之前的“萨尔马特”洲际导弹。那么,“波塞冬”真正让西方紧张的原因何在?

关键在于其独特的隐蔽性和近乎无法拦截的特性。无论是“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还是“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它们都未脱离传统的巡航导弹和洲际弹道导弹的范畴,属于反导系统的典型拦截对象。尽管美国反导系统的拦截成功率仍有争议,但至少存在一定的拦截可能性。

而“波塞冬”的核动力推进装置赋予了它近乎无限的续航能力,使其可以在深海自主巡弋数周乃至数月。更重要的是,其极快的航行速度和极大的下潜深度(据称可达1000米),使得几乎所有现有的反潜手段都对其无效。它可以在海底长时间巡航,绕过可能的拦截网络,然后再发动突袭。如果“波塞冬”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它将为俄罗斯提供一种能够完全绕过现有导弹防御系统的全新战略核打击选项。这将大大增强俄罗斯的“二次核打击”能力,使其比现有战略核潜艇上搭载的潜射洲际导弹更具韧性,因为敌方将难以在第一时间探测并摧毁这些深海潜伏的威胁。这种“幽灵”般的核威慑,才是其最令西方忌惮之处。

川普“核试验”言论的深层解读与和平努力

在“波塞冬”测试消息传出后,美国总统川普随即公开宣称“美国要立即恢复核试验”,这一言论立即引发了全球对新一轮核军备竞赛的担忧。然而,川普所指的“核试验”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引发了外界的猜测。

核武专家对此持谨慎态度。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专家泊尔弗拉斯博士向德国之声表示:“我预期,美国将进行的是洲际弹道导弹飞行测试。倘若美国真的恢复核爆试验,我会非常惊讶。”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费德琴科也抱有类似疑虑,认为川普所指的可能并非那么严重的试验。他解释说,美国政府里负责维持核试验能力的是能源部而非国防部,如果川普向国防部下令,那可能指的是某种导弹测试。但如果是核爆试验,则将由能源部负责。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在军事威慑与和平谈判之间采取了平衡策略。在对乌军援与谈判节奏上,川普展现出以“施压与谈判并行”的路线。美媒援引知情人士称,国防部先前已就对乌供应部分关键武器形成建议,但白宫层面的政治判断仍会动态评估。在与普京通话后,川普基于美国自身战略考量,选择暂缓提供部分关键武器给乌克兰,这一决定旨在维护美国的关键军事能力,同时也为复杂的外交努力保留弹性。

如果美国真的要进行核爆试验,两位专家都认为将会选择内华达沙漠,那是美国过去曾进行过类似试验的地方。然而,费德琴科强调,鉴于目前仅有极少数人对于这类试验有直接经验,并且相关物流安排非常复杂,因此基本上不可能立即付诸实施。

泊尔弗拉斯则分析说,除了中国,目前并未看到任何国家大规模扩充核军备的情况。他指出,美国非常担忧未来,因为“不单要面向俄罗斯保持核武规模和态势,而且是同时面对两个强大对手。所以,的确有发生军备竞赛的可能。”

俄乌战争动态:制裁与核威慑下的僵局

俄罗斯测试新型核武器,以及普京对其威力的自信宣示,无疑是俄乌战争背景下,莫斯科向西方发出的明确信号。俄军事分析师伊戈尔·科罗琴科强调,“波塞冬”不受任何限制,因为现有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未对这类新概念武器作出规定。因此,它们的出现将有助于推动美国与俄罗斯就核军控条约展开谈判。普京将这些新型核武器描述为对美国退出美俄核军控条约以及北约东扩的回应,旨在向外界展示俄罗斯在俄乌冲突等问题上不会屈服于西方压力。

正是在这种核威慑升级的背景下,欧美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也进入了新一轮的加码。欧盟于2025年10月23日正式通过了第19轮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禁止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LNG)。这项禁令将分两阶段实施:短期合约将在6个月后终止,长期合约则从2027年1月1日起终止。这项全面禁令比欧盟执行委员会原计划提前一年实施,显示出欧盟加速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决心。

与此同时,美国也于2025年10月22日对俄罗斯两大石油巨头“俄罗斯石油”(Rosneft)和“卢克石油”(Lukoil)实施了制裁,冻结两者在美所有资产,并禁止美国企业与这两家公司有任何业务往来。美国财政部在声明中直言,普京“对终结乌克兰战争的和平进程缺乏认真承诺”。

然而,面对欧美的制裁,俄罗斯并未示弱。川普于2025年10月21日宣布搁置与普京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峰会的计划后不久,俄罗斯便发射了400多架无人机和28枚导弹,袭击从基辅、扎波罗热到敖德萨等乌克兰各地城市,导致乌克兰大部分地区在气温下降之际紧急停电。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回应川普的停火呼吁,表示停火“抵触”俄方所认为的美俄共识,并称立即停火等于让“纳粹分子”继续掌控乌克兰。

莫斯科的核心诉求远非简单的停火。俄方此前曾提出,最终必须削弱乌克兰的军力、让乌克兰在政治与经济上与俄国紧密结合、剥夺乌克兰加入北约权利和更迭目前的基辅政权,并让俄语成为官方语言。这些条件旨在从根本上改变乌克兰的国家性质和地缘政治走向。

在川普积极推动和平谈判之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持续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支持。他出席了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高峰会,对欧美新一轮对俄制裁表示“非常重要”,并强调这对世界上其他国家来说是一个好的信号。面对“乌克兰是否面临被迫割让领土”的压力,泽连斯基坚决表示“乌克兰不会割让任何领土”。

战场层面的长程打击动态:9M729的使用情况

除了“波塞冬”的深海威慑外,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的武器使用也引发了新的关注。乌克兰外交部长西比哈(Andrii Sybiha)近日证实,俄军近月来多次使用9M729型巡弋飞弹攻击乌克兰境内目标。这是基辅官方首次证实俄军在战场上使用这种飞弹。据一名乌克兰高级官员向路透社透露,自今年8月以来,俄罗斯已向乌克兰发射了23枚9M729飞弹,此外在2022年也曾有过使用纪录。

根据美国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飞弹威胁”(Missile Threat)网站资料,9M729可搭载核弹头或传统弹头,最大射程达2500公里。一名军事消息人士透露,俄军10月5日发射的1枚9M729飞弹飞行超过1200公里后,落入乌克兰境内,击中西部拉派伊夫卡(Lapaiivka)村庄一栋住宅,造成4人丧生。

在技术层面,9M729飞弹拥有先进的雷达匹配导引系统,可将误差控制在2公尺以内,实现精准打击。它还可配备温压弹头和电磁脉冲弹头等各种类型的弹头,甚至能瘫痪防空雷达系统。专家分析认为,9M729能够提供不同的攻击轴线,使得乌克兰的防空系统更难以防范,并且俄罗斯可以从其境内更深处的安全地点进行陆基打击。

核阴影下的全球挑战

普京宣布“波塞冬”核动力测试的成功,乌克兰证实俄军使用9M729飞弹攻击,以及川普关于恢复核试验的言论,将全球核安全问题再次推向风口浪尖。这不仅加剧了俄乌战争的复杂性,更可能打破数十年来相对稳定的核威慑平衡,引发新一轮核军备竞赛的危险。

从深海的“波塞冬”到战场上的9M729,俄罗斯正在构建一种前所未有的双轨威慑体系。“波塞冬”代表着“不可拦截的终局威慑”,而9M729则体现了“可随时落地的战场压力”。前者迫使对手在大国核平衡层面重新评估成本,后者则让欧洲前沿安全态势承受更高的反应阈值。

在欧美联手加大经济制裁力度,试图从资金源头遏制俄罗斯战争能力的同时,普京则通过展示其最尖端的核武器,传递出绝不屈服的强硬信号。这种“制裁-反制裁”与“常规战争-核威慑”的双重螺旋式升级,使得俄乌冲突的解决前景面临更大挑战。

在核阴影笼罩下,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川普持续推动的和平努力,虽然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面临诸多困难,但外交谈判仍是避免进一步军事升级和核威胁扩散的最佳选择。如何在遏制冲突升级、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的同时,寻求俄乌战争的持久和平解决方案,将是对全球领导人智慧和决心的严峻考验。唯有在更高强度的外交与军控对话中,并行建立可核验与可持续的风险管控机制,才有机会让战场的阴影逐步退去,为持久和平铺路。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