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9月17日 甲午海戰 鄧世昌殉國

發表:2004-09-20 18:0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日本自從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

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它看到歐美殖民主義者紛紛侵佔中國領土,也對中國虎視眈眈。1894年,日軍挑起了侵略朝鮮和中國的中日甲午戰爭。由於清政府妥協退讓,清軍在朝鮮牙山慘敗。9月初,平壤吃緊,戰火眼看就要燒到中國境內,在國內輿論的壓力下,李鴻章不得不增兵朝鮮。

9月17日,海軍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艦隊完成護送援軍任務準備返回旅順時,在鴨綠江口的大東溝黃海海面上與日本艦隊遭遇,雙方展開激戰。中國有10艘軍艦,日本有12艘軍艦,總的看來雙方旗鼓相當。戰鬥剛一打響,主帥丁汝昌就身負重傷,帥旗也被炮火擊落,桅桿倒坍,艦隊失去了統一指揮,旗艦上炮彈也馬上用完。在這十分不利的危急時刻,北洋艦隊的絕大多數官兵沒有退縮,「致遠」號管帶鄧世昌挺身而出,主動擔負起指揮艦隊作戰的重任。

鄧世昌,廣東省番禺縣人。幼年時代,他親眼目睹外國侵略者的凶殘,深感中華民族的苦難,開始萌發愛國思想。14歲時他考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成績優秀。畢業後,他歷任「海東雲」、「振威」、「鎮北」、「揚威」等艦管帶,1879年調北洋艦隊,任「致遠」艦管帶。鄧世昌「治事精勤」、「西學湛深」,平素愛護士卒,生活簡樸,因而深得部下愛戴,是當時中國海軍中不可多得的將才。這次海戰中,鄧世昌英勇無畏。在他的指揮和影響下,「致遠」號官兵在戰鬥中表現得格外勇敢。也正是因為「致遠」號的勇往直前,它中彈最多,傷痕纍纍,最後艦上彈藥也快要用完了。但鄧世昌臨危不懼,下令開足馬力向敵人的主力艦 「吉野」號撞去,準備和它同歸於盡。但「致遠」號速度遠不及「吉野」快,沒有追上它。最後,「致遠」號被「吉野」號發射的魚雷擊中,鄧世昌和艦上的200多名官兵全部壯烈犧牲。

與此同時,其他戰艦的愛國官兵,也英勇奮戰,狠擊日艦,日艦傷亡慘重,「松島」、「吉野」、「比睿」、「赤城」、「扶桑」、「西京丸」等戰艦遭重創,斃傷日寇數百人。這次海戰,中國方面雖然損失不少,有4艘軍艦被擊沉,但「鎮遠」、「定遠」兩艘主力艦仍然完好,修整後還可出戰。

中國廣大愛國官兵在黃海海戰中,充分表現了頑強的戰鬥精神和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我國反侵略史上譜寫了光彩奪目的一頁。


「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鄧世昌(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廣東番禺人。1867入馬尾船政後學堂駕駛班第一期學習,187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並被船政大臣瀋葆璋獎以五品軍功任命為「琛航」運船幫帶。次年任「海東雲」炮艦管帶,時值日本派兵侵犯臺灣,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獲升千總。後調任「振威」炮艦管帶,代理「揚武」快船管駕,獲薦保守備,加都司銜。

1880年李鴻章為建設北洋水師而蒐集人才,因鄧世昌「熟悉管駕事宜,為水師中不易得之才」而將其調至北洋屬下,先後擔任「飛霆」、「鎮南」蚊炮船管帶。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國定購的「揚威」、「超勇」兩艘巡洋艦完工,丁汝昌水師官兵200餘人赴英國接艦,鄧世昌隨往。1881年11月安然抵達大沽口,這是中國海軍首次完成北大西洋 地中海 蘇伊士運河 印度洋 西太平洋航線,大大增強了中國的國際影響,鄧世昌因駕艦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圖魯」勇名,並被任命為「揚威」艦管帶。

1887年春,鄧世昌率隊赴英國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訂造的「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艘巡洋艦,是年底回國。歸途中,鄧世昌沿徒安排艦隊操演練習。因接艦有功,升副將,獲加總兵銜,任「致遠」艦管帶。1888年,鄧世昌以總兵記名簡放,並加提督銜。是年10月,北洋海軍正式組建成軍,鄧世昌升至中軍中營副將,1891年,李鴻章檢閱北洋海軍,鄧世昌因訓練有功,獲「葛爾薩巴圖魯」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大東溝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後在日艦圍攻下,「致遠」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鄧世昌鼓勵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右舷,決意與敵同歸於盡。倭艦官兵見狀大驚失色,集中炮火向「致遠」射擊,不幸一發炮彈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鄧世昌墜落海中後,其隨從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絕,並說:「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所養的愛犬「太陽」亦游至其旁,口銜其臂以救,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沒於波濤之中,與全艦官兵250餘人一同壯烈殉國。

鄧世昌犧牲後舉國震動,光緒帝垂淚撰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並賜予鄧世昌「壯節公」謚號,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師昭忠祠,御筆親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鴻章在《奏請優恤大東溝海軍陣亡各員折》中為其表功,說:「……而鄧世昌、劉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沒者也」。清廷還賜給鄧母一塊用1.5公斤黃金製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撥給鄧家白銀10萬兩以示撫恤。鄧家用此款在原籍廣東番禺為鄧世昌修了衣冠塚,建起鄧氏宗祠。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於1899年在成山上為鄧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命名新式遠洋綜合訓練艦為「世昌」艦,以示紀念。

鄧世昌有三兒兩女,長子鄧浩洪,承襲世職,任職於廣東水師,1947年去世;次子鄧浩洋,青年早逝;三子鄧浩干是遺腹子,曾在民國海軍部供過職,1969年逝於無錫。

附:

御賜祭文

朕惟:伏波橫海,具折衝千里之威;勁草疾風,標烈士百年之節。哀國殤於授命,頒彞典以薦馨。爾提督銜記名總兵鄧世昌,識洞韜鈐,材雄超距。帆檣練技,究風濤沙線之殊形;閩粵籌邊,奮虎闞龍驤而奏績。 躋副閫,榮□翠羽之輝;肇錫嘉名,勇冠熊桓之旅。屬以潢池告警,因而遼海移軍。爰統師千,遠清妖孽。樓船風駛,仰漢將之如飛;□石雷殷,攻倭艘而屢破。方冀□槍迅掃,表海塵清;詎期鋒鏑親攖,前軍星隕。沉滄海而不悔,矢舍命以全忠。葬蛟鱷之腹中,血三年而成碧;戳鯨鯢於地下,魄千載而猶雄。用褒死事之勛,特著易名之典。於戲!臣心不二,抒浩氣而壯山河;大節在三,留英光以爭日月。欽茲芬 ,慰爾忠魂!

御賜碑文

朕惟:衛社稷以執干戈;馬革慰沙場之志。聽鼓鼙而思將帥,龍綸宣□□之恩。雕俎既陳,螭文式煥。爾提督銜記名總兵鄧世昌,素嫻韜略,薦握戎符,統戰艦而著勤,實海軍之肇造。重瀛涉險,葉丈人地水之師;絕檄策勛,媲壯士天山之箭。膺懋賞而榮□孔翠,錫勇名則隊肅虎貔。屬敵騎之披猖,值句驪之告警。取兵遼海,瞻星斗而識哥舒;縱火長江,催艨艟而推公理。奮擊則寡能敵眾,衝鋒則義不顧身。軍可撼山,期折蚩尤而獻馘;心願盟水,甘從海若而捐軀。迨遇救而獲生,終自沉而效死。蟲沙何處,滄波招烈士之魂;鯨筑未伸,赍志宜貞珉之勤。謚之壯節,表厥名稱。於戲!誓掃旄頭,經百戰而風雲變色;身騎箕尾,炳千秋而竹帛流光。特峙穹碑,渥承寵命。

挽 聯

此日漫揮天下淚;

有公足壯海軍威。

惟公不生惟公不死;

與船俱存與船俱亡。

熱血灑東溝千載怒濤應揖伍;

忠魂依北闋九原遺恨未平倭。

戰局不堪言餘恨空赍填海志;

忠魂如可作大呼猶聽渡河聲。

不濟以死繼之至今毅魄如生問逃潰諸軍能勿 顏慚義犬;

此仇必可復也終在人心未喪冀英靈在世誓將赤手掃長鯨。

臣為國死弟為兄死僕為主死大節萃一門更能義感靈獒力挽頹波留正氣;

帝鑒其忠士服其忠敵畏其忠丹心照千古想見魂為厲鬼踏平滄海奮神威。

正氣毓乾坤自從童稚涉鮫洋半生秉節辛勤矢懷伸臂撐天華廈間千秋留偉業;

大星沉渤 豈獨褒嘉聞風詔四海同聲太息遂嘆捐身報國東溝上萬古吊忠魂。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