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這三個背景因素中,其承前啟後之核心作用的,便是對所謂「國有資產」「增值保值」的理解和應對問題。
那麼,到底是哪三大背景促成了這個「怪異」的焦點?國有資產的「增值保值」問題又如何上升為「焦點中的焦點」?而在大量存在的「破淨」現象和由此造成的「國資流失」面前,幾乎所有的國資代表們為何有「集體失聲」呢?
其一,中國股市股權分置改革貌似股市一家的事情,但實際上卻是事關金融體制改革和經濟政治改革的全局。
事實上,中國股市從當年設想的改革 「試驗田」,到後來發展為國企的「脫困基金」,再壯大到「尾大不掉」的分裂型 「證券市場」,最後發展到「國九條」定性了的「不可忽缺」的「資本市場」,其間的每一步嬗變都在講著同一個故事--「挺進中原」:向市場化改革縱深挺進。而如今的股改所打響的正是「挺進中原」的核心戰役。
其二,股權分置改革改的是中國股市上市公司的制度問題,但問題在於,正是這個當年因為意識形態等原因導致的制度問題卻造成了對流通股東最為嚴重的不公和剝奪。據經濟學家劉紀鵬先生測算,截至 2005年6月30日,我國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淨資產為2.84元,而上市公司的市場平均價格為4.95元。若以2.84元/股的淨資產價計算,近900家國有上市公司的國有股帳面價值為9866億元,資產增值為2.48倍。若以 4.95元/股的市場價格計算,近900家國有上市公司國有股的市值為1.72萬億元,資產增值為4.32倍。這便是中國國有上市公司國有股在15年來 「報值增值」的「戰果」。當然,這還不算總共繳納的2100多億稅款。而與此大相逕庭的是,同樣據劉先生測算,15年來,也截至20本年度6月30日,以 A股IPO平均價格6元/股計算,A股股東在上市公司的IPO融資和增發配股中,總投入為12500億元。若以目前兩市上市公司平均股票市價4.9元計算,目前市值僅為10200億元,流通股股東一級市場總體虧損額為2290億元,而四年來流通股市值在二級市場的縮水高達近萬億元。
兩相比較之下,可謂天差地別:國有股所代表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何等成功,流通股東的「貢獻」和「損失」又是何其巨大!如此,又何以能讓投資者在股改「對價」面前奉行商場流行的「和為貴」準則呢?
正是基於這種考慮,筆者才呼籲要學習商鞅「徙木立信」,以「至誠和決絕」解決股改難題,才呼籲長江電力得「四大歷史使命」,要求其叫停第一方案,表現起應有的標桿性「讓利」誠意。
其三,四年來股市持續低迷,從2245 點到998點,股指「縮水」一半以上,上市公司A股中跌破淨資產的所謂「破淨」股票數以百計,投資者更是損失慘重,哀號不止。而當諸多「救市」政策接連出臺後,股市依然低迷不振,做空者依然威風不倒,「破淨」股依然「無人問津」,所謂「千點保衛戰」也打得讓人心驚肉跳。如此,又怎能期望投資者在股改問題支持改革?
其實,也正是考慮到在牛市中解決股權分置的「信心提振」和「減少阻力」等問題,筆者才有了「只有『製造』牛市才能拯救股市」的主張。在我看來,股市淪落到千點,即便不是所謂「市場底」,也已經接近於「市場底部區域」,而「製造」,不過是創造一個或者數個契機而已,比如一個令投資者拍手叫好的股改方案,比如一個市場化的資金供給渠道,還比如近日的人民幣升值等等……
總之,我們看到,上述這三大背景因素雖然互相獨立,但也相互關聯,因為其核心便是國有資本在股市中的「合法」地位和「錢途」問題,它既折射出本次股市改革的重大意義,也折射出了股改困境的關鍵所在,更折射出當今中國股市中存在的事關股市穩定、國資流失和股改成本的 「三大」荒誕怪異現象。
第一怪:面對「破淨」令人憤怒的「集體失聲」。
我們看到,從來聲稱重視國資「保值增值」,但面對「破淨」現象,眾多國有上市公司卻鴉雀無聲,無所事事,反而是部分法人股東、民營企業高官「挺身而出」,購入公司已造成資產流失的「破淨」股票!
據統計,截至7月21日收盤,中國A股破淨個股達到366家,佔所有A股的四分之一強,這是中國股市建立近15年來從未出現的「丟人」比率。而其中的絕大部分都是國有企業或者國資控股企業。但是,面對跌破資產的骨架,絕大部分公司大股東卻至今毫無反應。比如長春經開,其控股股東是長春經濟開發區創業投資控股公司,其股權佔比為39.91%,是絕對的國有大股東,但是,面對6.22元的每股淨資產(05年一度度)、 3.04元的每股公積金(04年末數字)和最低3.02元的股價,公司管理層卻至今沒公布過任何回購動作!如此,任由市場投資人或者投機客在遠低於每股淨資產的價格吸納籌碼,不正等於變相地讓國有資產隨意流失麼?如果沒有流失,那便只能有兩個答案:一,公司資產壓根兒就不值那麼多錢,即公司屬於市場投資者普遍認為的「包裝上市股」;二,「崽賣爺田心不疼」,公司管理層對「與我無關」的國資流失根本不予理睬。
當然,我在這裡列舉的只是長春經開的例子,但其他的數百家企業管理層呢?是否其公司奉行的也是筆者上述的兩大邏輯?
在此,公司的「集體失聲」作為一種普遍現象, 所體現的不僅是公司大股東對企業和投資者的「慣常」態度,更是對股權分置下養成的「股東股價麻木症」最大的嘲諷。
我們看到,與此同時,反倒是紅豆股份這樣法人股股東控股的公司高管周海江等數人,在公司股票「破淨」後果斷出手,自己贖買自己跌出來的投資價值。當然,法人股股東們也並非都能行動起來。比如迪康藥業,當前每股淨資產5.28元,每股公積金3.59元,二級市場股價 3.37元(7月21日收盤價),但公司股東卻至今沒有收購公告出臺?難道他們不心疼自己公司的資產流失?
第二怪:不言則已,言則必談「保值增值」。
中國股市「破淨」個股太多,讓人一方面看著心疼,另一方面也有理由懷疑股票本身的質地。而面對這種局面,我們看到有對價主導權的地方國資委採取了兩種態度,一是沉默,二是救贖。沉默的多數筆者在第一怪中已經說到了,但救贖在目前雖然是少數,但卻也讓我們看到了其荒誕和辛酸的一面。比如,從第二批試點中唯一一個「破淨股」農產品的股改方案我們可以看出,深圳國資委出手採取了救贖行動,並贏得了不少掌聲,但這是在以地方政府的信用,掏出10.11億元現金鎖定一年,來保證持有農產品股票的所有流通股東都能獲得一年26.87%的收益。這就是說,破淨」後,地方政府不得不以政府信用作擔保,讓股價回升的幅度成為國有非流通股東贖買流通權的「對價」。
好啊,保證股價能漲到4.25元,對低位介入或者被套程度低的投資者而言,這當然是天大的喜訊;對股票價值有信心的深圳國資委來說,這也算不錯的投資。但是,這正常麼?筆者提請人們注意的是,深圳國資委此舉是以真金白銀和國家信用來保證二級市場流通股東的權益!這樣不得不使用的國家信用,我們還有多少可供「差遣」?
然而,即便是這樣投資式的「對價」,其他地方國資委也沒有勇氣「試水」。
據報導,農產品的方案是得到市場基本認同的,那麼這個「特區」的「先進」個案是否也能啟發其他各省地方國資委的思路呢?可以看到,股改對價有多種補償方式,但越早改,機會成本便越低;反之,股改越晚,機會成本便越高,成功卻可能越低。試想,農產品的股價如果最低只跌到淨資產以上的每股4元,深圳國資委還敢做這樣「保駕護航」的承諾麼?如果做了,又需要多少億資金?
很明顯,國資委在股改對價問題上如果不顧改革已然「挺進中原」大局,一味地圍著所謂莫須有的「保值增值」原地轉圈,在股改問題上拖拉和猶豫,必將使國家在股改中付出更大的代價。相比於損失纍纍的投資者,難道國資「保值增值」的還不夠麼;相比於靜態的「保值增值」,難道股改完成後動態的「保值增值」不是更有價值麼?
第三怪:監管層該說的不說,不該說的亂說。
眾所周知,中國股市的「跌跌不休」早已聞名全球,對此,監管層心裏應該是有數的,但我們看到,面對國資流失,監管層的幾次發言卻是蒼白的:明明是以地板價出售國企股權給外資,卻偏偏要說這是讓國資「增值保值」;明明國資已經增值了數倍,卻偏偏要還要說「保值增值」,還要說「對所有投資者一視同仁」;明明股市波動激烈,跌勢凶猛,卻偏偏要說「股市漲跌互現」,甚至「運轉平穩」。請問這是領導的問題還是秘書的問題,抑或,是一個對股改的態度問題?否則,如何會有這樣不顧事實的「新聞」輕易出口?這裡,筆者不想談別的,但上述事實卻無疑反映出一個問題,即我們的監管層缺乏新聞應對能力,在說話時要麼官腔十足,令人生厭;要麼用詞失當,留人笑柄。
如此缺乏新聞應對能力的一個後果便是,好不容易尚福林主席被推到前臺開了個記者招待會,結果還被市場做空者利用,讓「有底氣」的尚主席挨罵不少。
自然,不該說的亂說的反面便是該說的不說。比如,7月8日倫敦爆炸案波及全球金融市場,各大股市均有下挫,中國如此,香港也不例外。但是,當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財長等人在第一時間均表示了其對香港金融市場所受影響的「密切關注」之時,而我們的證券監管層呢?又是失聲!當然,我們知道,雖然管理層的一句話並不一定是左右市場走勢,但一句貼心的話語,及時的問候,是否也能給市場一些信心呢?對監管曾而言,這樣做至少會有「加分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然而,我們又一次失望了。或許,監管層是因為手裡握著「人民幣升值」這種底牌而無所畏懼?
不論怎樣,我都要延續此前多次說過的話題:還是請證監會盡快推出自己的「新聞發言人」吧。一句溫馨的話語,一個果斷的聲明,都可以讓股市感受到監管層的誠意,都可以讓漫天飛舞的流言失去市場,如此好事,如此符合國際慣例的事,為何證監會就不能做呢?即便是國內十幾個部委,也都已經推出「新聞官制度」,處在流言浪尖上的證監會有如何能「逍遙制外」呢?
改革成敗,匹夫有責;股改成敗,政府有責,因為當7000萬投資者以真金白銀筑就了中國股市,扶植起一個又一個陷於困境的國企和其他上市公司之後,摒棄短視行為、走出國資誤區、夯實制度基礎以及構建信用股市的「大事」,便該由監管層來負責了。否則,即便股市從此步入牛市,也難免最終還會因為難以「取信於民」而重歸熊途,更難免會再搞出幾大令人哭笑不得的怪事。如此,監管層又何不及早認真反省,切實糾偏改過,以期讓正確的政策、言論與可能的大牛市來一次良性互動呢?
要知道,如不能用至誠之心來深刻反省十五年來中國股市走過的彎路、付出的代價,那麼今後即便「國資們」想要和投資者「對價」,恐怕也難找到「對價」的對象了。因為在中國,雖然充滿血腥的利益博弈表面上是發生在資本市場,但實際上卻是發生在事關「民心」的改革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