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吉林發現49公斤特大太歲

發表:2005-12-22 01:1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這塊重達49公斤形似怪異肉餅狀的「太歲」,是2002年5月30日在吉林樺甸夾皮溝雲峰村雙合屯發現的。其長度約140厘米,厚度約15-17多厘米,逕寬約47厘米。從外觀上看,呈「八」字形,中間相互聯接,呈兩片肺葉狀,外表沾滿了厚厚的腐殖土,因體積重量太大太重,取出時被折斷為兩部分。如此大的 「太歲」現世十分罕見。

  這個「太歲」被保存於紙盒箱中雖已半年有餘,依然不腐爛、無蟲蛀、不變質,「太歲」仍鮮活如初,無任何異味。洗去表皮腐殖土,會看到它的肉,色澤並不一致,大體上是越豐滿的地方,越現橙紅色,裡面有一些類似血管狀的東西。摸上去有粘忽忽的感覺,好像裡邊水分很大,就像是牛蹄筋一樣,刀割上去很費力。



一重達49公斤的特大「太歲」,在吉林樺甸夾皮溝雲峰村雙合屯被發現,令人嘆為觀止。

  

  發現者韓增祿介紹,2002年5月30日,他與二兒子上山找牛。當時,二兒子在溝塘子的一處山戧子旁腳下觸到一軟綿綿的東西,韓增祿聞訊趕去仔細地察看,地上有兩厘米厚黑土和腐葉,用手輕輕觸摸軟軟的,很有彈性。經挖掘發現,其物通體為黑褐色,局部呈珊瑚狀,就像堆在地上的兩堆牛糞,總體看上去是兩片肺葉狀既不像動物、也說不上是植物的神秘「肉坨」。令人驚奇的是,在「肉坨」身上最上面一層是當年落下的枯葉,枯葉下面是一層土,土的下面是「肉坨」。更令人驚奇的是「肉坨」肚皮底下是一層枯樹葉,沒有任何根系。據韓增祿講,當時因為聽老年人說過,所以當時他第一反應就是,這個「肉坨」可能就是民間流傳了幾千年的神秘「太歲」。

  第一目擊證人樺甸夾皮溝鎮李廣林把「太歲」採取回家中後,他自己吃了一點,沒有什麼特殊的味道,放到口中就化了。

  太歲」是什麼東西?有沒有科學研究的價值?對生命的起源和世界的神秘現象是不是有所發現?

  「太歲」的傳說與現實

  「在太歲頭上動土」是中國的一句老話,它表明一種文化忌諱。過去人們認為,不信這種忌諱、真的會招致災禍。唐代《酉陽雜俎》一書記載:有個叫王豐的人,「於太歲頭上掘坑,見一肉塊,大如牛,蠕蠕而動,遂填,其肉隨填而長。豐懼,棄之。經宿,長塞於庭。豐兄弟奴婢數日內悉暴卒,唯一女存焉。」《廣異記》中也說:晃良貞不怕鬼怪,每年者要在「太歲」頭上挖土。有一次挖出肉塊,用鞭子打了幾百下,扔到大路上了。當夜有人看見有些神人騎馬坐車來慰問那肉塊,並問:「太歲兄,你為什麼受他辱打而不報仇呢?」回答是:那人血氣方剛,我也沒辦法。天明後「太歲」就不見了。

  在中國民間,「太歲」向來被人們看作是一種神秘莫測的力量,一種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響人們命運的力量。它無影無蹤,而又無處不在。其實,「太歲」實際上是古代人假設的一種天體。作為一種具體的生物,「太歲」是真實存在的。在《山海經》、《本草綱目》等古籍中均有詳盡記載,稱其為「肉芫」,「視肉」、 「土肉」、「聚肉」、 「封」等。在中國神話史書《山海經》中,就有對「肉芫」的記載:「聚肉有眼而無胃,與彼馬勒頗相彷彿,奇在不盡,食人薄味。」晉代著名學者郭璞在註釋《山海經》時,對「視肉」做的解釋是:「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唐代著名學者虞世南的《北堂書抄》中也有一條關於「土肉」的記載,他的史料轉錄於《臨海異物誌》,文中說:「土肉,正黑,大如小兒,臂長五寸,中有腹,無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釵股,堪炙食。」

  到了明代,名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肉芫」收入「菜」部「芫」類,稱其為「本經上品」,並將芫分為五類,其中對「肉芫」是這樣描述的:「肉芫狀如肉,附於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澤漆,黃者如紫金。」同時,《本草綱目》「芫」類條目中還列舉了幾部以「芫」為主的藥方,說明「芫」類對一些疑難病症有特殊療效,其共同特點是:「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據吉林大學微生物專家解釋,俗稱的「太歲」是介於原生物與真菌之間的粘細菌,生活於土壤中,生命力極強,是自然界非常稀有的大型粘細菌複合體。吉林樺甸夾皮溝雲峰村雙合屯發現的這塊「太歲」,被保存於紙盒箱中雖已半年有餘,依然不腐爛、無蟲蛀、不變質,「太歲」仍鮮活如初,無任何異味。

  「太歲」到底是何物?查閱古籍文獻瞭解到,「太歲」是古代傳說中的神名。古籍中的「太歲」就是「視肉」、「肉芫」,與在本市發現的「怪肉」極為相似。在中國神話史書《山海經》中,就有對「肉芫」的記載:「聚肉有眼而無胃,與彼馬勒頗相彷彿,奇在不盡,食人薄味。」晉代著名學者郭璞在註釋《山海經》時,對「視肉」這樣解釋: 「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唐代著名學者虞世南的《北堂書抄》中也有一條關於「土肉」的記載,他的史料轉錄於《臨海異物誌》,文中說:「土肉,正黑,大如小兒,臂長五寸,中有腹,無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釵股,堪炙食。」

  到了明代,名醫李時珍綜合了前人的著述,在《本草綱目》中把「肉芫」收入「菜」部「芫」類,稱其為「本經上品」,並將芫分為五類,其中對「肉芫」是這樣描述的:「肉芫狀如肉,附於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澤漆,黃者如紫金。」同時,《本草綱目》「芫」類條目中還列舉了幾部以 「芫」為主的藥方,說明「芫」類對一些疑難病症有特殊療效,其共同特點是:「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