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流行「與鯊共舞」 遊客體驗危險遊戲(組圖)

發表:2006-08-07 01:5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體驗「與鯊共舞」

 

世上能有多少事比直面鯊魚更令人恐懼?30多年前,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名片《大白鯊》將這種感覺推向高潮,引得無數觀眾「談鯊色變」。然而,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人不惜自掏腰包,只求與鯊魚來一次親密接觸。

  南非是首屈一指的觀鯊游熱門地區。不過,鯊魚在成為當地旅遊業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同時,也給眾多當地居民和遊客的人身安全帶來隱憂。與此同時,還有不少人提出質疑:鯊魚傷人事件迭出究竟誰之過?「人鯊共舞」究竟是愛鯊還是害鯊?

  觀鯊 遊客紛至沓來

  「旅遊業是我們的黃金產業。」南非副總統菲姆齊萊·姆蘭博-努卡今年5月在一次旅遊大會開幕式上說。「野性的呼喚」無疑是南非旅遊業的一大特色。2005年,南非接待了740萬人次遊客,同比增長10%。在獅子、獵豹、大象等野生動物園的招牌動物之外,鯊魚如今成為吸引遊客的新亮點。

  「這裡是世界上瞭解這種生物(鯊魚)秘密最棒的地方,也正是吸引我來這裡的原因。」正在南非考察的澳大利亞學者艾丹·馬丁說。

  儘管鯊魚的研究者眾多,但馬丁認為,人類對鯊魚、特別是大白鯊的神秘世界仍然知之甚少,這使「我們都充滿著幻想」。

  事實上,馬丁只是南非境內大批觀鯊遊客中的一員,他們中像馬丁這樣的科學考察者並不多。每年都有至少3.5萬名主要來自歐美國家的遊客前往南非西南端附近海域,那裡是大西洋與印度洋交匯之處,更是觀看大白鯊的首選地點。遊客可以選擇在甲板上觀看大白鯊、籠中潛水觀看大白鯊或是到深海潛水觀看灰鯖鯊等項目。其中,「鯊魚帶」是南非觀鯊旅遊業的中心,位於距南非第二大城市開普敦海岸約100公里的水域。據彭博新聞社報導,共有8家旅遊公司在「鯊魚帶」附近經營觀鯊游業務,遊客大多從沿海城鎮杭斯拜上船,項目費用從140美元至210美元不等。

  體驗 驚奇超過害怕

  《大白鯊》電影原著作者彼得·本奇利今年初去世。事實上,這位向世人呈現鯊魚凶殘一面的作家一生都致力於保護鯊魚。2005年,他和妻子溫迪為紀念結婚40週年,曾前往墨西哥瓜德羅普旅行,並嘗試了籠中潛水觀鯊。「……我們覺得刺激又興奮,與鯊魚相處了很長時間。」溫迪在丈夫去世後回憶說。這或許是大多數觀鯊游體驗者的相同感受。

  鯊魚的魅力究竟在哪裡?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分鐘》欄目記者鮑勃·西蒙去年曾親赴南非一探究竟。他選擇的地點名為「海豹島」。

  據觀鯊游經營者克里斯·法洛斯介紹,「海豹島」以聚集大量海豹而聞名,而海豹正是大白鯊最喜歡的食物。「它們(海豹)總得出去找食,可在這裡被大白鯊吃掉的機會相當大。」法洛斯說,這種處境對於海豹而言實在「進退兩難」。

  目睹大白鯊捕食海豹的過程後,不少遊客會產生和法洛斯類似的想法。不過,總有一些人禁不住誘惑,選擇「籠中潛水」這種更為追求刺激的觀鯊方式。

  然而,籠子的安全性並非萬無一失。就在《60分鐘》節目拍攝地不遠處,一條鯊魚曾鑽進潛水遊客的籠子,所幸它搞錯了方向又鑽出了籠子,否則那名遊客就成了鯊魚的美餐。

  不過,法洛斯向西蒙擔保說,此類情況相當罕見。於是西蒙決定一試。潛入水下的那一刻,西蒙覺得,面對大白鯊可能並非如人們想像的那樣全是恐懼,人們對於這種龐然大物的驚奇可能超過了害怕。

  「它越靠近,你的敬畏感就越強。」他說,「這樣大的一頭鯊魚游動起來顯示出讓人難以置信的優美。」

  突然,一頭海豹鑽進了籠子。事實上,每次觀鯊前必不可少的一步就是投放誘餌,但西蒙顯然沒料到會出現這麼大的一個「誘餌」。

  「它(海豹)正看著我,這算不算有麻煩?」他問。「別碰那海豹!」守候在水面上的《60分鐘》製片人警告說。

  不可否認,追求刺激仍是觀鯊游的最大賣點。去年6月4日,22歲的學生亨利·默裡在開普敦附近海域潛水時命喪鯊魚之口。出人意料的是,這起在南非成為媒體焦點的襲擊事件,反而更加刺激了人們的獵奇心理。「發生襲擊後,我們反而接到了更多人的預訂電話,刺激了利潤增長。」當地一家觀鯊游公司的負責人吉姆·麥克萊恩說。

  一名遊客在南非德班烏沙卡海洋樂園與鯊魚共游

  經歷 鯊魚口中逃生

  面對《大白鯊》中血腥的鯊魚食人場面,有多少人能面不改色?影片首映之初,曾有不少人因恐懼鯊魚襲擊而不敢踏足海灘。如今,儘管觀鯊游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但對鯊魚的恐懼並未從所有人心頭散去。

  對於南非正當紅的觀鯊旅遊業,不少當地居民和潛水愛好者都頗有微詞,觀鯊游帶來的安全隱患成為人們口誅筆伐的焦點。一家名為「擔心鯊魚」的民間組織就發表聲明稱,鯊魚襲擊人類事件的發生次數可能會因「人們用籠中潛水、投放誘餌等方式打擾鯊魚」而增加。

  不少人擔心,觀鯊游的組織者為了吸引鯊魚會投放沙丁魚等誘餌,此舉會讓鯊魚將人類與食物聯繫在一起。喜歡潛水的當地人克雷格·博威姆正是遇到此類危險的人之一。3年前,他在一次潛水中遭遇一條大白鯊襲擊,「我無法形容當時籠罩全身的恐懼感,人人都最害怕的惡夢就這樣降臨在我頭上。」博威姆的兩隻小臂被大白鯊一口咬住,他甚至感覺自己聽到了「哢嚓」一聲。「我覺得自己快死了,基本上放棄了。」他回憶說。隨後,鯊魚咬住他游向水面,對孩子的思念突然讓他燃起了強烈的求生慾望。他掙紮著從鯊魚嘴中抽回自己的手臂,並最終僥倖逃生,但一截右小臂卻留在了鯊魚腹中。此後,他就成為當地反對觀鯊旅遊業群體中的一員。

  博威姆批評說,不要給野生動物餵食是基本常識,大白鯊不應成為例外。他舉例說,以前鯊魚襲人事件在當地聞所未聞,可自從觀鯊遊興起後,近兩年內已有3人死於鯊魚之口,其中2人屍骨無存。當地政府不得不專門僱人全天巡防鯊魚。

  為此,博威姆呼籲當地通過立法禁止人們向鯊魚餵食,目前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當地人的支持。

  隱患 當地居民不滿

  觀鯊游刺激了鯊魚襲人事件的增多,然而,南非觀鯊旅遊業的經營者並不認可這種說法。

  法洛斯說,旅遊公司向海中投放的誘餌比起南非那些專業捕鯊船隊的投放量而言微不足道,「當數千萬人都在使用海洋,難免會出現有人遭襲的情況,道理就這麼簡單。」

  顯然並非所有人都認為問題就這樣簡單。當地一些民眾對觀鯊旅遊業的不滿和憤怒越來越強烈。法洛斯的一艘船去年就被人燒燬。還有一部分反對者將憤怒發泄到鯊魚身上,甚至準備對鯊魚大開殺戒。

  根據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家研究機構提供的《國際鯊魚襲擊檔案》,南非自1960年至2004年間共發生46起鯊魚襲人事件,其中8起致命。

  一些鯊魚研究專家也說,鯊魚襲擊事件和觀鯊旅遊業的興起並無直接因果關係。曾為影片《大白鯊》擔任顧問的鯊魚專家朗·孔帕尼奧表示,「大多數情況下,鯊魚不會襲擊人類」,但偶發的襲擊事件仍然無法避免,「如果你想要絕對安全,那就不要到水裡去」。

  《國際鯊魚襲擊檔案》

  《國際鯊魚襲擊檔案》是國際公認的一份有關鯊魚襲擊的信息總匯,自1958年起開始統計,由鯊魚研究的權威機構美國軟骨魚學會以及佛羅里達州自然歷史博物館共同管理。

  根據《2005年國際鯊魚襲擊檔案》記載,去年全球發生了105起人類與鯊魚的「接觸」。其中,58起被認定為「無因襲擊」,即鯊魚並未受到觸犯卻在其棲息地對人類發起的襲擊,比2004年減少了7起。其中,美國(包括夏威夷)海域發生38起,澳大利亞發生10起,南非發生4起,而巴哈馬、斐濟、墨西哥、聖馬丁、韓國、萬那杜各發生1起。

  據統計,自2000年發生78起「無因襲擊」後,這一數字在過去5年中一直呈下降趨勢,但總體而言在過去1個世紀中卻以穩定速度增長。

  此外,2005年鯊魚傷人致死的案例共有4起——澳大利亞2起、美國和太平洋島國萬那杜各1起,共比2004年減少了3起。

  鯊魚亟待保護

  國際環保組織野生動物救援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1年全世界因受鯊魚襲擊而死亡的人數隻有5人,而每年被捕殺的鯊魚超過1億條。過去50年裡,鯊魚整體數量至少減少了80%,一些種類的鯊魚更是處境瀕危。過去15年裡,大西洋西北部錘頭鯊數量銳減了89%,大白鯊數量銳減了79%。

  野生動物救援協會的專家羅素賢說,魚翅貿易是導致鯊魚被捕殺的主要因素。鯊魚鰭只佔到鯊魚身體的5%。不少捕撈者將鯊魚拉上甲板後,割掉鯊魚鰭,然後再把失去鰭的鯊魚扔回大海,任其痛苦死亡。此外,在拉丁美洲、非洲和南亞一些國家,鯊魚肉是人們的主要食品之一。人們還用鯊魚肝做魚肝油,用鯊魚皮做皮革製品。這些均導致了人類對鯊魚的濫捕濫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