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鄉 回首北大荒

梁曉聲:無奈的劫數

發表:2008-01-06 07:1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梁曉聲(志平攝)

      「文革那段時間,知青被迫到天寒地凍的北大荒墾荒,那是一場無奈的劫數!」梁曉聲是大陸第一批以知青下鄉為題材的作家;他十九歲到北大荒開墾,一待就是六個年頭。回顧那個年代,梁曉聲還是滿腹的慨嘆。

     梁曉聲曾被英、美、澳列入「世界名人錄」,他所寫的《一個紅衛兵的自白》、《伊人伊人》、《父親》、《紅暈》等小說大多與知青下鄉有關,甚至是自己的故事。他的書除了在兩岸三地出版之外,甚至被翻譯成英、法、日、俄文出版。

     梁曉聲說,當時的背景是文化大革命,紅衛兵亂了幾年,社會需要穩定;但是,幾千萬的紅衛兵還在城市裡,武鬥停不下來,社會生產秩序就無法恢復,也沒有辦法幫紅衛兵安排就業。於是,周恩來就做了知青下鄉的決定。到北大荒還不只是開墾,當時中蘇關係惡化,知青到北大荒後全都進了戰鬥組織,準備隨時跟蘇聯開戰。

     「當時到北大荒的知青,絕大多數不是出於自願的,只有少數是為理想而去。」回憶當時,梁曉聲說,有的是因為家裡生活苦,想到北大荒賺錢;有的是家裡成分不好,父母被打成黑五類。政治因素、經濟因素,迫使知青走向了北大荒。

     「我知道的,到北大荒最小的知青才十四歲。這些小孩如果收到家裡寄來的信,會異常的惦家,常常暗夜裡聽到哭聲!」但是,要從偏遠的北大荒回家談何容易,更何況身在部隊的組織裡頭。既然必須待在北大荒,「就像得癌症一樣,剛開始的時候可能不承認,但是還是得接受治療、化療。」

     當時,來自南京的知青自己編了一首《南京之歌》,描述可憐的老父親無人照料,知青唱這首歌當作抒發;豈料,這首歌被認定為「反動歌曲」,作者被抓了起來。

     梁曉聲在北大荒還當過這些小知青的班長,十一名知青住在一間宿舍。「一天夜裡,我們全被一聲淒厲的喊叫給驚醒了!」身為班長,梁曉聲循聲而去,看到一位老職工被一群知青毒打得奄奄一息。原來,這位老職工被認定是特務,是階級敵人;而當時打一個階級敵人是不犯法的。「但是,他們打死人了,我要求追查。」這是梁曉聲第一次和連隊裡發生衝突,也映照出當時北大荒的無序。

     對梁曉聲來說,北大荒就是知青一場無奈的劫數,也讓他看清楚了文革的本質。身為知青作家,他當然想反思那個年代,「但是,那是沒有辦法反思的,反思了文革,能不反思大躍進嗎?能不反思反右嗎?這還反思得下去嗎?」



来源:彭志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