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杖鼓"之名首次出現在文獻中的是在《高麗史.食貨志》中,內有"文宗三十年(1076年)宮中有杖鼓業師。"可見,長鼓傳入朝鮮後,首先被應用於宮廷舞蹈中。有學者認為,長鼓舞在唐朝十分流行,並在高麗王朝初期傳入。雖然早期的朝鮮也有類似的舞蹈,但一直沒有被載入文獻中;在唐朝長鼓舞傳入後,朝鮮藝人將其稱為"新長鼓",並跨在身上,邊擊邊舞。
也有學者認為,長鼓舞是由農樂舞中的長鼓演戲演化而來的,大概在20世紀初才形成獨立的長鼓舞。長鼓演戲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長鼓演戲者入場;第二部分是擊鼓表演,舞者右手持鞭,左手持棒,擊出各種鼓點,速度由快到慢,鼓點由簡單到繁瑣,同時,舞者自由的來回跑動;第三部分是圈功藝術,舞者的表演類似雜技。後來的長鼓舞大概主要來自長鼓演戲中第二部分的擊鼓表演。
早期的長鼓演戲中的長鼓舞以男性獨舞為主,後來逐漸出現了男、女長鼓舞、雙人長鼓舞及長鼓群舞等多種形式,有時多則上千人表演。
通常,長鼓舞中的長鼓為兩面鼓,兩端鼓面分別為高、低不同,舞者兩手同時擊打出各種不同節奏的鼓點。現代長鼓舞還有兩種擊打法:一種是舞者用鼓鞭(一尺許細長的竹鞭)兼用鼓槌(一端圓粗,長約尺許的木槌)擊打,舞蹈開始先用鼓鞭按慢拍子擊打,鼓槌插在長鼓上,等到高潮時,再抽出鼓槌擊打。一種是只用鼓鞭不用鼓槌擊打。想像一下,在鏗鏘的鼓點中,舞者傳達的該是怎樣歡娛的心情!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