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文章每次可以貼一篇,是啟迪人善念和回歸道德的文章:
故事之一:吞蝗去天災
古人講天人合一,即天象的變化下對應著人世中的興衰成敗。下面的幾則歷史片斷中,則詳述了天象變化與人世間對應的事例,其可警世人,明古人敬天知命的淵源。
其一:天災源於人禍。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六月,京師長安及附近的地方大旱,蝗蟲成災,吞噬百姓的莊稼,甚至在御花園中都能看到飛來的蝗蟲。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在花園中拾起蝗蟲,對著它們鄭重的說,糧食是百姓們賴以生存的根本,而你們卻把糧食吃了,這是在禍害我的百姓啊。縱然是因為百姓們有過錯,上天降下你們以示懲誡,但那也是因為我這個做天子的沒有盡到責任,而罪不在百姓。你們如果是真正通靈的話,就應該把災禍降到我的身上,而不要去禍害我的百姓。說完就要把手中的蝗蟲吞掉、以表明自己的決心。隨從們擔心唐太宗因吞食蝗蟲會遭致疾病,都勸阻太宗不要這樣做。唐太宗說,我正希望上天把災禍轉移到我的身上呢,怎麼會因為擔心患病而逃避呢?說罷就吞食掉了手中的蝗蟲。唐太宗為民請命的行為真的是感天動地,不久以後,蝗災果然漸漸的消去了。也是從這一年起,太宗在位的數十年裡,蝗蟲不再為害。
故事之二:壞人遭災,讓好人避開
宋代著名學者洪邁在《夷堅丁志》第九卷裡面,寫下了這樣一篇文章,值得認真閱覽和思考。錢塘江漲潮,以每年的八月十八日為最大,是天下十分壯美的景觀。到了這一天,按照臨安的民間習俗,大半的人都會去看潮。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的秋天,在漲潮的前兩天傍晚,住在江邊的居民中,有些人,聽到天空中有人講話:"今年應該在橋上死的人,有好幾百,都是些邪惡、淫亂或不孝敬父母之人。這些該死的人中,按名冊檢查,現在還沒有到的,你們要迅速催促他們來;不在這名冊中的人,則要讓他們趕快離去。"又聽到空中有不少人回答:"是!是!"當地居民聽到這些聲音,又驚又怕,不敢講話。第二天夜裡,住在跨浦橋旁邊的居民中,有些人夢見有人來告誡:"明天不要上橋,橋會折斷!"天明之後,有人把夢中情景,告知其他鄰居,這才知道:好些人也做了相同的夢。因而就更加深信是神靈在保護自己,也相信真的危險將至。
大潮就要來了,危險也就要來了,看潮的人卻不知道,紛紛擠到橋上。橋上很快便站滿了觀潮的人。前晚做過夢的人,知道有危險,就在旁邊觀察,發現有親戚、朋友,就勸他們下橋。但被勸的人,不但不下橋,還認為這是荒誕、邪說,決不聽從。勸說者本人,反落得個自找沒趣,只好返身離去。瞬間,潮水湧來,水勢奔騰,洶湧澎湃非同尋常。看潮的人,拍手大叫,手舞足蹈,以為天下奇觀,盡收眼底。正在歡叫時,忽然,橋塌落水,所有在橋上的人,全部被淹死了。後來,死者的家屬前來認屍、收斂。過路的人,也來看視死者,發現死的人確實都是一些邪惡、放蕩、不孝之徒。這才悟到:神靈這次除惡,是借用觀潮而實施,絕非偶然之事。
故事之三:積德造福作惡造業
明朝時,楚中地區有一個書生,他心地正直,可能是先天的緣份和帶來的功能所致,他能夠經常自由往來於冥間地府,他發現世上人們所說的"善惡有報"果然是千真萬確的,因為地府有記錄世間人一切善惡的文簿,他發現世上之人根據每人造業的大小,或者得到福報,或者受到懲罰;他看到那些正在受罰上刀山劍樹的人,於心不忍,想去搶救他們,結果沒想到那些人反而自己爬的更急了,根本沒有辦法能救他們。這裡的"造業"與老人們常掛在嘴邊的"積德"是對應的,做了好事會積德有福報,做了壞事就會造業遭到懲罰,"德"和"業"都是真實物質存在的,這在有功能的人中和修煉界中都早已得到證實。
有一天,書生在文簿上發現記錄有其妻子的一條罪狀,說其偷了鄰居一隻雞,連毛重一斤十二兩,書生於是在文簿的這一頁折了個記號。回到人間後,書生責問其妻子,妻子一口否認有此事。書生於是將在地府所見一五一十的告訴她,妻子這才說了實話。原來,鄰居家的雞偷吃她所晒的糧食,她一不小心失手將雞打死了,因為害怕鄰居的指責和辱罵,所以便將雞藏了起來,此事誰都沒有告訴。夫妻兩人在吃驚的同時,趕快將雞找出來一稱,居然連斤兩都絲毫不差。兩人趕緊將雞折價賠償了鄰居,並向他們道歉。沒過幾天,書生再次來到地府,再翻看前次記錄其妻子的那本文簿,發現自己的折痕尚在,只是記錄的罪狀已經消失無蹤了。看來,真的是"善惡有報,秋毫不爽"啊!所以為人切莫做惡造業,否則因果報應害的還是自己,與此同時,那就是如果做了壞事,如果能夠及時改過並彌補,還是有機會的,就看人自己的選擇了
故事之四:神目如電 善惡有報
賀燦然是秀水人,明萬曆年間,他以太學生的身份跟隨同縣的御史姚思仁巡視河南。當時正值中州鬧大飢荒,賀燦然目睹百姓之艱辛困苦,特地寫了份上疏,力勸姚思仁馬上向朝廷請求賑災,以救黎民於水火,無數人因此而得以活了下來。姚思仁曾經在山東等地任職,他持法過於嚴正,很多違法者被其處以死刑。後來,姚思仁有一天病重,在昏迷中被攝至冥司,有群鬼向他索命,冥王責問他說:"你為什麼喜好殺戮?"姚思仁說:"我身為御史是為天執行法律,這些人犯了罪應當被處死。
冥王說:"你當官卻不能體察上天有好生之德,不能體恤百姓疾苦,反而草菅人命,你自己罪孽深重,罪不可赦。"
姚思仁此時可能已明白了自己的過錯,更知道了善惡是有報應的,天理是絕對公正的,不敢再狡辯,他想起了自己曾幫助賀燦然上疏救災之事,於是向冥王說:"當年河南大災,我上疏向朝廷請求賑災,因此得以活命的不下千萬,難道不可以贖罪嗎?"冥王說:"這是賀燦然做的,已經注定他中年大富大貴了!"姚思仁說:"雖然上疏不是我寫的,但不經過我怎麼能夠上呈朝廷呢?" 冥王略微思考了一下,點頭應允,讓下面的官吏驅散群鬼,讓姚思仁回人間,姚思仁這才暫時保住了一條性命。後來賀燦然果真像冥王所說的中年開始大富大貴,他四十歲成進士,後來官至吏部尚書。其實上天在時時洞悉人的善惡真偽,並給予人相應的善報和惡報。而且人命關天,枉殺無辜害人性命,那可是要以命償命和飽受天譴的,這是天理;反之,做了救人這樣積大德之事,上天也會賜予厚報,就像故事中的賀燦然那樣。
故事之五:生命的奧秘
生命是輪迴的,很多人或多或少能夠知道自己的前世,這在修煉文化較為普遍的古代就更為常見,蘇東坡就是其中一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現在很多人只知道他是北宋大文豪和書畫家,曾任翰林學士,官至禮部尚書,卻不知道他的前世是一修行僧人,其實他自己已經多次在詩文中提到自己的前世,例如:"我本修行人,三世積精煉。中間一念失,受此百年譴。"(《南華寺》)"前生我已到杭州,到處長如到舊遊。"(《和張子野見寄三絕句•過舊遊》) 元豐七年四月,蘇軾在抵達筠州前,雲庵和尚夢到自己與蘇轍、聖壽寺的聰和尚一起出城迎接五戒和尚,醒來後感到很奇怪,於是將此夢告訴了蘇轍,蘇轍還沒開口,聰和尚來了,蘇轍對他說:"剛才同雲庵談夢,你來也想一起談夢嗎?"聰和尚說:"我昨天晚上夢見我們三人一起去迎接五戒和尚了。"蘇轍撫掌大笑道:"世上果真有三人做同樣夢的事,真是奇怪啊!" 不久,蘇東坡的書信到了,說他現在已經到了奉新,很快就可以同大家見面。三人非常高興,一路小跑趕到城外二十里的建山寺等蘇東坡。蘇東坡到了後,大家對他談起了三人做相同夢的事,蘇東坡若有所思道:"我八九歲時,也曾經夢到我的前世是位僧人,往來陝右之間。還有我的母親剛懷孕時,曾夢到一僧人來托宿,僧人風姿挺秀,一隻眼睛失明。"雲庵驚呼道:"五戒和尚就是陝右人,一隻眼睛失明,晚年時遊歷高安,在大愚過世。"大家一算此事過去五十年了,而蘇東坡現在正好四十九歲。從時間、地點和多人相似的夢來看,蘇東坡是五戒和尚轉世已經無異議了。
蘇東坡後來寫信給雲庵說:"戒和尚不怕人笑話,厚著臉皮又出來了,真是可笑啊!但既然是佛法機緣,我就痛加磨礪,希望將來可以回到原來的地方,這就不勝榮幸了。" 蘇東坡總是喜歡穿僧衣,這可能這是前世因緣所致。宋哲宗曾經問內侍陳衍:"蘇東坡朝服下面穿的是什麼衣服?"陳衍說:"是僧衣。"哲宗笑之。蘇東坡在杭州時,曾與朋友參寥一起到西湖邊上的壽星寺遊歷,蘇東坡環視後對參寥說:"我生平從沒有到這裡來過,但眼前所見好像都曾經親身經歷過這似的,從這裡到懺堂,應有九十二級階梯。"叫人數後,果真如他所說。蘇東坡對參寥說道:"我前世是山中的僧人,曾經就在這所寺院中。"此後,蘇東坡便經常到這所佛寺中盤桓小憩。
大約元祐初年,蘇東坡曾與黃庭堅一起去拜見一老者,老者一見面就說蘇東坡的前世是五戒和尚,而黃庭堅的前世是一女子。蘇東坡點頭不語,黃庭堅卻根本不相信,老者對他說:"你到涪陵時就會有人告訴你。"黃庭堅認為涪陵是被貶的官員才能去的地方,自己怎麼會去呢?後來他果然被貶到了涪陵,幾次夢見一女子託夢告訴他前世之事,方才不得不相信先前老者所說的話。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蘇東坡去世時,他對守在床邊的三個兒子說:"我平生沒做什麼壞事,相信不會墜入地獄的,你們不要太傷心了。"又告誡人們神的世界是真實存在的,但遺憾自己已經回升無力了,他說道:"看來西方極樂世界是有的,但我現在已經用不上力了。" 人的生命是輪迴的,這早已被修煉界所證實。
故事之六:董永孝行感天帝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代仁厚賢能的君主,也都提倡孝道。因為在家能孝敬父母之人,出門在外,才會尊敬長者;在單位裡,才會虛心向賢德的前輩學習;對待國家,才會真心實意的去報效、去奉獻,為國家民族而英勇獻身。用孝的內涵和外延,去教育子女和人民,確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神看來,孝敬父母是一種很好的品性,值得嘉許和表彰!這裡講的是漢代歷史上的真實的董永,不是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們塑造(就是編造)出來的董永。
董永是漢代千乘(古地名,在今山東高清縣高苑鎮北邊)人。小時候死了母親,他盡心盡力的侍候父親,盡量使他過得幸福愉快。他到田裡干農活時,用小車載著父親,讓父親在旁邊休息,使父親不感到孤獨。父親死後,他無錢安葬,就自己賣身為奴,用賣得的錢,給父親辦喪事。買主見他非常賢德,給了他一萬文錢,讓他回家去。董永在家中,為父親守喪三年期滿,就起身到買主家去,從事勞動,做奴僕應盡的本份。他走在通往買主家的半路上,遇見一位婦女對他說:"我願意做你的妻子。"董永於是帶著這位剛剛撿來的妻子,高高興興的來到主人家。買主對董永講:"那一萬文錢,是我送給你的。你還是回去吧。"董永說:"承蒙您的恩惠,父親已得到妥善的收殮和安葬。我雖然是一個地位貧賤的人,但我人窮志不窮,一定要盡力做活,來報答您的大恩大德。"主人問:"你的妻子能做些什麼?"董永說:"她會織布。"主人說:"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讓你妻子給我織一百匹雙絲細絹,就行了。" 就這樣,董永的妻子,給主人家織絹。只用了十天,就織好了一百匹雙絲細絹。 董永和他的妻子,告別了主人。出了門,妻子對董永講:"我是天上的織女。因為你對父親非常孝敬,天帝命令我來幫助你,償還這筆債務。如今,我的任務完成了,就此與您告別。"說完了這話,她就凌空而去。 (事據干寶《搜神記》卷一) 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董永及其親歷。附言:中國家人團聚時,老人愛給孩子們,講孝敬父母的故事。這篇文章,算是提供了一點真實的故事。
故事之七:鄱陽湖底的千古之謎
在江西北部的鄱陽湖一帶,曾存在過三個古郡縣:梟陽縣、魚門縣、海昏縣。不過它們都沉積到鄱陽湖中,已有一千多年的時間,只留下充滿神秘與恐怖的民謠與傳說。 這三個地方在歷史上實實在在有過。從《漢書·地理志》到《大明一統志》;等都能找到。可是它們都是突然從現實中消失的。民謠代代相傳:"血洗夫子廟,火燒澤泉街,沉掉魚門海昏縣,浮起吳城來。"至於梟陽縣的消失,口口相傳的只有六個字:"沉梟陽,浮都昌。" 隨著時光的流逝,人們常猜測:到底有沒有那些浮沉之事? 2006年夏秋以來,鄱陽湖出現了有史以來的最低水位,鄱陽湖都昌段周溪鎮一帶變成了一片草原沃野。而這裡正是古梟陽縣城的遺址。古城堡、護城河,斷壁殘垣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什麼原因使它們突然消失?從民謠看,有那麼一天,在以前的枯水期,吳城附近的村民也曾在魚門、海昏的故址上踩到麻石街,拾到"五銱錢"。人禍(血洗古城夫子廟)、天災(火燒澤泉街),同時降臨了,上天大怒,銷毀了這幾個罪惡之城。滅頂之災之前,這幾個地方都出現過道人"賣邊盤"、紅眼石獅的故事。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可能有人會說,故事都差不多,東南西北為什麼一個樣?神救人說的都是人能聽懂的話,聽懂了,卻不相信。就是人的悲劇。傳說傳說,傳著說下來的東西決不會假,那是神對人的慈悲,也是祖先對後代的眷顧。就像目前在人間流傳的"天要滅中共,三退(聲明退=黨、退=團、退=少=先隊保平安"一樣。
故事之七:治國必先齊家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古人認為,"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在小事上最能體現一個人的素質。所以君子要想有所建樹,首先要從身邊的小事上培養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古人接物處事,講究由近及遠。所以以孝治天下,是因為父母子女之愛,正是人倫中與人最切近最根本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是由近及遠,從自己做起,然後推廣到家,到國,到天下。在古人看來,身邊的小事物,就已經包含了宇宙間的一切道理。而古人認識這些道理的方法,就是推求身邊的事物,從中領悟人生宇宙的大道理,叫做格物以致知。
有一個故事說,漢末名士陳蕃,從小心懷大志,常常獨處一室苦讀詩書。有一天,他父親的朋友來訪,見庭院裡雜亂不堪,就問陳蕃為什麼不打掃一下。陳蕃傲然回答說:"大丈夫當掃天下,安掃一屋乎?"父親的朋友笑著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矣!"陳蕃頓時醒悟,從此自我磨礪,終於成為一代名臣。治國必先齊家,就是說,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家庭都管理不好,是不可能治理好國家的。所以,君子不用離開家庭,就能顯示出治國的才能。在家裡能夠孝順父母,做臣子時就能效忠君主;在家裡能夠敬愛兄長,做官的時候就能服從長官;在家裡能夠關愛教育子女,當官時就能教誨百姓。一個家庭裡推行仁愛,一個國家裡也就能實行仁政了;一個家庭中成員相互謙讓,一個國家裡的百姓也就能謙恭有禮;每個人都貪婪暴虐,整個國家也會混亂不堪。所以說,有些事情雖然微小,它所起的作用卻不可忽視。一句話就可以敗壞事業,一個人也能安定國家。堯、舜治理天下的時候,倡導仁義,實行仁政。百姓也跟著講仁義;桀、紂治理天下的時候,暴虐無道,百姓也跟著學,沒有人再講仁愛。桀、紂雖然也號令百姓培養美好的道德,學習善的行為,但這與他們殘暴的本性正好相反,百姓怎麼會聽從他們的政令呢?《詩經》中說:"君子的儀錶嚴整肅穆,是天下百姓的表率。"無論是做父親的,還是做兒子的,或者是作為兄弟的,只有先成為家人的表率,才能讓天下的百姓來效法他。這就是治國先要齊家的道理。
故事之八:虔誠
據《酉陽雜俎》,唐朝的西山行營中,有一個士兵名叫伍伯。有一天,伍伯在別人家中看見有人在誦讀經書,就問對方讀的是什麼?對方把書給他看,他不認識字。對方就教他念《金剛經》,他認真的念了幾遍,總算把這三個字認會了。 伍伯回到軍營後,一天晚上,他到外邊去拾柴禾,不幸被番邦的騎兵綁架去了,走出一百多里才停下來。番敵把伍伯扔到地上,捆綁住他的手腳,又把他的頭髮繫在一根木樁上。然後,番敵把一塊駝毛氈子鋪到地上,放心的睡去。逢此意外的災難,伍伯心裏又怕又急,此時他想起了剛剛學會的"金剛經"的經書名,他就默念這三個字。忽然間,看見一個金光閃閃的寶物,停在他面前。他想去摸摸那個寶物,意外的發現捆綁他的繩索等,都自行解脫了。於是,他悄悄的站起身,追逐著寶物向前走,共計行走不到十步,天色已經亮了,不知不覺的就回到了自己的家。
寫到這裡,筆者回憶起1998年聽別人講的一個故事:有一位法=lun=功修煉者在公園集體煉=功學法後,買到一本新書《轉==法==輪》。他因要辦事,就把剛買到的書交給一位看門的大媽,請她暫時保管一下。這位大媽拿著這本書,好奇的翻看了一會兒,等到那位法=lun=功修煉者出來,就把書歸還給了對方。後來,這位大媽去世了,一天後她又活了過來,她說:"我確實到了閻王那裡,閻王說:你是看了寶書的人,我們這裡不敢收你,你還是回去吧。我就回來了。"她的家人都很驚喜,又很好奇,因為她從來不讀書,便問她看了什麼寶書?她想來想去,想到了法輪功修煉人,想到了《轉=lun=輪》。於是她的女兒借來書,問她:"你看過的是不是這本書?"她連說是是是。 筆者又聯想到:有不少人在危難之際,喊"法==輪==大=法=好"而化險為夷,而生命得救,而重病緩解......各種神奇,不一而足。其實他們的道理都是一個,就是:神佛確實有,神佛確實慈悲的。
故事之九: 論道德之傾頹
泱泱華夏,五千文明,乃是萬國敬仰的禮儀之邦,傲立於世的天朝大國。今天的中國,卻是另一幅景象:黃、賭、毒蔓延;官員貪污腐敗,警匪一家,沆瀣一氣;人與人之間爾虞我詐,唯利是圖......這究竟是由於什麼?究其根源,乃是道德的傾頹敗壞,而道德如何敗壞,緣何敗壞,且由我細細說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最寶貴的一部分便是對神佛的信仰。唐太宗李世民為得佛法,遣玄奘和尚不遠萬里去往天竺求取真經(古代的天竺指的就是今天的印度);南朝梁武帝甚至放棄皇位,多次出家修行;就是遠在北疆的滿人,也曾在公元1562年(順治帝)迎請西藏大喇嘛赴皇宮講經說道。至於儒、道兩家的創始人孔子和老子,就更是備受尊崇,萬世香火不斷。為何漢代文、景兩朝,唐代貞觀能為人稱道千百年呢?為何那時的社會風氣這樣祥和完善呢?正是因為人人心底有信仰,有心法的約束。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靈",就是對神的敬畏。人有了敬畏之心,自然不敢為所欲為,社會道德標準自然會有大幅度的提高。這是佔了極大的比重。
而今天,對神明的敬仰被扣上"愚昧無知"的大帽子,人們缺乏信仰,什麼都想幹,什麼都敢干。沒有了信仰的約束,也就沒有了道德的約束,法律、法規也就成了空架子。"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替代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古訓,人們自然就狂傲自負,霸氣十足;"東風吹,戰鼓擂,當今社會誰怕誰"替下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慾則剛"的教誨,人們自然就爾虞我詐,胡作非為。道德水平的低下也造成了一系列職業素質的低下:大夫看病要紅包;記者寫新聞要紅包;政府辦事要紅包......全國人民向"錢"看。而金錢、物慾對人心的刺激,加快了道德的敗壞。在今天,我們所聽到的、所見到的,只是"好日子"、"盛世大聯歡"這樣的溢美之詞,無形中感到中國的確在崛起。其實不然。不錯,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大膽改革的工程師,吃苦耐勞的工人,忍辱負重的農民,和外商不斷的投資,營造出了表面上一個大國的"盛世",一個表面繁榮的物質世界。可是,它的背後卻是社會的不公,官員的腐敗,貧富的差別,道德的墮落,經濟體制的畸形和對言論自由的鉗制,這樣的發展符合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嗎?
清朝末期,大上海的外灘,十里洋場,燈紅酒綠,多少榮華夢想,歌舞昇平,可是終究不能挽救清王朝的崩潰。況且,當今社會的繁榮是建立在對弱勢群體的壓迫、生態環境的破壞之上的,我們不可能一俊遮百醜,不去正視潛在的社會危機與民族災難。孔子的弟子"子貢"曾請教孔子如何治國,孔子講,一要讓人民豐衣足食,二要擁有大軍,三要取信於民。子貢問,如果非得去掉一項,孔子會選擇哪項,孔子說,去掉軍隊。子貢還要去掉一項,孔子選擇了溫飽,並說,寧可吃不飽飯,也得保住信用。這已經是治國的底線了。如果沒有信用,國遲早要滅的。
今天的社會,人人張口就說謊,都已經形成了自然,而且說謊時已經考慮下面該怎樣圓謊了。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心裏一套,嘴上一套,已經成了時代的通病。造假的程度也是驚人的,毒米、毒面、毒奶粉,假煙、假酒、假荳油。我們目前已經生活在謊言的世界裡了。再有,"婚外情"、"包二奶"、"一夜情"這些不堪的東西已經全面推向了社會,席捲了全民,甚至得到官方的保護:"查嫖娼就是破壞投資環境"、"無煙工業"都出自官員之口。中國自古有"萬惡淫為首"之說,結婚都要拜天地,意謂神明作證,合法婚姻。金庸的小說《神雕俠侶》中,郭黃夫婦為何不同意楊龍二人的婚姻?楊過是小龍女之徒,師徒結婚是亂倫啊!亂倫亂性往往是國破家亡乃至民族覆滅、道德無存之先兆,中國古代的商紂喪國,羅馬帝國的尼祿焚城、毀人、自毀,都是從個人乃至舉國淫亂開始的。歷史留給我們的教訓是深刻的。然而,僅存的一點民族文化的覆滅帶來道德的衰微。二零零五年,"狼文化"風靡全國,全國人民都去崇拜"狼圖騰",事事模仿嗜血的狼的舉動,而把我們民族遠古的圖騰--中國龍撇在一邊,甚至大力抨擊。古代的文人,都是極有操行,極富骨氣的,司馬遷受宮刑而著《史記》,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而今天,"美女作家"、"痞子文學"、"下半身寫作"風行一時,光怪陸離,無奇不有,越是怪異、變異越有人看。文學如此,影視、戲曲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些血腥、色情的東西,已經徹底毀壞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現在的國人,能真正讀懂古詩文的已經很少,中小學生幾乎不認識繁體字,連祖先的文字都認不得,就更不必說繼承祖先的德行了。
以上是我的見解。至於那些隨地吐痰、搶佔母子道、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等等不文明的事,我們每天都能看見。有人可能說我太偏激,可這是我的獨立觀察思考,是我的心裏話;有人可能說我太大膽,搞政治,可我是針砭時弊,以求正氣。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杜甫曾發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控訴,他們就是在搞政治嗎?這種政治如果能夠使民族覺醒,國家復興,百姓安樂、道德高尚,那麼這不正是我們求之不得的嗎?我希望讓更多的人見到我的文字,瞭解真實的世界,思考個人、家、國的命運。中華民族的血脈,可不能再讓它這樣壞下去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