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和元微之的「心電感應」

發表:2008-04-16 22:5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一趟遊覽和一個怪夢

   白居易與元稹(微之)都是唐朝中葉有名的大詩人,並稱「元白」。兩人的名字連在一起,不只是他們同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更因為他們那情逾手足的真摯友誼,兩人互表思念、關懷的贈答酬唱詩文甚多。

  《唐人傳奇小說》裡有一篇〈三夢記〉,作者是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簡,我將文中的第二個夢譯成白話如下:

  「元和四年,元微之當監察御史,奉命出使梁州。他出發 十多天後,我和哥哥白居易及李杓直同到曲江遊覽。我們到慈恩佛舍參觀,走遍各僧院,逗留相當長的時間,一直到傍晚,才回到李杓直在修行裡的家中休息。當 晚,大家飲酒作詩,非常歡暢。我哥哥在席上忽然杯良久,說:「微之兄應當已抵達梁州了!」於是拿起筆來,就在牆壁上題詩:

 

    春來無計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

    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我們計算時日,元微之出發剛好滿二十一日。十多天後,梁州的差官剛好抵達,帶來元微之的一封信,裡面有〈記夢詩〉一首,詩曰:

    夢君兄弟曲江頭,也入慈恩院裡游。

    屬吏喚人排馬去,覺來身在古梁州。

 

  〈記夢詩〉所載的日期和白居易游寺題詩的日期完全相同。「

  白行簡會提到這件事,而且最後還被收錄在《唐人傳奇小 說》裡,就表示大家認為它頗為「傳奇」,相當不可思議。當眾人去遊覽慈恩寺,白居易想起元微之而在壁上題詩時,為什麼遠在梁州的元微之會夢見自己也想一起 去遊覽慈恩寺?是不是他們真摯而深邃的友情使他們「心有靈犀一點通」,而能夠彼此「心電感應」?古往今來不乏類似的故事,下面我們就對它做一些科學觀察:

 

何謂「心電感應」?

  所謂「心電感應」(telepathy)是指一個人對 另一個人的心靈狀態及活動有超感官知覺力,它是廿世紀後半葉「超心理學」研究領域中的一個熱門課題。人類長期累積的經驗及最近的實驗室研究均指出,作夢時 是產生心電感應的一個良好時機——夢中栩栩如生的事件正發生於百裡或千里之外,或即將發生在你的周遭,對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有人說它「純屬巧合」,有人 更譏之為「精心設計的騙局」,但事實勝於雄辯,我們且先舉幾個現代西方可信度較沒有問題的夢例:

 

  第一個夢例是由烏曼(M.Ullman)醫師提出的。 烏曼是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精神科教授,一九五七年美國醫學精神分析學會會長,一九七一年美國靈學研究學會會長。在「你能在夢中和他人溝通嗎?」這篇論文 裡,他提到當他在紐約布魯克林醫學中心主持「夢實驗室」時,一位西班牙精神科醫師所作的夢,這個夢是這位醫師在離開西班牙幾個月後所作的:

 

  「在夢中,我又回到西班牙的老家,我聽到我的大姊尖聲呼叫——向我求救。我朝聲音的方向跑過去,發現她在我父親的臥室裡。我父親正坐在他的床上,臉色蒼白,右手拿著手槍對準他右邊的太陽穴,姊姊則跪在床沿,哭喊著說:‘爸爸,不要這樣!’然後,我驚醒了過來。

 

  這個夢非常逼真,它讓我產生夢魘般的焦慮。我看看鐘,時針剛好指著凌晨六點,我再也無法入睡,只好起床。在吃早點時,我把這個格外擾人的惡夢告訴醫院裡的幾位醫師。


  事後證實惡夢成真,在同一天的中午十二點(西班牙時間,剛好是紐約的凌晨六點),我父親回到家中後,在我母親和姊姊的面前昏了過去,我父親相當胖——母親和姊姊兩個人合力將他架到床上,他一直沒有醒過來(腦出血),三天後就死了。」

   萊因教授(L.E.Rhine)在《心靈秘道》這本書裡提到一個預知的夢﹕

  一個年輕的媽媽夢見懸在嬰兒床上方的大形吊燈架掉落下來,將她的小寶寶壓得粉碎。她從夢中醒來,清楚地看到(在夢中)擺在嬰兒用衣櫥上的時鐘正指著四點三十五分,外面似乎在颳風下雨。

  這位年輕的媽媽立刻叫醒她丈夫,告訴他夢中的恐怖情 景。她丈夫笑她操心過度,蒙頭再睡。但她的心裏已因這個惡夢而變得極度不寧,於是起床將放在隔壁房間的嬰兒抱到自己的床上來。她抬頭看看窗外,發現夜空清 朗,圓月生輝,也許真的是自己操心過度。但大約兩個小時後,嬰兒室驀地傳來一聲巨響,她和她丈夫慌忙跑過去看個究竟,發現吊燈架正墜落在嬰兒床上,而衣櫥 上的時鐘剛好指著四點三十五分,窗外不知何時已開始一場暴風雨。

  哈費德博士在《夢與夢魘》一書裡亦提到一個夢例,當他 在查桑海軍醫院服務時,有一個海員在被召來接受治療的那天早晨,心裏很不高興。這個海員說,他在當天清晨夢見自己的哥哥在法國被殺,這個夢使他感到憂煩, 無心接受治療。哈費德聽了之後,特別向另一位醫師說,查看夢是否與事實符合將是一件有趣的事。結果幾天後,這個病人收到他父母寄來的明信片,信上說陸軍部 通知他們,他哥哥在病人入院的同一天清晨在法國陣亡。

 

感應之夢的特徵

  這三位醫師在精神醫學界均是學養俱佳之士,他們所舉的夢例只是眾多這種「心電感應之夢」的一個取樣而巳。這一類的夢通常有幾個特徵﹕

  一、夢中與現實事件發生的時間有驚人的準確性﹔二、遭遇危難(或死亡)的人物多為與作夢者關係密切者(甚至是自己)﹔三、危難事件若非原本呈現,就是以象徵的方式呈現(如以舉愴自殺象徵實際的中風)﹔四、夢境栩栩如生,作夢者從夢中驚醒,心神變得極度不寧。

  當然,單靠這些夢例並不能證明什麼,雖然全美民意調查中心的報告顯示,有百分之五十八的人聲稱他們有過一次以上的心電感應經驗,但心電感應是一種「散見性」的經驗,難以做長期持續性的觀察及反覆驗證,要以科學方法來研究它,可說相當棘手。

 

夢中心電感應的實驗

   一九五○年代,科學家發現,利用腦波及觀察入睡者的 眼球運動,可以偵知受測者是否在作夢,每個人一晚大約有五或六次的作夢期(也就是REM睡眠期),在每次REM睡眠期結束時,叫醒受測者,對剛剛消逝的夢 境他能有較清晰的記憶。烏曼博土於是利用這個發現在他的「夢實驗室」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實驗,實驗的目的是要證明A若將心中的訊息傳遞給B,當A全神貫注在 一張畫上時,熟睡中的B所作的夢是否會與這張畫的內容有所關聯?

  實驗時,B在一個有隔音設備的房間裡睡覺,頭上和眼角裝上電極,記錄他的腦波和眼球運動;A則在另一個房間裡,打開一個密封的信封(A和B事先都不知道信封裡裝的是什麼),裡面是一張畫,A全神貫注在這張畫上,並希望能將他所想的傳遞給在另一個房間熟陲的B。

 

對「舞蹈學校」名畫的感應力

  有一次實驗,A從信封裡面掏出來的畫是特嘉(Degas,印象派畫像)的「舞蹈學校」(見圖),畫面上是一間大型、燈光朦朧的房間,有一個舞蹈班正在練習,幾個穿著白色芭蕾舞衣的少女擺出跳舞的姿勢,另有些則在整理她們的服裝。受測者(也就是B)對當天晚上他所作的夢做了如下的描述:

  在第一、第三和第四個夢裡,他夢見一個「聚會」,聚會 的地點是在天花板很高,十九世紀型的大廈裡。在第六個夢裡,他說:「我置身於大約有六個人的教室裡,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個人站起來做朗讀或背誦這一類的 事。老師——是個女人,長得很迷人。我覺得它像一所學校,但卻說不出這些人到底在幹什麼。」在第七個夢也就是當晚最後一個夢裡,他夢見他穿著某種款式的褲 子,還有一件敞開來的襯衫,襯衫的釦子似乎都繫在一個標籤上,當他正在讀說明書,研究如何將釦子扣上時,一個年輕的女孩走上前來,邀他共舞。

  受測者所作的幾個夢,似乎都是繞著特嘉所繪「舞蹈學 校」的內容在打轉。為求客觀,烏曼博士將一系列描述夢境的錄音帶,與瞑想時所用的圖畫,分別請三個人在「夢」與「畫」間配對,結果判斷對與判斷錯的比優於 一百比一,這個統計數字顯示了實驗的意義,亦即人在夢中可以「感應」別人所傳遞的訊息,雖然說這種「感應」有點模糊。

 

關係愈密切,感應力愈強

  這個龐大的實驗還顯示,受測者雙方如有親密的情感關 系,「夢」與「畫」間的相關性要比兩個陌生人之間的實驗高得多﹔當「觀畫者」是男性時,女性在夢中的「感應力」較強。有一次實驗,烏曼博士找到一對同卵雙 胞胎,讓他們同時「接收」另一個房間內「觀畫者」的訊息,結果這對雙胞胎所作的夢異乎尋常的相近。實驗也顯示,有些人的感應力較強,但有些人則較弱。


  白居易和元微之兩人之間如果真能「心電感應」,顯然也跟他們情逾手足的親密友情脫離不了關係。


  「心電感應」無法用我們已知的「感覺運動機 能」(sensorimotor function)來解釋,但又讓人難以否認它的存在。在過去,它常和秘術、宗教、超自然力等牽扯在一起,直到十九世紀末葉,有心之士才將它視為科學研究 的對象。一八八二年,英國倫敦成立了「靈學研究學會」,目的就是要彙集當代科學、醫學和生理學等無法解釋的心靈現象,做有系統、有組織的觀察和研究。一八 八五年,在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的奔走下,「美國靈學研究學會」亦成立於波士頓。學會成立後,很多人來報告他們心電感應的自發性經驗,大量的觀察和實驗已持續了近一百年,但 卻無法有一套完整的理論能解釋「心電感應」的作用機轉。

 


對「心電感應」的有趣解釋


  有人嘗試以物理學的「電磁理論」來解釋心電感 應,「英國靈學研究學會」的早期曾員馬克吐溫說﹕「我們的思想是一種很緻密的電流,能夠穿越大氣,在腦與腦間彼此傳遞」,這種說法看來言之成理,但一九六 三年,瓦西裡夫(Vasiliev)將受測者關在一個對任何已知的「波」絕緣的小房間內,他仍能「感應」一段距離外的「標的物」,「電磁理論」似乎無法解 釋這種現象。一九七○年代,又有人嘗試以「量子理論」來解釋心電感應,但還沒有獲得突破性的成果。


  另有一派人提出「存在轉移」 (exiestential shift)的理論,如艾林瓦德(Ehrenwald)即認為,人平常均存在於「歐幾里得層面」,但有時會轉移到「非歐幾里德的世界」,在那裡沒有時、 空、因果的限制,過去、現在與未來都融合在一起,艾林瓦德說,這種轉移有利於「心電感應」的產生,經由催眠、迷神藥物,超覺靜坐(TM)、夢等,可以產生 這種轉移。「存在轉移」的理論在科幻小說中常以「時光隧道」的方式出現(例如張系國的科幻小說《傾城之戀》),既然走進時光隧道裡,可以「感應」他時他處 發生的事情,也就不足為奇了。但這個理論似乎太玄了一點。

  還有一派人認為,心電感應是人類一種原始的溝通系統, 它後來消失了(進入潛意識中),但偶而會突圍而出,散見在意識層面。烏曼博士即認為,初生的嬰兒,即以這種原始的方式和母親溝通,在成長的過程中,這種能 力即逐漸減退,但並沒有完全消失,這也是親子之間心電感應力較常見的原因。

  科學越進步,越使我們感到宇宙的奧妙及人類自身的難以理解。在無限的時空中,我們猶如白駒過隙,滄海一粟,對未知的事情,我們也許應該懷著謙卑的心情去等待終局的揭曉,真相的大白。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