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環境惡化重在執法而非加稅(圖)

作者:瞿方業 發表:2009-08-27 00:4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隨著今年12月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的第15次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日期的臨近,運籌醞釀十多年的環境稅,也提上議事日程。

 經濟發展以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代價

收環境稅,自然是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以經濟槓桿來遏制環境惡化。但在目前的國情之下,以徵收環境稅的方式來治理環境污染問題,並不是多少道義的上優越感和現實的緊迫性。

首先,國內許多環境事件的發生以及生態環境的惡化,都是多年來不正當發展觀和環境執法無力的結果。在惟GDP的發展模式引導下,地方政府為了追求經濟指標,不惜犧牲生態環境,竭澤而漁,容忍高污染、高排放量企業的存在,這是國內環境惡化的根源。有些地方政府為了經濟指標,法外施恩,人為降低環境標準,保護高污染企業的生存,對一些不符合環境評價標準的企業自由放任,對沒有執行"三同時"標準的企業睜眼閉眼,許多違規生產的企業能夠存在多年而與地方政府相安無事,就很能說明問題。有地方政府承諾對污染企業重點進行保護,而對於污染治理卻總是以經濟不發達為由拖延,生怕環境執法太嚴會危及當地投資環境。一些地方環境保護部門甚至成為養人的部門,收取的治污費也成為養人的收入,對於治理污染並無多少投入。

在這種不正常發展觀之下的執法不嚴問題,正是國內環境問題積重難返的根本癥結。如果政府在平時的工作中能將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執行到位,環境問題何以會如此嚴重?環境事件何以會此起彼伏?有許多官員認為當下的環境問題是個發展問題,這種錯誤認識正是國內生態惡化的思想根源。如果污染企業不在大地上出現,何來污染事件?現在卻要用稅收來解決執法不嚴、放縱污染的後果,只能是本末倒置,不可能解決實質性問題。

其次,現有稅收環境之下,國內企業稅負本來就很高,目前僅與環境稅相關的稅種就有不少,比如資源稅、能源稅、燃油稅等,甚至在消費稅中對汽車分排量徵收的稅也屬環境稅收,與環境稅相關的稅種已經名目繁多。現在再開徵環境稅,有重複徵稅的嫌疑,會加重企業的負擔,不利於經濟復甦。對於當下國內經濟來講,應當進一步減輕負擔,而非加重負擔。

有人提出來開徵環境稅,跟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密切相關。我國當然要切切實實地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這是一個非常緊迫的問題,但解決這個問題從現實國情來講,徵收環境稅非那樣急切,當下迫切的問題是解決好環境執法不到位的問題,是解決惟GDP的發展觀的問題,這才是環境惡化的根本癥結所在。

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新開徵環境稅,只是多了一個增加財政收入的機會,而不會促進國內環境更加潔淨,讓經濟發展更綠色、更具持續性。那種認為用環境稅來促成經濟增長的方式是痴人說夢,是食洋不化的表現。如果地方政府將污染企業當寶貝的思路不能克服,如果排污費只是用來讓環保部門斂聚財富的手段,如果地方政府總是將環保當成向投資者讓步的籌碼,如果沒有通過環評的污染企業總會在一些地方非法存在,那麼,環境稅能自動促便污染企業消失嗎?也許還會讓一些企業在稅收的貢獻之下,顯得更加合法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