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中國:無解的「錢學森問題」(圖)

作者:李大同 發表:2009-11-17 03:1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0月31日,中國有兩件大新聞,一是教育部長賙濟任期未滿突然被免去職務;二是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逝世。這兩件事都引起了網民們的關注,一時跟帖無數。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去世

對賙濟去職,網民們的反應大多興高采烈,對這位部長最厚道的評論是"低能"、"平庸"。賙濟任職的6年,中國的教育質量飛速下滑,學術腐敗,醜聞頻發,即便是黨指定的人民代表們也對這位部長不客氣,在去年3月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在27位第十一屆國務院組成部門負責人中,賙濟得票倒數第一。

中國大學辦學模式

對近百歲的錢學森老人的去世,人們並不驚訝,引起人們熱議的,是錢老去世前的一番話,也是關於教育的。他說:"中國還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東西,受封建思想的影響,一直是這個樣子。我看,這是中國當前的一個很大問題。" 這話從中國科學泰斗級人物口中說出來,份量自然極重。錢學森不是一個隨便說話的人,如今人們詬病他曾在1958年以科學家的身份"論證"糧食畝產可以達到3萬斤甚至更高,為毛澤東瘋狂的大躍進推波助瀾,喪失了一個科學家的良知,其實並不盡然。

中國科學院的文獻證實,發表這篇文章後不久,錢學森陪同毛澤東視察中科院,當面向毛承認錯誤,說我不懂農業,只是取一個中間值計算一下,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而且現在發現,我的公式也是錯誤的。毛聽後說:"原來你是冒叫了一聲!" 這段軼事證明,錢學森在科學上,確實是個老實人。

"中國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這是很大的問題。" 錢臨終前的這篇談話,被稱為"錢學森問題"。11月11日,安徽11位大學教授,在當地報紙上發表給新任教育部長的公開信,提出"錢老的疑問,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問,是社會各界對中國教育的疑問,是一個偉大民族必須直面的疑問。" 就中國的教育問題在報紙上給教育部長寫公開信,這也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個新鮮事兒,表明中國的有識之士,對教育存在的嚴重問題已經忍無可忍。

如果以1905年廢除科舉制為中國現代教育的開端,迄今恰好是第一個百年。這百年當中,清朝有6年,還來不及看到有什麼成果就垮臺了,不過,從1872年起,清政府連續派出了四批共120名幼童留學美國,這批人大部分考入了美國著名學府並有優異表現,回國後成為棟樑之才,其中有知名度較高的修鐵路的詹天祐,他們中還產生了大臣、將軍、總理和駐外大使。這批幼童證明,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文化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49年前後的比較

中華民國從1911年起到1949年,共38年。這期間中國現代教育飛速發展,科學技術教育迅速與西方接軌,中國一流大學的理科教材,往往就是直接採用哈佛、耶魯的教材,中國學生留學西方時,感覺不到在知識程度上與外國同學有什麼差距。不可思議的是,在那個內戰與外敵入侵連綿不絕的時代,中國現代史上堪稱大師級的文化、科學人物,均產生於那個時代,可謂群星燦爛。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楊振寧和李政道,後來都獲得了諾貝爾科學獎。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中國教育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那就是懂教育的人在辦教育。國民政府有付錢支持教育的義務,卻沒有隨意干預教授們教什麼、怎麼教的權力。

1949年至今,足足60年了,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辦教育的60年。成果怎麼樣呢?教育的普及程度當然是大大提高了,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成百倍地增加了,然而就是如錢學森所批評的,"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不懂教育的人在辦教育。"文革"前有一條大標語幾乎掛在所有學校的牆上,"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這就是中國執政黨的教育觀,說穿了,就是教育必須為一黨專政服務,於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敢於懷疑、創新之品質這些現代教育所竭力培養學生要達到的目標,反倒成為中國教育者要盡力消滅的,取而代之的是聽話、恭順、唯上是從、唯黨是從等等順民、奴才品質。這樣的人能優秀嗎?

近20年來,中國教育越來越怪胎化,應試教育已經低齡化到幼兒園裡,而大學學風之敗壞,從教授到學生幾乎已不知羞恥為何物。現代教育觀在中國的傳播並不慢,而且相當普及,然而觀念的普及不僅絲毫沒有改變現狀,反而越演越烈,這就不是觀念問題,而是利益問題。可以說,全社會能夠對教育施加影響的人,都在毫無節制地在攫取屬於自己的那杯羹。

癥結何在

不久前,爆出北京一所重點小學的校長貪污一億元的新聞,這上億的錢,都是家長們被迫交的擇校費,名義上卻是自願提供的"贊助"。取消應試教育?那些為考試而編撰學生不得不買的"教育參考資料",每年的碼洋有數百億元之多,坐地分肥的官員和教育者們能讓你取消?仔細研究一下在社會總的教育資源裡正在獲得不當利益的是哪些人,中國教育的癥結就找到了。

筆者疑惑的是,民國時代的學生們在國內打好基礎,然後去國外深造,多有所成就,乃至成為學貫中西的頂級人才,中外教育呈現出連續性和互補性;而如今,"新中國"學生留學西方的人數比民國時代不知多出多少倍,卻似乎再也出現不了頂尖人才了,中國教育的種子,即便在西方學術的養料中,也無法再長成參天大樹,這是為什麼?

行文至此,看到北京一所外經貿大學退休教授發表在報紙上的小文,說今年上級給我校派了一位新校長。新校長第一次講話,就說我校要努力提高執政能力,努力提高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這位教授懵了:這校長是不是走錯門了?我相信,這種匪夷所思的事兒在中國一定俯拾皆是,難怪錢學森先生這樣的科學大家,能夠看出重要問題,卻絲毫不知道如何解決。

問題出在教育上,根子卻在政治體制上。於是,"錢學森問題"無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