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發脾氣的孩子(圖)

發表:2011-01-28 15:3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該持什麼態度呢?許多父母在孩子發脾氣時可能想:是我們供給你吃、喝、穿、戴,你有什麼資格對我們發脾氣?這種想法當然可以理解。不過,和成人一樣,孩子發脾氣同樣也有原因。那麼,我們如何理解孩子發脾氣呢?

發脾氣不是麻煩是「康復」

每個人發脾氣都是有原因的,只是人們沒有注意到,或因某些原因疏忽罷了。人們發脾氣時所選擇的對象,多是能夠接受、承受或忍受我們的「疾風暴雨」的人。這種對象的選擇有時是下意識的,因為他們能夠帶給我們安全感,也能夠理解我們。

正因為在他們面前有安全感,我們才敢於發脾氣,才敢於失態,以釋放緊張不安的情緒,宣泄內心的矛盾衝突。從這種意義上說,發氣不是「麻煩」,而是「康復」。

孩子雖小,卻同樣是個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同樣也有物質和精神上的需求,並由此產生許多願望,這些願望也許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然而,孩子的能力卻非常有限,還不能夠幫助他們實現每一個願望,這一點是他們最不願意正視,也最不情願接受的。在這種時候,孩子就會體會到無助無望的感覺,感到沮喪、煩躁不安、緊張焦慮,這種沮喪的心情足以壓倒孩子的自信心,使他的注意力完全被這種情緒所左右,於是,開始發脾氣。其實這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機制在起作用。

孩子清楚地知道父母愛他們,所以他們才敢跟父母耍性子。只要父母認真地加以關注,靜靜地傾聽他們的怒氣,他們就能夠充分釋放出內心的緊張、不安和沮喪,擺脫孤立無助的惶恐,繼而恢復自信心,正視現實,敢於迎接新的挑戰。而且,孩子發脾氣的起因和過程,對孩子都是一個很大的觸動,能從中學會同情、理解別人。做父母的都有這樣的體會,孩子發脾氣之後會逐漸靜下來,恢復合作精神,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所以,我們不應認為孩子發脾氣是「麻煩」,而應當看到發脾氣是他們心理康復的必然過程,也是心理髮育成熟過程中的正常反應。

父母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避免自身情緒波動

對孩子發脾氣時的種種表現,做父母的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最大限度地接受「暴風雨」,避免被孩子的言行所激怒,不要針鋒相對地予以回擊,或以「武力鎮壓」。

如果實在無法接受,可以平靜地對孩子說:「我知道你心裏難受,我很願意幫你,可現在這個樣子,我實在沒辦法幫你了。」孩子從這些話中至少可以明白一點,父母理解他們內心的煩惱不快,很願意幫助他們,不會因為他們發脾氣就嫌棄或厭惡他們,僅僅是苦於無計可施,而且是為了更好地幫助他們才離開的。這時,父母可以找個安靜的地方迴避,直到情緒平穩,能夠冷靜地面對發脾氣的孩子。但切忌將孩子單獨關在家中。

靜觀事態發展,採取相應措施,幫助孩子排除內心的不安、緊張和焦慮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認真地關注,冷靜地傾聽,就能夠帶給孩子安全感。如果孩子壓抑著自己,不斷抽泣,渾身發抖,可以輕輕地把他摟在懷裡,握住他的手,輕拍後背和撫摸頭髮,和藹安詳地凝神望著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他們最信得過、最能依靠的人。可以安慰他:「爸爸媽媽知道你很委屈,想哭就哭出來吧,然後,說說這是怎麼回事兒。」孩子聽了這些話,會一下子放鬆,接下來可能會放聲大哭,這就足夠了。

如果孩子雙手亂舞,跺腳蹦跳,出言不遜,可以冷處理,認真冷靜地傾聽他們訴說心中的不滿甚至憤怒,不要過多地進行干預,更不要針鋒相對地給以回擊。

如果孩子有傷害自己或家人以及毀物行為時,一定要及時制止,同時注意保護孩子和自己。可以抓住孩子的雙手,嚴肅地大聲說:「我不想讓你傷害自己和別人,我不想看著你幹傻事,你會後悔的。」孩子很可能會拚命掙扎,但一定不能鬆手。總之,要把破壞程度降到最低限度。孩子在叫喊掙扎的過程中,會開始發抖、出汗,直到漸漸平靜下來。一旦平靜下來,孩子意識到自己剛才傷害了別人及自己,或毀壞物品,會非常懊悔。父母則應幫他分析自己行為的失當之處。

找找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要幫助孩子找找發脾氣的真正原因,是否物質要求沒有得到滿足,還是孩子心中的想法、困惑、不滿和委屈沒有得到及時的撫慰。

有些父母也許有些擔心,這樣做是不是在縱容孩子?其實,同我們一樣,孩子發脾氣時頭腦發熱,注意力完全被激動的情緒所左右,什麼也聽不進去。此時,如果我們強迫他們接受勸告或建議,其結果適得其反。倒不如待孩子漸漸平靜,此時,我們給予的勸告和建議才更容易被接受。



来源:金利波/生活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