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交往禮儀(圖)

發表:2011-02-28 16:4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一、社交場合的禮儀

1.見面禮節,去繁就簡

西方國家人民在傳統上有一套繁瑣的見面禮節,從握手、問候到互相介紹都有約定俗成的習慣相形之下,美國人在人與人間的交往上就比較隨便。在美國,朋友之間通常是熟不拘禮地招呼一聲「哈羅」,哪怕兩個人是第一次見面,也不一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個招呼就行了還可直呼對方的名字,以示親熱。

但在正式場合下,人們就要講究禮節了。握手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在美國,握手時,男女之間由女方先伸手。男子握女子的手不可太緊,如果對方無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點頭鞠躬致意。長幼之間,年長的先伸手;上下級之間,上級先伸手;賓主之間,則由主人先伸手。

握手時應注視對方,並脫掉手套。如果因故來不及脫掉手套,須向對方說明原因並表示歉意。還應注意人多時不可交叉握手,女性彼此見面時可不握手。同握手的先後順序一樣,介紹兩人認識時,要先把男子介紹給女子,先把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先把職位低的介紹給職位高的。

2.稱呼隨便,舍姓喊名

大多數美國人不喜歡用先生、夫人或小姐這類稱呼,他們認為這類稱呼過於鄭重其事了。美國男女老少都喜歡別人直呼自己的名字,並把它視為親切友好的表示。

人們初次見面,往往是連名帶姓一起介紹,譬如說:「我叫瑪麗•史密斯。」這時對方可以隨便叫她「瑪麗」或「史密斯小姐」。常見的情況是,交談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稱呼,過不了一會兒就改稱名字了。

有時剛同一個美國人結識,不知如何稱呼好,你可以只稱先生或女士。這時,對方會很快理解你的心理。熱情地告之:「我叫詹姆斯•威爾遜,叫我詹姆斯好了。」或者「別叫我史密斯夫人,叫我薩利好了」。

的確,美國人之間,不論職位、年齡,總是盡量喊對方的名字,以縮短相互間的距離。美國有家刊物曾專就稱呼問題在150種工商行業中做過調查,結果發現他們之中85%的稱呼是只喊名字。

美國人很少用正式的頭銜來稱呼別人。正式的頭銜一般只用於法官、高級政府官員、軍官、醫生、教授和高級宗教人土等。例如:哈利法官、史密斯參議員、克拉克將軍、布朗醫生、格林教授、懷特主教等。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人從來不用行政職務如局長、經理、校長等頭銜稱呼別人。

3.與人交談,莫問私事

在美國社會中,人們的一切行為都以個人為中心,個人利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種準則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方面。人們日常交談,不喜歡涉及個人私事。有些問題甚至是他們所忌談的,如詢問年齡、婚姻狀況、收人多少、宗教信仰、競選中投誰的票等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禮的。

美國人看到別人買來的東西,從不去問價錢多少。見到別人外出或回來,也不會去問上一句「你從哪裡來?」或「去哪兒?」。至於收人多少,更是不能隨便問的事,誰想在這些方面提出問題,定會遭人厭惡。美國人往往用「鼻子伸到人家的私生活裡來了」這句話來表示對提問人的輕蔑。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人對年齡的看法同我們大不相同。在我國,老年人受到尊敬,而在美國卻是「人老珠黃不值錢」。因此在美國,老年人絕不喜歡別人恭維他們的年齡。有一次,中國留學生在美國中西部的一個城市舉行盛大聚會,賓客如雲。當地一位名牌大學的校長與其母親也光臨盛會。留學生在歡迎辭中說:「××老夫人的光臨使我們全體同學感到榮幸。」 「老」字在中國是尊稱,不料卻觸痛了這位老夫人,當時她臉色遽變,尷尬不堪,並從此再也不在中國留學生的聚會上露面了。

美國人還十分講究「個人空間」。和美國人談話時,不可站得太近,一般保持在50公分以外為宜。平時無論到飯館還是圖書館也要盡量同他人保持一定距離。不得已與別人同坐一桌或緊挨著別人坐時,最好打個招呼,問一聲「我可以坐在這裡嗎?」,得到允許後再坐下。

4.社交場合,女士優先

美國婦女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究竟如何,這裡姑且不論。但在社交場合中,她們總是會得到格外的優待。尊重婦女是歐美國家的傳統習俗,從歷史角度分析,是受到歐洲中世紀騎士作風的影響;若從宗教的角度分析,它是出於對聖母瑪利亞的尊敬。

按照美國人的習慣,在社交場合,男子處處都要謙讓婦女,愛護婦女。步行時,男子應該走在靠馬路的一邊;入座時,應請女子先坐下;上下電梯,應讓女子走在前邊;進門時,男子應把門打開,請女子先進。但是下車、下樓時,男子卻應走在前邊,以便照顧女子;進餐廳、影劇院時,男子可以走在前邊,為女子找好座位;進餐時,要請女子先點菜;同女子打招呼時,男子應該起立,而女子則不必站起,只要坐著點頭致意就可以了;男女握手時,男子必須摘下手套,而女子可以不必摘下。女子的東西掉在地上時,男子不論是否認識她,都應幫她拾起來。

總之,美國男子在社交場合同女子接觸時,一方面事事尊重她們,另一方面又要處處以保護人的姿態出現,以顯示男子的地位。

5.禮貌用語多多益善

不少到過美國的人,都有這樣一種印象:即美國人講話嘴很甜,他們對好聽的話從不吝嗇,常令聽者心舒意暢。的確,在美國「請」、「謝謝」、「對不起」之類的語言隨處可聞,不絕於耳。

在美國,不論什麼人得到別人的幫助時都會說一聲「謝謝」,即使總統對待者也不例外。在商場裡,售貨員的臉上總是堆著笑容,當顧客進門時,他們會主動迎上來,問一聲「我可以幫助你嗎?」當顧客付款時,他們會微笑著道謝。最後還會以謝聲送你離去。同樣,顧客接過商品時也會反覆道謝。

美國人在一家人之間也是客氣話不離口,不僅夫妻之間如此,對小孩子們說話也常帶「請」和「謝謝」,這樣,孩子便自然地養成了講禮貌的好習慣。

美國人還習慣於對別人道「對不起」。當人們發生小摩擦時,一聲「對不起」,常使芥蒂煙消雲散。就是遇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向別人問路、在劇場中從別人座位前走過等,美國人也會連聲表示歉意。美國人把在公共場所打嗝或與別人交談時打噴嚏、咳嗽都視為不雅,遇到這種情況,他們就會說聲「對不起」,請對方原諒。

二、送禮、約會與做客

送禮、約會和做客,這是人與人交往中的常事。美國也有自己特有的風俗習慣。

1.送禮

一般來說,美國人不隨便送禮。有的在接到禮物時常常顯得有些難為情。如果他們湊巧沒有東西回禮,就更是如此。但是逢到節日、生日、婚禮或探視病人時,送禮還是免不了的。

美國人最盛行在聖誕節互贈禮品。聖誕節時,天真爛漫的孩子們為收到各種新奇玩具而興高采烈,以為這是聖誕老人送給他們的禮物。大人們之間常送些書籍、文具、巧克力糖或盆景等。禮物多用花紙包好,再繫上絲帶。按照美國傳統,聖誕節的前幾天還有個「白聖誕節」,屆時人們用白紙包好禮物送給附近的窮人。

探病大多是贈鮮花,有時也贈盆景。芬芳的花朵給人帶來春天的氣息,使病人獲得精神上的安慰。在習慣上,如果自己親自去慰問,通常送插瓶的鮮花,不必附名片;如果請花店直接送去就須附名片。

送朋友遠行時,也常贈禮品。禮物通常是鮮花、點心、水果或書籍雜誌等。禮品上也附有名片祝他一路平安。

此外,美國人認為單數是吉利的。有時只送三個梨也不感到菲薄,不同於中國人講究成雙成對美國人收到禮物,一定要馬上打開,當著送禮人的面欣賞或品嚐禮物,並立即向送禮者道謝。

禮物包裝講究,外表富麗堂皇,裡面卻不一定是太貴重的東西。有時打開裡三層外三層的精美包裝,露出來的只是幾顆巧克力糖而已。

2.約會

美國人辦事講求效率,重視有計畫地安排自己每天的時間。什麼時間做什麼,一般已預先安排妥當。因此他們絕對不希望有人突然來訪,打亂他們的計畫,只有至親好友才可以例外。不僅平時這樣,星期天也如此。美國社會是一個競爭的戰場,美國人在緊張工作之餘,節假日照例要同妻子、孩子們一起享受一下天倫之樂。如果外人不打招呼,貿然前去,必定不受歡迎。因此要拜訪一個美國家庭,事前預約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就會被當成不速之客,甚至吃閉門羹。

到別人家做客,坐在那裡海闊天空地閒聊是惹人厭煩的。如果不是熟朋友,往往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如果要去,應該提前一兩天寫信或打電話預約,如果對方有事,便會主動和你另約時間。有些禮貌週到的人在寫信通知對方時,還把寫好自己姓名和地址的信封貼足郵票,附在寄去的信中,以便使對方不必費事就可以寄出回信。如果到不熟的人的家裡去做客,在收到對方的答覆時,往往還要再回一封信,表明自己將準時赴約。約會之後不得失約,失約是非常失禮的行為。一旦臨時有事不能赴約,就要盡早通知對方,並表示自己的歉意。前往赴約時,最好準時到達。如果遲到,讓人等候你,顯然是不禮貌的;去得太早也不好。因為在美國有佣人的家庭很少,收拾房間,準備飯菜都是主婦親自動手。每逢有客來,主婦就要佈置客廳,準備茶點。如果去早了,主婦尚未準備好,可又要出來接待你,就會造成許多不便。在那些規模較大的正式場合,守時更為重要。萬一去早了,應在外面等幾分鐘再進去。

3.做客

約會要週到,赴約要守時,做客時更要彬彬有禮,自然大方。首先要敲門或按門鈴,得到主人允許之後才進門。有些人家門口放有擦鞋的棕氈。就應該把鞋上的泥土擦乾淨,以免弄髒主人的地毯。戴帽子的人進門後要摘帽,在房間裡戴著帽子是很不禮貌的。如果是雨天走訪,應該注意把雨傘、雨衣放在室外。大衣、外套脫下後,主人一般會主動為你接過去掛起來,這時可以不必客氣。進屋後,要先向女主人問好,此後向男主人問好。如遇主人家賓朋滿堂,那麼只需同主人和相識者握手,對其他人點頭致意即可。

在美國人家中做客,不必過分拘禮。如果主人請你就座,你為了表示客氣而不馬上坐下,反而會使主人感覺不安,以為椅子上不潔或有其他不便。做客時不可隨意觀看主人桌上的字紙或翻閱文件。不要撫弄室內的古董珍玩,更不要詢問室內用具的價格。

做客時,不要輕易吸菸。如果想吸菸,應該首先問在座的女土們是否介意,並先向其他人敬煙如果主人主動請你吸菸,那麼即使自己有煙,也要接受主人的煙,而不可拒絕對方而吸自己的否則,主人會認為你是看不起他而感到很不愉快。

在美國人家就餐時,如果對吃西餐的禮節不熟悉,那麼最好的辦法是注意女主人的動作,照她的樣子做是不會錯的。在餐桌上,美國有許多習慣都和我們不同。人們常常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為了表達同樣友好的感情,不同國家的人民卻有截然相反的說法和做法。中國人請客吃飯時,往往是自謙地表示飯菜做得不好,請客人多多包涵。而美國人卻要說「這是我最拿手的菜,希望你們喜歡吃」一類的話。所以,在美國人家中做客,聽到主人自誇飯菜做得好,不必奇怪,而且應對女主人的手藝誇讚幾句。中國的主人為客人夾菜時,客人總是盡力推讓,表示客氣。在美國這樣做是行不通的。主人第一次為你夾菜,你不必客氣推讓,否則女主人會以為你是嫌她的菜做得不好。在餐桌上,女主人是無形中的首腦人物。上菜之後,客人一般要待女主人動手吃後才開始吃。飯後。也應由女主人領頭離席客人才離席。

在美國人家中做客的時間不宜太長,以免耽擱主人過多的時間。但飯後不要立即告辭,應再和主人攀談一會兒,然後道謝離去。如果是夫婦一同到別人家去做客,應由妻子先起立告辭。在比較正式的宴會上,如果客人較多,應等年長位高的賓客或重要的女賓先告辭後,自己才告辭如果客人有事需要先走,應向主人請求原諒後再離去。

如果你與主人不很熟,那麼做客後還應給主人打個電話表示謝意,或者寫一張「謝謝您」的短柬寄給主人,這樣在禮貌上就更為週全了。

三、餐桌上的禮節

東方與西方進餐的習慣多有不同,特別是正式的西餐宴會,規矩頗多。如果對此一無所知,難免賠笑大方。

著名學者錢歌川先生曾經舉過兩個例子。

其一是在希特勒舉行的一次宴會上,一位中國使節按照在國內進西餐的習慣,用餐巾去揩拭刀叉,殊不知這種做法極不禮貌,彷彿是責備刀叉不乾淨。希特勒一見之下,立即命令侍者將全體客人的餐具一律重新換過,使那位中國使節窘迫難堪。

其二是李鴻章出使德國時出的洋相。李鴻章應俾斯麥之邀前往赴宴,由於不懂西餐禮儀,他把一碗吃水果後洗手用的水端起來喝了。當時俾斯麥不瞭解中國虛實,為不使李鴻章丟醜,他也將洗手水一飲而盡,見此情形,其他文武百官只得忍笑奉陪。今天東西方人民之間的交往愈益頻繁,瞭解餐桌上的禮儀也是十分必要。

參加西餐宴會時應該注意下列事項

1.應等全體客人面前都上了菜,女主人示意後才開始用餐。在女主人拿起她的杓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這是美國人的習慣,同歐洲有些國家不同。

2.餐巾應鋪在膝上。如果餐巾較大,應雙疊放在腿上;如果較小,可以全部打開。餐巾雖然也可以圍在頸上或繫在胸前,但顯得不大方,所以最好不這樣做。可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漬,但絕不可用餐巾揩拭餐具。

3.進餐時身體要坐正,不可過於向前傾斜,也不要把兩臂橫放在桌上,以免碰撞旁邊的客人。

4.使用刀叉時,應右手用刀,左手用叉。只用叉時,可用右手拿。使用刀時,不要將刀刃向外。更不要用刀送食物入口。切肉應避免刀切在瓷盤上發出響聲。吃麵條時,可以用叉捲起來吃,不要挑。中途放下刀叉,應將刀叉呈「八」字形分別放在盤子上。如果把刀叉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畢。

5.取麵包應該用手去拿,然後放在旁邊的小碟中或大盤的邊沿上,絕不要用叉子去叉麵包。取黃油應用黃油刀,而不要用個人的刀子。黃油取出要放在旁邊的小碟裡,不要直接往麵包上抹不要用刀切麵包,也不要把整片麵包塗上黃油,而應該一次扯下一小塊,吃一塊塗一塊。

6.吃色拉時只能用叉子。應用右手拿叉,叉尖朝上。如果上色拉的同時也上了麵包、餅乾的話可以用左手拿一小塊麵包或餅乾,幫著把色拉推上叉子。

7.吃魚時可以用左手拿著麵包,右手拿著刀子,把刺撥開。已經人口的肉骨或魚刺,不要直接吐入盤中,而要用叉接住後輕輕放人盤中,或者儘可能不引入注意地用手取出,放在盤子的邊沿上,不能扔在桌上或地下。水果核也應先吐在手心裏,再放入盤中。

8.要喝水時,應把口中的食物先嚥下去。不要用水沖嘴裡的食物。用玻璃杯喝水時,要注意先擦去嘴上的油漬,以免弄髒杯子。

9.進餐時不要將碗碟端起來。喝湯可以將盤子傾斜,然後用湯匙取食。喝茶或喝咖啡不要把湯匙放在杯子裡。

10.吃飯,特別是喝湯,不要發出響聲。咀嚼時應該閉嘴。

11.不要在餐桌前擦鼻涕或打嗝。如果打噴嚏或咳嗽,應向周圍的人道對不起。

12.在飯桌上不要剔牙。如果有東西塞了牙非取出不可,應用餐巾將嘴遮住,最好等沒有別人在場時再取出。

13.進餐時,始終保持沉默是不禮貌的,應該同身旁的人有所交談。但是在咀嚼食物時不要講話即使有人同你講話,也應嚥下口中食物後再回答。談話時可以不放下刀叉,但不可拿著刀叉在空中搖晃。

14.在餐桌上,一路的食物都應用刀叉去取。只有芹菜、小蘿蔔、青果、水果、幹點心、乾果、糖果、炸土豆片、玉米、田雞腿和麵包等可以用手拿著吃。

15.當侍者依次為客人上菜時,走到你的左邊,才輪到你取菜。如果侍者站在你右邊,就不要取那是輪到你右邊的客人取菜。取菜時,最好每樣都取一點,這樣會令女主人愉快。如果實在不喜歡吃某種菜,也可以說:「謝謝你,不要了。」

16.當女主人要為你添菜時。你可以將盤子連同放在上面的刀叉一起傳遞給她或者交給服務員。如果她不問你,你就不能主動要求添菜,那樣做很不禮貌。

17.餐桌上有些食品,如麵包、黃油、果醬、泡菜、乾果、糖果等,應待女主人提議方可取食。大家輪流取食品時,男客人應請他身旁的女客人先取,或者問她是否願意讓你代取一些。進餐時,不能越過他人面前取食物。如需要某種東西時,應在別人背後傳遞。

18.用餐畢,客人應等女主人從座位上站起後,再一起隨著離席。在進餐中或宴會結束前離席都不禮貌。起立後,男賓應幫助婦女把椅子歸回原處。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來的樣子折好,除非主人請你留下吃下頓飯。

要使宴會從始至終充滿愉快和諧的氣氛,不僅客人要舉止得當,彬彬有禮,男女主人的態度也至關重要。

宴會開始後,男女主人的責任是使席間的談話始終活潑而風趣,每個客人都不受冷落。如果有人談及不恰當的話,主人應立即巧妙地設法轉移話題。

用餐時,主人應待客人吃完一道菜後,再換下一道菜。主人吃飯速度不可太快,如果多數人已吃完,而少數人尚未吃完時,更應放慢速度,以免使客人感到不安。

席間,主人應盡力使每位客人感到舒適自如。如客人將刀叉掉在地上。應立即禮貌地為他換一把。如果客人不慎打碎盤碗,女主人應鎮靜地收拾乾淨,安慰客人,絕不能顯出不悅之色。

最後,主人絕不能在客人面前計算請客所花費的費用。

四、舞會指南

舞會是一種最普遍的社交場合,它能促進人們之間的交往和增進友誼。舞會的氣氛固然輕鬆隨便,但種種禮儀卻不可忽視。

1.私人舞會

美國的任何家庭,只要有一定的人力和財力,便可以舉辦私人舞會。舞會可以在家中舉行,也可以在旅館或俱樂部租場地舉行。美國舞會十分頻繁,向俱樂部和旅館租借房間往往需要一年前約定。如果想在近期內舉行舞會,可以打電話同經理聯繫,請求幫助。

時間和地點確定後,應該聯繫樂隊。確定客人名單和發送請柬。舞會的請柬通常以女主人的名義發出。獨身男子也可以舉辦舞會發送請柬。舞會上應邀請男賓多於女賓,以免女賓無人伴舞因此在舞會前,男賓可以打電話給主人,請求帶另一男伴參加,但不能要求帶另一女伴。

舞會上,女主人可以為來賓安排好座位姓名卡,並商量花商前來送花,當場把鮮花送給每位客人。

(1)正餐舞會

正餐舞會通常於傍晚舉行。舞會開始約一小時後吃晚飯。參加正餐舞會的客人最遲應於舞會開始後半小時內到達,一般按座位姓名卡就座。

客人基本到齊就座後就可以開始跳舞。晚餐上每道菜部上得很慢。每位男賓應首先邀請坐在自己左側的女賓跳舞,然後再邀其他女賓。初進社交界的女子即使沒有坐在父親左側,通常也由父親首先邀她跳舞。

正餐舞會結束後,上各種飲料。咖啡一般放在桌子上,其他飲料則由服務員遞送。這時客人可以隨便坐舞會繼續到午夜時分,可能提供少量的三明治或蛋糕。

如果在家裡舉行正餐舞會,晚餐可以自助餐的形式。賓客可以自取食物,隨意地圍坐在桌旁選擇談話的伴侶。

(2)晚餐舞會

晚餐舞會不論開始還是結束都比正餐舞會晚得多,約在晚上10點到11點開始,次日凌晨結束。

晚餐舞會上並不正式吃飯,而是從午夜12點或翌日1點開始供應一些簡單的食物。客人們要先吃過晚飯才前去參加舞會。晚餐舞會沒有固定的座位,客人也不坐在桌子旁。但舞廳和隔壁房間有足夠的椅子,供客人們休息。

參加晚餐舞會,可以比規定時間晚到一小時,也不必非留到舞會結束不可。在傳統的舞會上,最後一遍華爾茲跳過後就可離去。

2.募捐舞會

募捐舞會是一種靠組織舞會來賺錢的商業性活動。美國許多慈善組織和基金會都靠舉行一年一度的募捐舞會來增加收入。此舞會是他們積累基金的主要途徑之一。

美國一些著名的福利組織、往往以名人如總統夫人、副總統夫人或其他高級官員作後臺,組織募捐舞會,其收益是用來救濟貧民,或幫助外國移民或辦慈善事業。所以不少美國人對這類募捐舞會很熱心,樂於慷慨解囊。許多外國駐美使館也願意為募捐舞會提供場所,給予支持。

3.舞會上的禮儀

舞會開始時,女主人在客廳迎接每一位到會的賓客,並將新來的客人向就近來賓作介紹。

如男賓偕同女賓來:進舞廳時,應女子在前,男子在後,不要雙雙挽臂而行。

在舞場上,男子可以要求女子伴舞,但女子不能主動邀請男子伴舞。男子邀請已婚女子跳舞時應先請求其丈夫,得到許可後再與之跳舞。在跳舞進行中,允許插人換舞伴,但絕不能兩個男子或兩個女子共舞。

當女子不願和某男子跳舞時,可以有禮貌地找個藉口推辭,男子不可勉強。

舞廳提供飲食時,男子應陪同女伴進餐,並負責照顧她。

男賓應主動邀請女主人或主人的女兒跳舞,以表敬意。

當女伴打算回家時。男舞伴應立即允諾。並略略送行。如果男子先行,則應向女舞伴說明理由請求原諒。

離開舞廳不一定驚動主人,可以不辭而行。但如適值主人在附近,就應向她表示感謝,然後告別。

參加舞會後的一週之內,應給主人打電話或寫信表示謝意。

五、交往二十戒

1.切莫搭便車

在美國旅行,切不可隨意搭便車,這是由於美國社會治安情況造成的。搭便車而被搶去錢財或遭到凌辱之類的案件在美國屢見不鮮。有些歹徒看到路邊步行的女性,就主動停車,慇勤要求送上一程。如果誤以為他是好意,無異於羊送虎口。碰到這種情況,最好還是冷言拒絕,不要多加搭訕。

不僅如此,遇到要求搭便車人也不要輕的易答應。因為有些歹徒、包括年輕姑娘專門等候搭乘便車,上車後靠威脅等手段詐取錢財。

2.夜間不要乘地鐵

紐約的地下鐵道極為髒亂,夜間更成為黑社會成員聚集之地。吸毒犯、盜竊犯、流氓、販毒者齊集於此,整個氣氛令人不寒而慄。如果對此不在意,那麼出事之後,紐約的警官不但不會同情你,可能還要責怪你:「夜間乘地鐵,不等於在鱷魚聚集的水中游泳嗎?出了錯,責任在於你自己。」

3.不要稱呼黑人為「Negro」

「 Negro」是英語「黑人」的意思。尤其指從非洲販賣到美國為奴的黑人。所以在美國千萬不要把黑人稱作「Negro」,跟白人交談如此,跟黑人交談更如此。否則,黑人會感到你對他的蔑視。說到黑人,最好用「Black」一詞,黑人對這個稱呼會坦然接受。

4.不能隨便說「I am sorry」

「I am sorry」和「Excuse me」都是「抱歉」、「對不起」的意思,但「I am sorry」語氣較重,表示承認自己有過失或錯誤。如果為了客氣而輕易出口,常會被對方抓住把柄。追究實際不屬於你的責任。到時只有「啞巴吃黃連」,因為一句「對不起」已承認自己有錯。又如何改口呢?

5.謙虛並非美德

中國人視謙虛為美德,但是美國人卻把過謙視為虛偽的代名詞。如果一個能操流利英語的人自謙說自己英語講得不好,接著又說出一口流暢的英語,美國人便會認為他撒了謊,是個口是心非、裝腔作勢的人。所以,同美國人交往,應該大膽說出自己的能力,有一是一,有十是十。不必謙虛客氣,否則反而事與願違。

6.同陌生人打招呼

我們在路上、電梯內或走廊裡,常常與迎面走來的人打照面,目光相遇,這時美國人的習慣是用目光致意。不可立刻把視線移開,或把臉扭向一邊,佯裝不見。只有對不順眼和不屑一顧的人才這樣做。

美國人清晨漫步街道時,若碰到擦身而過的人,會習慣地說「早上好」。當然,在行人較多的街道上,不必對所有擦肩而過的人都以目光致意或打招呼。

7.交談時的話題

參加美國人的聚會時,切莫只談自己最關心最拿手的話題。談論只有自己熟悉的話題,會使其他人難堪,產生反感。談論個人業務上的事,加以賣弄,也會使其他人感到你視野狹窄,除了本行之外一竅不通。

在談話間,應該尋找眾人同感興趣的話題。醫生可以大談文學,科學家暢談音樂,教育家講述旅行見聞,使整個聚會充滿輕鬆氣氛。

應該注意的是,基督徒視自殺為罪惡,在美國,「自殺」這個話題不受歡迎,不論何時何地少談為妙。

8.別忘了問候孩子

美國人講究大人、孩子一律平等。到美國人家中做客,他們的孩子也一定出來見客,打個招呼這時,千萬不要只顧大人冷落了孩子,那樣勢必使他們的父母不愉快。
跟小孩子打招呼,可以握握手或親親臉,如果小孩子親了你的險,你也一定要親親他的臉。

9.同性不能一起跳舞

同性不能雙雙起舞,這是美國公認的社交禮儀之一。同性一起跳舞,旁人必定投以責備的目光或者認為他們是同性戀者。因此,即使找不到異性舞伴,也絕不能與同性跳舞。

10.莫在別人面前脫鞋

在美國,若是在別人面前脫鞋或赤腳,會被視為不知禮節的野蠻人。只有在臥室裡,或是熱戀的男女之間,才能脫下鞋子。女性若在男性面前脫鞋子,那就表示 「你愛怎樣就怎樣」;男性脫下鞋子,就會被人當作叢林中赤足的土人一樣受到蔑視。無論男女在別人面前拉下襪子、拉扯襪帶都是不禮貌的。鞋帶鬆了,也應走到沒人的地方繫好。

11.女性不能單獨喝酒

女性不可單獨喝酒,如果單獨喝酒或幾個女性聚在一起喝酒,都被視為「正在等男士的女人」不諳此情的婦女可能受到男士「毛遂自薦」式的騷擾。

12.不可在別人面前伸舌頭

美國人認為在別人面前伸出舌頭是一件既不雅觀又不禮貌的行為,給人以庸俗、下流的感覺,甚至可以解釋為瞧不起人。

小孩子犯了錯,可以吐吐舌頭,顯得天真可愛,成年人千萬不可這樣做。

13.不可隨便微笑

微笑可以帶來友誼。但是在某些場合,微笑往往代表對某種事物的允諾。尤其是女性,最好不要無來由地微笑。因為曖昧不明的微笑,有時候會被誤認為是「恥笑」,有時會被誤認為「默認」,結果造成很大的誤會;

14.座前通過要彎腰

在狹窄的場所,如在電影院從別人身前走過時,必須道一聲「對不起」。這時候,美國人的姿勢是背對坐著的入,低頭彎身而過。這同歐洲人的習慣不同,歐洲人必須面對坐著的入,低頭彎身而過。

15.宴會上切忌喝醉

在宴會上喝酒要適量,始終保持斯文的舉止,這是歐美人士共守的禮節。

在美國人的宴會上,很少看到爛醉如泥的人。即使喝多了,也要堅持到宴會結束,回到自己的房間後才可倒頭不起。如果當場酩酊大醉,惹是生非,會招來眾人的鄙視。

16.不亂送禮物

送禮必須送得有意義,例如朋友生日、同事結婚可以送上一份禮物,以表心意。但不能動輒送禮,這樣對方不但不會感激,還會疑心你另有所圖。

不知送何禮物為好時,可以送鮮花。做客或參加宴會,鮮花總是得體的。香水和威士忌等也普遍受到歡迎。

17.外出前莫吃大蒜

美國人一般對氣味很敏感,尤其討厭聞到大蒜的氣味。外出之前,如果吃過蒜,最好刷牙漱口.否則蒜味熏人,必定引起對方不快。

18.不為別人付賬

中國人的習慣是,幾個好友一道出門時,總是搶著付錢買車票、門票等。但如果對美國人這樣做,卻不會得到他們的感謝。這種作法會使美國人覺得欠了人情帳,心理上很難受。美國人一起外出,總是各付各的費用,車費、飯費、小費無不如此。

19.使用洗手間之後

中國人的習慣是隨手關門,廁所沒人時最好關嚴。美國人則習慣廁所門開道小縫,表示裡面沒人。如果關嚴,意味著裡面有人,別人只好在外面苦等。

20.手勢的含意

美國人指自己時,要用手指鼻尖。如果我們按照自己的習慣,指指胸口,常會使他們不明其意無法理解。

叫人過來時,我們的習慣是招招手,這在美國人看來恰恰是「再見」。他們招呼人過來的手勢是把手指向著自己,然後以中指和食指朝著自己,輕輕搖動兩三次。

美國人有不少手勢習慣,例如用食指和大拇指搭成圈,其餘三個手指向上伸開,做個「OK」的手勢,這就表示「好」、「同意」。

(未完,待續)

六、小費

美國付小費的風氣很盛行。一般來說,當你得到別人的服務時就應付給小費,如果服務特別週到,還要多付。據統計,美國從事服務行業的人。每年所得各種小費總和竟達50億美元之多。出租汽車司機收入的1/3來源於小費。但是,並非在任何場合、對任何服務人員都要付小費。小費究竟應付給哪些人,還頗有講究。

在美國坐船或坐火車應付小費,但坐長途汽車和飛機則不必付;對車站或碼頭上的搬運工應付小費,但存取行李時不必付服務員小費;在旅館中對幫你提行李或打掃房間的服務員應付小費但對櫃台上的服務員則不用付;在餐館中對給你上菜上飯的服務員應付小費,但對領班服務員不必付;乘車時,對出租汽車司機應付小費,但對公共汽車司機則不必;對理髮師和美容師應付給小費,但對售貨員和自助洗衣店裡的服務員則不必付。

另外,對警察、海關檢查員、大使館職員、政府機關職員等公務人員給你的服務絕不可付小費對他們只能口頭道謝或者寫信表示感謝,否則會被視為一種不恭敬的行為。在習慣上,凡是站櫃臺的服務員一般都不收小費,如詢問處職員、售票處職員等。畫廊和博物館等處的導遊、電梯司機等也不收取小費。

小費的數額,因人因地而異。在大城市,顧客付出的小費若佔總費用的15%,表示對服務滿意;若佔20%,則表示服務特佳。在其他地方,小費通常佔費用的15%。顧客在小咖啡店吃頓早飯需付小費25美分;在高級旅館中住宿,每天要付給清潔女工2美元;在實行統一收費的機場、火車站和公共汽車站,每拿一件行李,顧客須付給搬運工35美分;婦女上理髮店花費最多,對洗頭剪髮和燙髮的理髮員都得分別付給小費。出租汽車司機索要小費也相當厲害,如果車費不到 1.5元,可以付25美分,否則就還要多付。有位訪美人士談起旅行觀感時說:當他乘坐出租汽車時,司機有說有笑,顯得和藹可親;一旦下車忘記付小費,司機的臉馬上陰雲密佈,十分難看前後判若兩人。

付小費的方式有多種:顧客可以將小費放在茶盤、酒杯下;也可把小費塞在服務員手裡;或是在付款時,只將找回來的整票收起,零錢不收,就算是付小費了。

七、男女之間

美國跟全球其他國家一樣,女人參加商務、社會、教育和社區活動都受到歡迎。她們時常參加體育活動,周遊各地,所受的待遇越來越與男人相等。不過,大多數婦女仍然期望也獲得一些特殊的小慇勤。

婦女走進一個房間時,男子大多數還是起立,雖然這種習俗今日較少人遵從了,尤以年輕人為然。不過,不問婦女年齡,這種禮貌仍受到欣賞。男人通常替女人開門,走進一個房間或餐館時,一般仍是女人走在男人前面,除非有些瑣碎事,諸如挑選餐桌要料理,才由男的走在女的前頭。

單身婦女同單身男人一樣,可以隨時到任何地方,但有些地方可能是女人不願獨往的,例如,女人獨自到餐館午飯或晚飯,是完全可接受的,但獨個兒到酒吧或可進餐又可跳舞的夜總會或收費極貴的餐廳,則可能是例外了。我們說過,誰都可以隨意時常出入這些地方,但單身女子在這種地方未必覺得舒服,而且可能給人一種不同的、非她自己所願的印象。

時常,單身婦女有人請吃晚飯、參加雞尾酒會和各種社交活動。她們沒有理由不能接受,同時也回報這一類邀請,請單身男人或一群別的人一起吃晚飯。通常,假如男性請女性出外晚餐,由男性付賬。

各種年齡的婦女可以自由地在美國各地旅行。單身女客在旅館或汽車旅館停留的時候,會發現她所碰到的人,尤其是其他旅客都極友善而樂於幫忙。想知道有關汽車路線、汽車修理或當地旅遊勝地資料,盡可開口問人,不要遲疑。一般而論,夜間旅行把車門鎖上是聰明之舉。這在任何一個國都是如此,在美國也不例外,世界各地都有罪行,美國一樣有。

美國全國各地的社會風俗因地而異,但大致上,越向美國西部前行,人們會越友善,更不拘禮。你還會發覺,小鎮的居民比大城市更隨便,這是大多數國家都一樣的。

男男女女共同參加許多社交活動,尤以美國大城市為然。他們一起工作,共享體育活動,在餐館或在彼此的寓所或家裡一起進餐。不過,男女共同消磨許多時間,未必表示有什麼更深的關係。有些地區的婦女不像美國婦女那麼活躍,所以從這些地區來的旅客,看到美國女人甘願和一個男人同行,就會以為她會順從這個男人的要求,這個看法是不對的。對於這一點,一開始就認清楚是重要的。美國的社會風俗雖比其他國家隨便,但美國人對於性的看法,跟其他國家的人是相似的。性在美國當然比以前更公開地被人討論,但決定是否發生性關係,仍是私人和個人的問題,由男女雙方自己決定。

到美國觀光的女性應該記住,她跟男性約會的時候,可以遵照她覺得愜意的風俗。例如,她可以表示自己所喜歡的社交活動是什麼--音樂會、戲劇、體育活動或出外吃飯。如果她不想有某些無拘無束的友誼,她就應該清楚地表明。雖然美國極不拘禮,但你不能把自己對另一個人的感情造成一個錯誤的印象,這一點是重要的。

關於男女的約會該由誰付錢這一點,美國的風俗同世界各地的風俗大都相同。女大學生或在工商界做事的女性,往往在白天的時候,自己付自己的。不過,假如男性在日常工作時間之外請她參加一些特別的節目,如喝酒、吃飯、跳舞,或看電影,那麼這項邀請,就有「由我請客」的意思。如果男性同她去又不肯請客,他會用另一種口氣問她,讓她事前明白。他會問:「你準備去看新影片嗎?我們一起去好不好?」或者「要是買得到票我想去看一場戲。如果你也有去的興趣,你要買多少錢的票呢?」「男女約會」整件事,和今日美國別的事一樣,正在轉變之中。青年男女經常談論他們要做什麼事以及該由誰付錢的

1.上座

從重視階級地位的國家來到美國的遊客,或許覺得美國並不特別尊敬顯要人物。美國人向人鞠躬致敬,不會因對方的身份地位不同而特別慇勤,會多鞠幾個躬。不論在家或搭乘汽車,美國人通常不會要求貴賓坐上特定的座位。禮讓的情形很少,你所能見到的禮讓情形,可能是請吃飯的時候,讓貴賓坐在主人或女主人的右面。在某些國家裡,汽車後座是上座。但在美國,私用汽車裡駕駛座旁邊的位子才是上座,一半是因為司機往往就是主人自己,另一半是因為坐上前面那個座位,可以清晰地看到車外的景象。

2.體語

你知道嗎?兩個人談話,彼此所站的距離,隨文化不同而異。在一些國家裡,人們交談時可能站得很近,談話下去,兩張面孔常常越來越貼近。根據研究所得,美國人談話如果跟他人站得太近,就覺得不舒服;他們最合意的距離是五十公分左右。另有一些國家的人,還喜歡站得比五十公分更遠一點交談。

你會注意到美國人的另一個社交習慣,就是他們跟其他許多民族一樣,說話時往往做手勢。他們談天之際,可能拍拍對方的肩膀,以示友好,或者輕拍小孩的腦袋,以示親愛。依照其他國家某些民族風俗來說,這種表達法可能不受歡迎,尤其是用左手來表達。許多美國人都用慣左手;在美國左右手沒輕重之分,不論用左用右,都沒有什麼不敬。不過,在這一類的小事上,如果對方在社交場合中用雙手的用法令你不快的話,你只須略加猶豫,你的美國朋友往往就明白你的意思了。

3.靜居獨處

美國人無靜居獨處之念,往往是遊客難以瞭解的。美國人不是圍牆高筑、重門深鎖的國民。他們的院子通常連在一起。他們一般不經邀請,也不先通個電話,就互相過訪;他們在辦公室工作,總是大門敞開。

他們無靜居獨處的念頭,也許是本國歷史發展的結果。美國是個幅員廣闊的國家。美國從無筑牆之城,美國人也用不著防犯鄰邦。美國在初期居民極少,所以鄰居非常重要,不能把他們摒諸門牆之外。鄰居在艱苦創業時會提供保護和幫忙,他們彼此守望相助。

從美國早期歷史發展出來的這種不願獨處,只求坦然相對的願望,遊客可以從許多小的地方觀察到:美國家庭可能有幾間無門的房間或只有玻璃牆。假若你看見有人走出你的房間忘了關門別認為他粗魯無禮。幫他們,讓他們知道你喜歡把門關上,要不然你就得適應新方式了。總之你對於彼此間的不同,要忍耐。

4.沉默

美國人人都不喜歡沉默。他們會侃侃而談,以免談話中止,縱使片刻的停頓,亦非所願。假若你很久沒做聲,美國人就會盡量設法讓你加入談論。他們也許問你是不是身體不舒適,要不要他們幫忙。不過,美國人如果不同意你所說的話,可能默不做聲。他們不出聲,未必表示他們同意你的意見,而是表示他們認為同你繼續辯論下去是沒有禮貌的。

5.說話爽直

遊客到了美國,都發覺美國人不說「廢話」。這就是說,美國人答話的時候,往往簡單到只說「是」、「不是」、「當然」,或極普通的一個「對」字。但簡單的答語並不表示美國人怠慢粗魯或腦筋簡單。美國人平時匆匆忙忙,跟你打招呼不外一個「嗨」。真的,你在美國居留期間,將一再聽到這個招呼,幾乎人人都說,不論地位、年齡、職業。不過,聽慣了比較長的、漂亮話的人,也許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對美國人的「坦言」不當一回事。

美國人感到難為情時,就實話直說。遇到別人特別客氣的稱讚或道謝時,美國人可能難為情而不知道該說什麼話好。他們不是有意粗魯無禮,他們其實是喜歡別人稱讚他們的。除了特殊的假日,例如聖誕節,美國人通常不送禮。因此,你會發現美國人接到禮物的時候很難為情,他們如果沒有東西回禮,就更加如此。他們大體上是個熱情不拘禮節的民族。

6.介紹

美國社會風俗跟別國社會風俗大不相同的一點,就是名字的稱呼。美國人不重視「地位」,尤其是社會地位。大多數美國人都不願意自己因年齡或社會地位的關係而特別受人尊敬,這樣會令他們覺得不自在。許多美國人甚至覺得「先生」「太太」「小姐」的稱呼太客套了。不論年齡,大家都喜歡直呼其名。「別稱我史密斯太太,叫我‘薩莉’好了。」稱呼名字,往往是表示友善親近。不過,你如果覺得直呼其名不好,盡可用比較客氣的稱呼。你可以向對方笑笑,說你已經習慣成自然,初次與人見面的時候總是比較拘謹,過一陣就會直呼名字了。

介紹的時候,往往是連名帶姓:「瑪麗?史密斯,這位是約翰?瓊思。」遇到這種情形,你可以自己決定該稱呼那位女士為「瑪麗」還是「史密斯小姐」。有時你們兩人交談,開頭是稱呼對方的姓,但沒過多久,其中一人或彼此就直呼對方的名字了。你盡可自己選擇,假若你不願意一下子就直稱別人的名字,而要依照你自己的習俗稱呼別人,誰也不會覺得你沒有禮貌。

7.頭銜

你可能會注意到,美國人聚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幾乎從不提彼此的頭銜。如果你平時聽慣了不離頭銜的談話,就會覺得美國人說話不客氣,不近人情。你高興的話,盡可依你本國的習慣稱呼別人的頭銜。美國人聽你這樣說話,只是覺得有趣,覺得特別。不過,假若他們談話時不稱頭銜,你可別不高興。

社會階級的差異,在美國是不受重視的,所以美國人沒有家庭世襲的頭銜,雖則他們對於用慣了頭銜的外來客也會以他的頭銜相稱。美國人反而有時用職業上的頭銜。這種頭銜有別於家庭頭銜,因為它是靠自己「掙來」的,而不是由祖先傳下的。有頭銜的職業,最常見的是法官、高級政府官員、軍官、醫生、教授和宗教領袖。這裡且舉幾個例子:哈利法官、史密斯參議員克拉克將軍、布朗醫生、格林博士(教授)、懷特神父、科恩老師(對猶太人的尊稱用語)、格雷主教等。

至於從事其他行業的人,則稱他為「先生」、「小姐」、「太太」(音密西斯)。「Ms.」(音密絲)對已婚和未婚的女士都可適用,近年來在美國已甚為通行。假若你跟一個美國人第一次碰面,不曉得他的頭銜,但又要對他表示尊敬,那麼可用「先生」或「夫人」稱呼。被你這樣稱呼的人也許會想到你不知道該用什麼稱呼,於是會把正確的名稱告訴你。不過,一個人除非是從事某種特殊職業,否則正式的頭銜是不常用的。美國人注重友好的、不拘禮節的關係,而不注重地位頭銜。美國人相信自己即使直稱一個人的名字,仍一樣可以對他表示尊敬。

8.服務

除頭銜之外,美國生活中還有別的事情,是平時受女佣、司機、廚師侍候慣了的遊客,可能發覺和他在本國的情形大不相同。有的遊客也許想到自己是有身份的人,但在美國所受的待遇跟普通人一樣,因此覺得自己被怠慢了。不過,美國是個「樣樣自己動手」的國家。一般美國人不管是醫生、教授、商人、律師,都是自己煮飯、洗衣、上市場買東西或做其他工作。在美國服務是要錢的;誰都可以「買」服務,只要付得起錢就成,地位是不相干的。一個人不管幹的是什麼職業,如果自己動手做家務,絕對不會被人認為有什麼不對。其實,許多美國人都花得起錢請廚師、司機,但他們不那麼做。他們寧願享受家庭寧靜,如果家裡有個請來的幫手,寧靜感可能多少就會喪失掉。也有人寧願把錢花在旅行或其他方面,而不願付出高昂的美國工資僱人幫忙料理家務。

9.找漱洗間

一位新到美國的遊客,最近有人問他,在美國第一天最麻煩的事情是什麼,他毫不猶豫地答:「找漱洗間。」

有些國家在大街上有明顯可見或在小建築物裡面標誌明顯的公眾漱洗間,美國可沒有。在美國公眾漱洗間均設於加油站(都是干乾淨淨的,免費的,不過可能要向站員索取鑰匙)。機場、公共汽車站、火車站、餐館、圖書館、大商店、戲院,以及一切歡迎大眾光臨的場所,都有漱洗間,你還可以走進任何一家旅館借用 「女漱洗間」或「男漱洗間」,即使你不是這家旅館的住客。

不要被漱洗間門上的名稱弄糊塗了。有時上面寫著「男」或「女」以及「女士」或「夫人」,或乾脆叫「漱洗間」。有的在門上可能畫個圖形或其他標誌,以示男女之別,餐館尤其採用這種方式。女用漱洗間有時稱為「化妝間」。歐洲人使用的「方便處」或W.C,在美國是少用的,但一般人都明白是什麼意思。

10.對你國家的認識

你可能會遇到一些對貴國知之甚少的美國人。假若有這種情形,請容忍他們。很遺憾,美國學校很少教授他國的文化風俗。美國東西兩面是大洋,跟其他國家隔得很遠。結果,美國人對於其他國家的文化和不同的工作方式都不大熟悉;這在其他國家也是常見的。假若美國人用你所不熟知的辦法來幫你的忙,假若他們把貴國誤認為是千里以外的另一個國家,請多包涵。跟別的國家相比,美國發展成為現代國家的時間極短,只有300年的光景。美國人一直忙於本土的成長,忙著修建公路,忙著建立城市,忙著為千百萬的孩子制定免費教育制度,忙著發明,忙著發現,忙著為全球的利益而發展。在這300年間,有大部分的時候全國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美國本身,而不在世界。直到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美國人才開始對世界其他地區發生興趣。

11.社會習俗

美國人的祖先來自全球各地,所以在美國境內「認可的」社會習俗,比有些國家的社會習俗要多得多。因此,到美國旅遊的人如果要照自己國家的風俗習慣去做,也不必覺得難為情或有什麼不對。雖然美國人不拘禮節,但是,如果你願意在社交場合中穿著打扮得很正規,你儘管照你自己的方式做好了。你周圍的人一定會接受的。

不過,你能夠對美國一般的習俗做詳盡的瞭解,也是有所裨益的。當然,這個題目範圍太廣,不能在這裡詳加探討,下面所談的,只是你訪問美國時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常見情形。

有些私人問題,在甲國可以提出來談,但在乙國則不應該談。比方說,美國人可能會問你:「你在什麼地方工作?」「你有幾個孩子?」「你的房子有多大?」 「你有沒有假期?」在美國人看來,這些問題不算是純粹的私人問題。他們往往問這些話,不外是要瞭解你與他之間的共同點,或作為交談的開始。請你明白,問這些話的本意都是友善的,問者是對你表示關心,不是對你無禮。

美國人自己也是這樣相識的。由於美國人在美國時常搬遷,這類問題就是他們每年認識許多新朋友的常用辦法。

有些國家的人們幾乎終生未離開過一個市鎮,所以社會風俗頗為不同。遊客到了這些國家,可能要過了許久,才會有人向他問起家庭、職業、居所等私人問題。但是在美國,樣樣事都快,美國人沒時間講究禮節。他們一定要在今天認識你,因為不久他們可能又要搬到遙遠的另一個市鎮去了。

在一些國家裡,居民的社會關係需要長期慢慢地培養。習慣了這種情形的遊客一旦到了美國,可能覺得美國人的方式可怕,太注意私人問題和無禮。不過,美國人認為純粹是私人問題的一些事,在美國也是避而不提的,否則未免太無禮了。這些問題包括一個人的年齡,他有多少錢他的衣服和財產一共值多少錢,他的宗教信仰,和他的私生活等等。

假如有人向你提出什麼問題,而你覺得這純粹是私事,那麼你盡可不答。你可以說「不知道」或說:「在我的國家裡,這個問題好怪。」再不然,你可以把話題一轉,談些不關私人的事情你這樣做,美國人不會覺得你無禮,事實上,他多半會明白你是不想回答或不想繼續談論這些私人問題。

来源:美國華人在線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