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風流人物之任俠

作者:王大建 發表:2011-07-12 12:5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以俠立名的豪傑人物有曹操、劉備、袁紹、祖逖、董卓、魯肅等,這些人雖然出身不同,經歷不同,結局不同,但都可稱為亂世英雄。他們身上所具有的俠的氣質、風格是亂世英雄的氣質風格之一,俠氣使他們具有號召民眾、招聚勇士的力量。

少好遊俠的袁紹,東漢末天下大亂,其門生賓客霸據汝南郡各縣,修造壁壘,「擁兵據守」,眾達數萬。[2](《魏書·滿寵傳》)袁紹勢力強盛固然與他門閥大族的身份有關,但與其「公族豪俠」的美譽及行為也不無關係。那些霸據各縣,修造壁壘,擁兵據守的門生賓客,有不少當是遊俠之流。

劉備是三國成功豪傑中最具俠氣的人物,年輕時就好交結豪俠,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傳奇最好地詮釋了任俠在劉備創業活動中的地位。劉備的一生,可以說是成也任俠,敗也任俠。劉備在坎坷的奮鬥生涯中,之所以能撓而不折,幾落幾起,他身上所具有的俠氣是他很快集聚力量東山再起的原因之一。他善待賓客和部屬,力播信義,故士卒感恩,願為驅使,而他打著為關羽報仇的旗號發動伐吳戰爭,在夷陵之戰中大敗於陸遜,只落得氣絕身亡,白帝城託孤的悲慘下場。

對劉備為何要發動這次導致蜀國大傷元氣的伐吳戰爭,學術界從政治、軍事諸方面做過大量分析,自然都有道理。筆者認為,還應從劉備的性格,從他身上的俠氣上尋找這場悲劇的根源。劉備身上的俠氣,主要是仁、信和義的緊密結合。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兵壓境,劉琮投降,荊州民眾多追隨劉備撤退,至當陽時,已有從眾十餘萬,輜重數千輛,行軍速度遲緩,在此危機關頭,左右勸他棄眾而走江陵,他卻毅然拒絕:「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2](《蜀書·先主傳》)這樣的話,這樣的事,只有劉備這樣俠氣很重的人才說得出,做得到。雖然劉備在當陽一戰中大敗,卻為他贏得了重義愛民的好名聲,而這一好名聲可以說是金不換的,是他最終成就大業的基礎之一。

曹操在人們的印象中是奸詐的,他年輕時好遊俠,不治行業,也就是行為放蕩,不顧及名聲。在講求義、信方面,與劉備相比,他身上的俠氣少了很多。然而在對待關羽這件事上,他所具有的任俠風格卻明白無誤地表露出來。建安五年,曹操擊敗劉備,「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乃派張遼試探關羽,關羽答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

關羽殺顏良,為曹操解白馬之圍後,「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2](《蜀書·關羽傳》)曹操為何如此善待關羽?除了他自身所具有的俠氣外,還因為他深知在亂世中要招聚人材,成就大業,必須弘揚忠君不貳的忠義精神,所以當張遼告訴曹操關羽定會離開的消息後,曹操並未大怒,反而「義之」,這個「義之」的含義,就是曹操所說的:「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2](《蜀書·關羽傳》注引《傅子》)為《三國誌》做注的裴松之讚道:「臣松之以為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義,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於此乎?」

中國傳統文化中,仁、義、禮、智、信是核心,而俠是靠義、信立足於世的。魏晉南北朝是中國義文化大發展的時期,與遊俠、豪族、豪傑的俠舉是分不開的。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