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人類6大有趣心理現象(圖)

發表:2012-10-26 12: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一、人類面對信息越多選擇結果越差

常言道,「籮裡選瓜,越揀越差。」美國心理中心網近日報導,美國《決策與判斷心理學》雜誌刊登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信息越多,選擇結果越差。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研究人員表示,人們通常認為,掌握的相關信息越多,做出的決策就越好。而新研究卻得出了相反的結論。研究人員要求參試者對電腦程序提供的250道題進行回答,並計算其累積得分。一部分人提前知道題目的數量和選項,一部分人不知道任何信息。結果發現,那些知道信息越多的人,得分越低。這說明,選擇時,信息太多反而可能影響人們的決定。

二、女人為什麼愛挽男人的手呢?

女人喜歡用身體的接觸來表達自己的善意和親密,男人和男人之間直來直去,坦蕩無私,他們很少用動作來表示親近感。

小孩子都喜歡依偎在大人身邊撒嬌,這是動物屬性的表現。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在理性上逐漸成熟,動物的原始習性就逐漸退化,隱蔽到理性後面。當女人羞於或不善於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時,她就習慣用身體接觸這種最原始,也是最直截了當的方法作為傳達自己感情的手段。從這個意義上說,女人和小孩子是比男人更具動物性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女子較重感情,思考問題也是憑感覺的,而且她們的感官比男性更敏銳,尤其是觸覺。所以,女人更習慣於用觸覺的感受來替代語言的表達。人們在和女友約會時,不僅要用耳朵聽她說些什麼,還要用眼睛看她做什麼。只有這樣,才能更準確地洞察到她心裏的真實意圖。

身態語言學專家們研究發現,每個人都有一種心理上的「警覺」,即人的「勢力範圍」感覺。每一個人以自我為中心,並向四周擴張、形成一個蛋形的心理防禦空間,一旦其他人侵入,就會引起他(她)緊張、警戒和反抗。越是陌生的人,彼此之間距離越遠,身體之間的間隔也就越大。反之,則心理防禦空間距離就會逐漸縮校例如,正常的夫妻之間,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最為親密,所以他們之間的心理距離能縮小到零,即產生身體間的緊密接觸。

因此,如果你的女伴在走路時,總是喜歡親密地挽著你的手,或是觸碰你的身體,說明她和你的心理距離已大大縮短,她不在乎你侵入她的「勢力範圍」。

有的男人不理解女人這種表達親近的方式,當女友的身體緊貼著他的時候,便心花怒放,誤以為她對自己有身體上的慾望,結果他恐怕會很失望。女人觸碰男人的身體,並不完全是要進行身體上的接觸,更多是來自精神上、心理上的親近感,她或許只是以此向你表示好感和親近罷了。僅此而已,切莫想入非非。

三、演唱會上,為什麼觀眾會跟著唱?

本來性格內向、羞於在人前講話的人,看演唱會時也會跟著大聲唱歌,看體育比賽時也會高聲為運動員吶喊助威。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狀況下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當人把自己埋沒於團體之中時,個人意識會變得非常淡薄。心理學將這種現象稱為「沒個性化」。個人意識變淡薄之後,就不會注意到周圍有人在看著自己,覺得「在這裡我們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巨大的開放感能使自己的欲求進一步增長。反正周圍也沒有人認識自己,也沒有人際關係的束縛,因此害羞的人在這種場合下也會大聲唱歌、高聲吶喊助威。此外,大聲喊叫出來,也是一種釋放精神壓力的方法,可以使人心情舒暢。因此,有的人甚至大聲喊叫上了癮。

不過,如果這種狀態持續發展下去,也存在一定的危險性。當人的自我意識過於淡薄時,就會開始感覺什麼事都不是自己做的。比如狂熱的足球迷,如果自我意識過於淡薄,就可能發展成危害社會的「足球流氓」。當然,「沒個性化」並不會在所有情況下都能導致人喪失社會性。在保持著社會性的團體中,「沒個性化」也很難使人做出反社會的行為。

心理學家金巴爾德曾以女大學生為對象進行了一項恐怖的實驗。他讓參加實驗的女大學生對犯錯的人進行懲罰。這些女大學生被分為兩組,一組人胸前掛著自己的名字,而另一組人則被蒙住頭,別人看不到她們的臉。由工作人員扮成犯錯的人後,心理學家請參加實驗的女大學生發出指示,讓她們對犯錯的人進行懲罰,懲罰的方法是電擊。實驗結果表明,蒙著頭的那一組人,電擊犯錯者的時間更長。由此可見,有時,「沒個性化」會讓人變得很冷酷。

四、學會讓寶貝自己解決衝突

當寶貝和別的小夥伴之間發生衝突時,父母第一反應可能就是盡快教給寶貝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這種方式並不能讓寶貝變得更加合作,更加容易與人相處。

最好的方式是不要教給他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幫寶貝理出一條解決問題的思路,讓他自己設想多種解決問題的可能。經過這種訓練的寶貝在面對衝突時,會不斷變換方式來達成自己的目標,顯得更有「外交手腕」。

千萬別和任性的寶貝較勁。

小時候看起來很任性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是個有主見、有能力、有創新、有作為的人,不見得就是壞事。因此,當寶貝任性時,父母不要一味地和他較勁,而要採取正確的方式幫助他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調節自己的行為。如果父母態度惡劣,看到寶貝的任性行為就嚴加斥責,反而對寶貝的成長不利。

五、乘電梯時,為什麼人總往上看

有一天,乘電梯的時候,我和往常一樣,仰頭看著顯示的樓層數,突然意識到:為什麼我每次乘電梯的時候都會仰著頭往上看呢?而且,我看了看周圍的人,發現他們竟然和我一樣,也都仰著頭看著顯示的樓層數。難道顯示的樓層數有什麼神奇的魔力嗎?還是有什麼不可思議的心理效應在背後起作用呢?

實際上,乘電梯往上看的行為與我們的「私人空間」有著很大的關係。所謂私人空間,是指在我們身體周圍一定的空間,一旦有人闖入我們的私人空間,我們就會感覺不舒服、不自在。私人空間的大小因人而異,但大體上是前後0.6-1.5米,左右1米左右。據調查數據顯示,女性的私人空間比男性的大,具有攻擊性格的人的私人空間更大。在擁擠的電車中我們會感覺不自在,就是因為有人進入了自己的私人空間。

電梯是一個非常狹小的空間。在電梯中,人與人的私人空間出現了交集,也就是說互相感覺到對方進入了自己的私人空間,所以會感到不舒服,都想盡早離開電梯這個狹窄的空間。向上看正是想盡快「逃離」這個狹小空間的心理表現。

此外,盯著顯示樓層的數字看,不只是為了確認是否到了自己要去的樓層。當我們急於離開這個狹小空間時,不停變換的數字能讓我們感到電梯在移動,讓我們感覺到自己是在向「解放」前進,從而緩解焦急的心理。

六、路見不幸,為什麼不願出手相助?

在地鐵中或馬路上見到有困難的老人,其實每個人心裏都想去幫他們一把。可是,真正採取行動的人卻很少。難道是因為城市裡的人比較害羞嗎?確實有這個因素,但其所佔比例相當微小。

有另外一個心理原因,使我們不願伸出援助之手,那就是當周圍有很多人的時候,我們心裏就會想:「即使我們不去幫助他,也應該有人會出手相助。」這其實是一種依賴別人的想法。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被稱為「林格曼效應」。

德國心理學家林格曼曾經做過一個讓眾人拉網的實驗。結果,每當拉網的人數增加,每個人出的力就會減小一點。原本,我們認為人數的增加會發揮相乘效應,即每個人出的力會增加,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當人數越多時,人就越會感覺「我只不過是其中一分子」,於是拉網的時候就不那麼賣力了。

有別人在場時,人總會想:「即使我不求救,也會有別人求救的。」在現實社會中,有困難的人得不到救助,很多情況下都是這種心理效應起作用的結果。

来源:新浪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