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霧霾:答案在風中飄?

發表:2013-02-02 22:1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北京霧霾的意義也許在於,在既有的社會管治模式下,現政府第一次遇到既無法發動大規模群眾動員、又無法發動宣傳機器自圓其說、同時在具體解決手段上進退失據的三重困境。這種「管治失靈」,是此次霧霾所暴露出最值得關注的現象。

2013年1月以來,北京接連出現四次霧霾天氣,據官方氣象研究機構統計,截止28日,1月份無霧霾天數僅為5天,創下自1954年以來的歷史記錄,北京城市氣象研究所認為,「冷空氣活動偏弱、低層風力小、濕度大是今年1月北京地區霧霾天氣頻發的主要原因」。

然而,從社會和經濟角度來看,六十年前的霧霾是否有今天這樣的殺傷力,是大有可疑的。研究者認為,今天大中城市的霧霾主要有四個污染源:一、工業企業能源和廢氣排放;二、採暖鍋爐和生活爐灶;三、交通運輸;四、建築揚塵和其他灰塵懸浮。這些因素的規模效應都已經遠遠超過了上世紀五十年代。具體到北京而言,2008年奧運前重型工業已經外遷,機動車排放污染已經成為首要原因。冬季採暖用煤又加劇這一趨勢,粗略估算,當前霧霾天氣中,機動車排放約佔50%,燃煤鍋爐排放達到30%。

面對遮天蔽日的霧霾和民怨,不乏評論呼籲,要拿出當年治理「非典」的決心和手段來治理霧霾(石敬濤《像治理「非典」那樣治理霧霾》),也有評論稱,不妨借鑒北京舉辦奧運時的經驗和治污決心(魏英傑《拿出辦奧運的決心治理霧霾》),在這些評論者看來,「非典」和奧運是兩項成功經驗,只要借鑒二者,霧霾問題將不難解決。

但是,北京霧霾的意義也許在於,在既有的社會管治模式下,現政府第一次遇到既無法發動大規模群眾動員、又無法發動宣傳機器自圓其說、同時在具體解決手段上進退失據的三重困境。這種「管治失靈」,是此次霧霾所暴露出最值得關注的現象。

首先,和非典不同的是,病毒以人為主要載體和傳播渠道,控制住人,也就切斷了傳播途徑。而奧運期間的核心問題,也不外乎是人的流動和組織。而「控制人」,正是傳統社會動員模式的拿手好戲。很多人都還對非典期間的強行隔離、封校封廠記憶猶新,同樣,「滿城盡帶紅袖箍」的動員模式在奧運期間也屢試不爽。然而,面對瀰散性的霧霾污染,一呼一吸之間都是威脅,既無法把空氣隔離,也無法發動居委會和志願者來打一場嚴防死守的「人民戰爭」,敵人無處不在,卻無影無蹤,「老革命」遇到了「新問題」。

其次,在傳統管治模式中,宣傳和動員是相輔相成的。然而四次霧霾過後,暴露出令人尷尬的一面:中央基本處於失語狀態,除了一再表示治理決心,並無可操作的實質性方案。作為積重難返的長期問題,連效仿先例、抓臨時「替罪羊」平息民怨的合理性都很難找到。官方媒體只能放任民間分析研判,很難再起到「輿論引導」作用。

傳統政治宣傳中「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和「境外反動勢力」這兩大推諉責任的口徑,在霧霾面前統統歸於無效。連以前運用這兩大口徑最為得心應手的《環球時報》,這次也承認「奧運會前外媒對北京污染的很多指責雖然尖刻難聽,但還是有其道理的。我們當時如果更多聽一些外部意見,而不是過分在意追究它們的‘動機’,在那之後的幾年裡,我們就會針對環保下更大的力氣。」政府當初為了面子向美國駐華使館施壓,要求停止發布空氣污染數據,如今遭到了「迴旋鏢式」的報復,在全世界面前損失了更大的面子。

再次,霧霾看似突然,背後卻是長期污染和經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尤其涉及到各種利益集團和社會階層的得失博弈,解決起來更為困難。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已經承認,煉油企業是霧霾天氣直接責任者之一,但這並不是因為石油公司質量不達標,而是中國標準不夠。中國大部分地區汽油的含硫量遠遠高於國際標準。事到臨頭,要求改善油質、全面提高技術標準已經遲了,且會大幅提高石油巨頭的煉製成本,這恐怕是比油價微調更加難邁出的一步。

同樣,奧運期間北京「停駛50%機關車輛、禁止全市30萬輛黃標車上路、限制外地車輛進京」的措施至今還讓人津津樂道。但相對於兩週時間固定的奧運,霧霾的一大特徵是發生的長期性和不可控性。勒令長期封存公車,會遭到官僚階層和公務員群體的抵制;儘管這次北京臨時推出了「停駛30%的公車,103家重污染企業停產」的措施,但既不公布機關單位公車總數,又沒有一家機關願意公開本單位停駛的公車車號,且不公布停產企業名單及具體停產狀況。這種政策無異於畫餅充飢,比霧霾本身還讓人看不透。

另一方面,北京的私家車已經處於「搖號」「限行」等種種管制之下,雖然中產階層的博弈抵抗能力最弱,但繼續施壓下去,恐怕會引發反彈。而汽車產業作為當下支柱產業,也很難痛下殺手。

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在回應霧霾問題時表示,國內外大氣污染防治歷程表明,解決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作,歐美等發達國家耗費了30-50年時間才基本解決大氣污染問題,中國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這番話無異於表明,政府長期以來標榜的「決不能走西方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的高調已經破產。前所未有的大氣污染,表明中國不僅已經走上了「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而且面臨污染現狀,既缺乏決心、也缺乏手段來應對,所謂「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意味著在相當長時間內,中國的城市居民還將深受霧霾之苦。

社會學家孫立平曾經提出,當下中國最大的威脅,不是「社會動盪」而是「社會潰敗」,而這次遮天蔽日的霧霾,或許可以看做是這種「社會潰敗」的一個環境版本。我們很難想像環境「總崩潰」,但不得不反覆遭受環境污染之苦。除了顯而易見的健康危害之外,這種「環境潰敗」的一大特徵是它的隨機性。霧霾來臨時所有人叫苦不迭,而一陣風吹過,危機大大減輕,過了採暖季節,壓力更加趨弱,下一次環境危機什麼時候來臨也說不准,在各種利益集團相互博弈、爭取短期利益最大化的背景下(已經有人注意到霧霾治理的投資機遇——一個3500億的大蛋糕),一項長期的、全局的、有執行力的環保政策並不容易持之以恆地進行下去。

亞洲開發銀行與清華大學合作的一份研究報告稱,中國空氣污染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基於疾病成本估算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2%,基於支付意願估算則高達3.8%。2012年,我國GDP總量為519322億元,以1.2%計達6232億元,以3.8%計高達19734億元。換句話說,去年一年間,空氣污染造成將近兩萬億元損失,這還不是單純的財產損失,而是以眾多人命為代價的。

一陣風固然會讓執政績效危機減輕,但績效合法性不能永遠寄託在風中。環境危機日益深重,和前所未有的管制失靈現象,二者相反相成。要採取任何改善措施,都面臨「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掣肘。陰霾之下,鮑勃·迪倫的那首著名反戰歌曲,彷彿也是為今天中國而作:

一個人得長多少隻耳朵
才能聽見蒼生的哭泣?
還得有多少人死亡
才讓他明白死去的人已經太多?
朋友,答案就飄在風裡……

来源:法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