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滑 北京不選「保增長」(圖)

違約擴大 局面能否掌控?

作者:岳超 發表:2014-09-29 09:3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法新社圖片)

【看中國2014年09月29日訊】(看中國記者岳超綜合報導)大陸經濟即將重大調整的信號,已經越來越明顯了。

據路透社報導,北京政府高層在8月底在北戴河召開會議,一致決定今年年底前經濟工作的重點將是推進改革,而不是繼續出臺政策刺激經濟增長,同時北京政府高層「已經接受今年經濟增幅可能低於7.5%目標的現實。」

這條新聞釋放了重大經濟信號,這意味著北京政府當前已優先選擇「促改革」而不是「保增長」,也意味著李克強今年4月推出的「微刺激」政策已經宣告結 束,取而代之的是7月29日習近平近期多次重申的「新常態」,這背後實際上隱藏著北京政府的政策重心已從「穩增長」變成了「促改革」。

經濟面臨兩難:「保增長」還是「促改革」?

據高盛公司9月25日發布的最新全球經濟預測,中國大陸2014年經濟增長只有7.3%,2015年將繼續減速至7.1%,2016和2017年將進一步減速至6.8%和6.7%。
現實的數據也更加證實了這一點,據大陸統計局網站27日發布數據顯示,8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825.6億元,同比下降0.6%;而7月份的利潤總額則是比去年7月增長13.5%。也就是說,8月經濟數據集體下滑,且出現負增長,跌幅之大不容忽視。

另據《華爾街日報》9月24日爆料稱,大陸央行行長周小川可能要離任,北京政府在考慮他的接替人選。

分析人士認為,周小川被替換的傳聞凸顯了高層是先保增長還是推進改革的兩難困境。儘管北京高層在8月北戴河會議上決定「促改革」,但事實證明目前大 陸經濟「保增長」也已達到刻不容緩的程度---自北京政府2008年推出刺激經濟的「四萬億」投資計畫以來,大陸經濟從未像當前這樣多個指標示警,跌回金 融危機深重時水平。

那麼,北京政府為何要在當前優先選擇「促改革」,而不是像以往那樣」保增長」呢?這種選擇對大陸民眾來說將有什麼影響?

「促改革」:「繼續打虎」+「債務違約」

就在市場還在質疑北京政府是否會為了「保增長」而放棄相關改革時,北京政府總理李克強在26日出席第十八屆國際銀行監督官大會時再次公開表示:「將 以更大決心和力度推動金融改革創新。」此外,他還稱:「通過放寬市場准入,允許各類資本平等參與金融市場競爭;通過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更好保護存款人利 益;有序擴大資本和貨幣市場對外開放。」

李克強的這番表態不僅證實了8月北戴河會議「推進改革」的傳聞,也間接證明了央行行長周小川或將被替換的傳聞。此前多位經濟學家與官員認為,周小川 不願為短期的經濟增長而影響推行利率市場化等改革措施,拒絕市場寬鬆政策,以儘可能的避免激化本已嚴重的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但這與習近平剛剛提出的「新 常態」思路明顯不符:儘管習李也拒絕貨幣市場全面寬鬆的「舊常態」,但「新常態」的實質是「促改革」而不是「不改革」,而其在市場上的直接反應,就是「中央主動調低對經濟增速預期,允許債務人在無力償債時違約。」---說白了,就是允許地方政府及銀行違約。

分析人士認為,北京政府一旦推進金融改革,不再實施全面寬鬆的貨幣政策(如印鈔或全面降息),將可能直接激化本已嚴重的大陸地方債務問題,因為這些 地方政府幾乎都在期待央行再次印鈔追加投資,再以低息貸款給這些地方政府,用這種方式將債務危機後延。如果央行一旦停止印鈔「輸血」,將可能導致大範圍的 債務違約,而這對大陸民眾而言,將意味著自己在銀行或金融機構購買的金融產品和存款,虧損或不能兌現的風險或將大大增加。

另一方面,北京政府首選「促改革」,也意味著目前習、王正在推進的「反腐打虎」的優先級,要明顯高於為「保增長」而實施短期政策調整。這也說明,在大的政治週期下,北京高層的整個經濟思維都有所變化。

違約危機 北京政府如何應對?

那麼,目前市場普遍擔心的下一個問題是,「促改革」如果引發地方債務違約加劇,北京政府能否控制局面?

事實上,這種擔心正在變成現實。據《華爾街見聞》8月28日報導,目前大陸目前的經濟增長,幾乎一半是依靠影子銀行(即一些非銀行的中介機構;該機 構提供和傳統商業銀行類似的金融服務,但不受中央銀行等機構的監管)提供貸款。由於近年來北京政府為「保增長」而一直實施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影子銀行在 大陸迅速膨脹,中國大陸銀行業貸款佔社會總融資的份額從2008年的70%下降到2012年的51%,而增長的份額都由影子銀行控制,目前規模已有6萬億 美元之多。

然而在過去的三個月中,從山西到福建,中國大陸至少有10起信託產品徘徊在違約的邊緣,如果央行不放鬆政策給這些影子銀行「輸血」,違約的範圍無疑將會迅速擴大。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北京政府最終無法控制大規模銀行違約發生,那麼最終買單的依然是中國民眾,他們將承受在銀行的存款或在金融機構購買的金融產品無 法兌現的風險。相比印鈔導致貨幣貶值和物價上漲所帶來的損失,銀行違約帶來的損失受眾規模很可能更大,而且損失帶來的感受將更為直接。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