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元」漫談(圖)

發表:2014-11-16 12:4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明代唐伯虎經常在自己的書畫作品上鈐蓋這枚「南京解元」印章。

當談起中國的科舉制度,不少人會把「解jiè元」錯讀成了「解xiè元」。

元:第一。解元:封建時代稱地方(明、清指省一級)科舉考試第一名。唐、宋科舉制度規定,參加全國性科舉考試(禮部試)的人必須經地方考試選送,這種地方考試稱「解試」,解試第一名就稱解元,由所在州郡發遣解(jiè)送至京參加禮部會試,稱「發解」。這裡,「解」取「發遣解送」之義,當然要讀成jiè了。明代的唐寅就是因為考中鄉試第一名,而被人稱作「唐解元」。

宋元以後,解元逐漸演變為對讀書人的尊稱或通稱。如元·王實甫《西廂記·驚艷》:「(張珙唱詞)分明打個照面,瘋魔了張解元。」再如「董解元」。董是金代戲曲作家,生卒年月、字號、籍貫均不詳,因其為讀書人,故人稱董解元。他根據唐代元稹的《鶯鶯傳》創作了長篇講唱文學《西廂記諸宮調》,為元雜劇《西廂記》所本,世稱《董西廂》。

《幼學瓊林》中提到了「解元」:「中狀元,曰獨佔鰲頭;中解元,曰名魁虎榜。」與此相關的,說說「五魁首」。明代科舉分五經試士,每經所取第一名謂之經魁。鄉試中每科前五名必須分別是某一經的經魁,故稱五經魁。其後五經試士制雖廢,但習慣上仍稱鄉試所取前五名為五經魁。也叫「五經魁首」,亦省稱「五魁」。現在人們飲酒划拳時喊的「五魁首」就源於此。

《明史》中提到了「三解元」:「時無錫顧憲成、漳浦劉廷蘭並為舉首,負俊才,時人稱‘三解元’。」指的是魏允中、顧憲成、劉廷蘭三位解元。

歷史上,我國江蘇無錫曾有過「一榜九進士,六科三解元」的盛事。所謂「六科三解元」,是指明代隆慶四年和萬曆元年、四年、七年、十年、十三年中,無錫吳汝倫、顧憲成、周繼昌在鄉試中連獲第一名,彰顯出無錫文風之盛。

《唐摭言》中記載了一個與解元有關的故事。唐僖宗時,江西節度使鐘傅孜孜以求,努力薦賢。鄉考時,給學子們提供優越的食宿。考試後,大會學子,除了贈以禮物之外,還頒給獎賞。解元(鄉試第一)獎30萬錢,解副(第二名)獎20萬錢,其餘中舉者獎10萬錢。可貴的是,這種行為堅持了30年。當時學子們請朝中的大官們介紹,不遠千里到鐘傅那裡去參試,希望得到鐘傅的推薦,每年都有許多人。

京劇中有一出《蘇三起解》,非常有名。這裡的「起解」指犯人被押送上路,「解」同樣讀jiè。

我在報紙上看過這樣一篇文章,或許能夠幫助我們記住「解元」的讀音:

相傳明代解縉參加鄉試考了第一名,稱解元,聞名遠近。一次他遊山口渴,向一位老者討茶喝。老者問他身份,解縉直報自己是「解解元」。老者想挫挫解縉的銳氣,說他出一個對子,解縉對得上方能喝茶,因以出句:

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此句古今稱絕,難在聯中三個「解」字。三個「解」字字同義異,三字三用,應對頗難。後來解縉知道老者姓樂,曾在朝廷樂府為官,後隱居山林,撫琴樂山樂水,便靈機一動,對出下聯:

七弦妙曲,樂樂樂府之音。

對句三「樂」對三「解」,詞性、功用分別對應,對仗工整,即景應對,切人切事切情。

在上文中,三個「解」字與三個「樂」字的正確讀音為:解(jiě)解(xiè)解(jiè)元之渴。第一個「解」是「消除」的意思;第二個「解」是姓氏;第三個「解」與「元」合起來表示鄉試第一名——「解元」。

樂(lè)樂(yuè)樂(yuè)府之音。第一個「樂」是「快樂」的意思;第二個「樂」是姓氏;第三個「樂」與「府」合起來表示漢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樂的一個宮廷官署——「樂府」。

来源:光明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