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傳承之舞龍舞獅(一)(圖)

發表:2016-02-23 01: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乃中國四靈之首,(龍、鳳、麒麟、龜乃中國四靈)中國人對之敬而且畏。龍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徵,龍是能行雲布雨、消災除疫、祥瑞降福的神物。龍是吉祥的象徵,是呼風喚雨的主宰,它的力量,就連最凶猛的野獸也不能匹敵。龍既是水中的主宰,在中國沿海一帶,漁民皆立廟祭祀,以求風調雨順。

中國的尊貴之物——龍

龍在歷史文籍的記載中出現的時間極早,而且「舞龍」包含「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有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

三皇五帝后,「夏」朝開國第一位君主——禹,與龍的傳說也很多。據傳說禹本身就是龍,而他治水得成功亦是得龍的協助。禹的兒子啟,也是耳朵掛著兩條青龍,駕兩條龍的。皇帝被認為是龍的化身,穿的衣服稱「龍袍」,睡的床稱「龍床」,皇后懷胎的胎亦叫「龍胎」,因此龍就成為中國一種神聖而尊貴的靈物了。

「舞龍」祭天、祈雨

燈節雖始於漢初,盛於唐宋,但「舞龍」的習俗,應是承繼殷周「祭天」舞龍的遺風。《 禮王制》稱:「宗廟之祭,春曰鑰,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烤」。有人相信新年的「開燈」,就是代表「春祭」。所以,「舞龍」最初應是一種祭祀,而非娛樂,成為助慶娛樂應是漢唐以後的事。

早在漢代(公元前205—公元219),就有雜記記載了這樣的壯觀場面:為了祈雨,人們身穿各色綵衣,舞起各色大龍。漸漸地,舞「龍」成為了人們表達良好祝願、祈求人壽年豐必有的形式,尤其是在喜慶的節日裡,人們更是手舞長「龍」,宣泄著歡快的情緒。

據漢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記載,當時在四季的祈雨祭祀中,春舞青龍,夏舞赤龍和黃龍,秋舞白龍,冬舞黑龍;每條龍都有數丈長,每次五∼九條龍同舞。

《漢儀》記述的百戲場面更大,舞龍也更壯觀,龍長30米,由一隊人協力合舞。在舍利獸、比目魚的表演之後,舞龍以恢宏的氣勢,把演出推向高潮。

舞龍(dragon dance)的「龍」,通常都安置在當地的龍王廟中,舞龍之日,以旌旗、鑼鼓、號角為前導,將龍身從廟中請出來,接上龍頭龍尾,舉行點睛儀式。龍身用竹紮成圓龍狀,節節相連,外面覆罩畫有龍鱗的巨幅紅布,每隔5、6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約莫有十數來丈長。龍前由一人持竿領前,竿頂豎一巨球,作為引導。舞時,巨球前後左右四周搖擺,龍首作搶球狀,引起龍身遊走飛動。

經過幾千年的流傳和發展,全國的舞龍有上百種,表現的形式更是多種多樣。民間傳說:「七八歲玩草龍,十五六歲耍小龍,青年壯年舞大龍」。耍龍的時候,少則一兩個人,多則上百人舞一條大龍。最為普遍的叫「火龍」,舞火龍的時候,常常伴有數十盞雲燈相隨,並常常在夜裡舞,所以「火龍」又有一個名稱叫「龍燈」。據說,在新年裡看到舞龍舞獅,一年都會萬事如意!

舞龍的種類

龍燈也稱火龍、金龍。燈節中的花燈種類繁多,諸如花卉、蟲鳥、百獸,應有盡有,唯其中最特出而又巨大的,則數「龍燈」。用竹篾紮成龍頭、龍身和龍尾,三∼十多節不等,節數多為單數。節與節之間以100∼170厘米綢布相連,再用色彩繪成龍的形象。每節中都燃有燈燭,節下裝有木柄,供舞時握持。舞蹈時,一人手拿「寶珠」(球形的彩燈),在龍頭前領舞,表現龍搶寶珠。龍燈的動作有「龍擺尾」、「金龍蟠玉柱」等。龍燈多在節日之夜舞弄,有些地區還同時施放煙火、爆竹,在鼓、鑼、鈸、嗩吶等樂器的伴奏下,顯得氣勢更加雄偉、舞姿更加生動。

布龍也稱打龍。它和龍燈稍有不同,節內不燃燭,一般長十多節。舞弄起來,左聳右伏,九曲十回,時緩時急,蜿蜒翻騰。布龍的特點是動作快、幅度大、舞姿輕捷矯健,多由兩條布龍一起表演「二龍搶球」。布龍的動作有「金龍噴水」、「雪花蓋頂」、「白鶴展翅」、「雙跳龍門」等。草龍主要流行於南方各地。龍用稻草、青或柳枝等紮成。有的地方還在龍身上插滿香火,所以也稱香花龍。一般於農曆五月和六月間的夜晚舞這種龍,舞起來星光閃閃。

草龍:過鬧蟲災時多舞草龍;有的地方在祈雨時舞弄,並向龍潑水,故又稱水龍。

百葉龍:主要流行在浙江省。舞蹈開始時,人們分別手持裝有木柄的荷花燈、荷葉燈和蝴蝶燈,穿插起舞。最後一隻大荷花燈變做龍頭,蝴蝶燈化做龍尾,其他燈結成龍身,猶如一條花龍騰空而起。

段龍:主要流行於江蘇省。龍頭、龍身和龍尾互相不用布相連,只在龍頭和每節龍身上扎230∼300厘米紅綢。段龍多由婦女舞弄,輕盈優美,具有江南水鄉舞蹈特色。

責任編輯:李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