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祭祀之禮(圖)

作者:李曉徑 發表:2017-02-03 20: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古人的祭祀之禮
《孔子聖跡圖》觀蠟論俗。(網路圖片)

《禮記・祭統》曰:「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禮。禮有五經,莫重於祭。」在管理百姓的種種方法之中,沒有比禮更重要的了。「五禮」指的是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和嘉禮。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祭禮。祭禮,並不是外界有什麼東西強迫這麼辦,而是古人發自內心深處的自覺行動。春夏秋冬,時序推移,人們心中敬畏天地,而奉之以禮。人們感物傷時,觸景生情,至孝之人不由地就會想起死去的親人,這種感情的表達就是祭之以禮。所以只有賢者才能完全理解祭禮的意義。而賢者的祭祀,一定會得到上天的賜福。

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

《禮記・曲禮》曰,「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歲遍。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歲遍。大夫祭五祀,歲遍。士祭其先。」鄭玄注「五祀」為:「五祀,戶、灶、中霤、門、行也。」

天子祭天神地祗,祭四方五嶽四瀆之神,祭山川之神,祭戶神、灶神、中霤神(地基主)、門神、行神,每年祭一遍。諸侯祭所在地方之神,祭其境內的山川,祭戶神、灶神、中霤神、門神、行神,每年祭一遍。大夫祭戶神、灶神、中霤神、門神、行神,每年祭一遍。士人只祭其祖先。

《禮記・曲禮》還說,「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無福。」對不應當祭祀的神進行祭祀,這叫「淫祀」。淫祀是得不到神的保佑的。

《禮記・禮運》記載,從前,孔子曾作為來賓參與蠟祭,祭畢,孔子出來到宮門外的高台上散步,不禁感慨而嘆。孔子的感嘆,當是感嘆魯君的失禮。

孔子說:「真是可悲啊!我考察周代的禮,發現經過幽、厲之亂,已被破壞得差不多了,就目前來說,只有魯國還差強人意。但是,魯國舉行的郊天諦祖,也不合乎禮的規定,魯是周公的封國,竟然也如此數典忘祖,說明周禮真是衰敗了。祀國國君郊天諦禹,宋國國君郊夭諦契,因為他們是天子的嫡系後裔,一所以才可以奉行郊啼。所以只有天子才可以祭天地,諸侯只能祭祀自己國土內的社神與穀神。」

天地人為禮之三本

中國古代宇宙觀最基本的三要素是天、地、人,《禮記・禮運》稱:「夫禮,必本於天,肴於地,列於鬼神」。《周禮・春官》記載,周代最高神職「大宗伯」就「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禮」。《史記・禮書》也說:「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禮記・禮運》中孔子曰:「是故夫禮,必本於天,肴於地,列於鬼神,達於喪祭、射御、冠昏、朝聘。」孔子認為,禮,一定是源出於天,效法於地,布列效法於鬼神,通達於喪禮、祭禮、射禮、鄉飲酒禮、冠禮、婚禮、覷禮、聘禮之中。

禮有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嘉禮也。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祭禮。《周禮・春官・大宗伯》曰:「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祇。」凡祭祀天神、地祗、人鬼之禮屬吉禮。周代最高神職「大宗伯」「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禮」。

《史記・禮書》也說:「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虔誠乃祭之道

一年四季都有祭祀:春祭叫構,夏祭叫諦,秋祭叫嘗,冬祭叫悉。四時之祭的用意,在於依循天地萬化陰陽二氣之盛衰先後,明示百姓以賞賜或刑殺之道。祭祀是一件大事,祭祀時薦獻的供品也要完備。「禮莫大於敬」,孝順的心再加上完備的祭品,這大概就是教化的根本吧。

《禮記・祭統》曰:「外則盡物,內則盡志,此祭之心也。」只要是天下生的,地上長的,只要是可以用來進獻的,沒有一樣沒有,這表示祭品的極其豐盛。外觀則要求祭品極其豐盛,內心則極其虔誠、盡其心志,這才算是祭祀的用心。所以,天子才在南郊親耕,以提供祭品;王后在北郊親自養蠶,以提供祭服;諸侯在東郊親耕,也是用以提供祭品;夫人在北郊親自養蠶,也是用以提供祭服。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誠信,有了誠信才算盡心,這就是「祭之道」。

到了將要舉行祭祀的時候,君子就要齋戒。不齋戒做事就沒有禁忌,嗜欲也沒有限制。到了要齋戒的時候,禁忌之事就不能做,嗜欲也要加以限制,耳不聽音樂。所以古書上說:「齋戒的人不舉樂。」就是說齋戒的時候不敢分散心思。心中無雜念,必然合乎正道;手足不亂動,必然合乎規矩。所以君子的齋戒,其目的就在於達到身心的純潔。齋戒是高度的身心純潔,然後才可以和神明打交道。

諸祭之義

《禮記・祭統》認為,德行盛大的人他的意志強烈,意念強烈的人對祭祀意義的理解就透徹,在祭祀時必然恭敬。所以君子的對待祭祀,一定要親身參加。有特殊情況時讓別人代替也是可以的。雖然是讓人代替,但效果卻和國君親臨沒有什麼不同,原因就在於國君深明祭祀之義。道德淺薄的人他對祭祀的事就心不在焉,對祭祀的意義也半信半疑,在這種情況下讓他去向神求祭,要求他做到畢恭畢敬是辦不到的。祭祀祖先而做不到恭敬,還有什麼資格為民父母呢!

《國語》中「展禽論祭爰居非政之宜」記載了禘、郊、祖、宗、報五種國家祭祀的典章。聖王制定祭祀禮節的原則是:凡是以完善的法規治理人民的就祭祀他;凡是為國事操勞,至死不懈的就祭祀他;凡是有安定國家的功勞的就祭祀他;凡是抵禦重大災禍的就祭祀他。祭祀土地、五穀和山川的神,因為都是對人民有功德的;以及祭祀前代的聖哲、有美德的人,因為都是人民所崇信的;祭祀天上的日、月、星辰,因為都是人民所瞻仰的;祭祀大地的金、木、水、火、土,因為都是人民所賴以生存繁衍的;祭祀九州的名山大川,因為都是人民財用的來源。不屬於這些範圍的就不能列入祭祀的典章內。

《禮記・郊特性》記載,天子郊外祭天,是為了迎接冬至的到來,是為了普遍回報上天諸神而以日為主。郊祭的地方選擇在南郊,因為南方是陽位。祭天是在郊,所以祭天又叫郊。蠟祭和臘祭是冬季兩個重要的祭祀:「昔者仲尼與於蠟賓」,蠟祭也是在郊外進行,天子身著皮棄素服參加蠟祭,蠟祭是歲終對八位農神的祭祀(註:一為先嗇神,祭神農;二為司嗇神,祭後稷;三為農神,祭古時田官之神;四為郵表畦神,祭始創田間廬舍、開道路、劃疆界的人;五為貓虎神,祭其吃野鼠野獸,保護了禾苗;六為坊神,祭堤防;七為水庸神,祭水溝;八為昆蟲神,祭以免蟲害),是為了報答眾位農神對農業種植的功勞和貢獻,「蠟之祭,仁之至、義之盡也。」蠟祭之日,「一國之人皆若狂」,因此後世認為,蠟祭是新年習俗的由來。

而臘祭祭祀的是先祖和五祀。《太平御覽》稱:「漢曰臘,臘者,獵也,因取獸以祭先祖。」古人獵取野獸來祭祀祖先,「獵」通「臘」字,故此祭祀稱為「臘」。《康熙字典》中說:「臘祭先祖,蠟祭百神,二祭各別。」祭祖先和五祀的臘祭用的是打獵所得的禽獸。「臘祭先祖」,按照《漢舊儀》的說法,是「報諸鬼神,古聖賢有功於民者也。」這就是說,「臘」祭的是有功於民的古聖賢(先祖),所以臘祭在廟中舉行。

此外,社祭是祭土神,大地孕育萬物,上天垂示法像,社祭是尊敬土神的一種表示;天子到四方巡守,在所到之處的名山要燒柴告天;冠禮和婚禮等,因事關重大,也要虔誠地祭告天地和祖宗。

「祭者,教之本也」。祭祀有十種意義,古人謂之「十倫」:第一是體現事奉鬼神之道,第二是體現君臣之義,第三是體現父子之倫,第四是體現貴賤之等,第五是體現親疏關係,第六是體現爵賞的施行,第七是體現夫婦之別,第八是體現政事公平,第九是體現長幼有序,第十是體現上下之際。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