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或恢復外交會談 僵局有望打破?(圖)

作者:丁曉雨 發表:2018-09-09 11:4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5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美中或恢復外交會談僵局有望打破?
川普和習近平(圖片來源:NICOLAS ASFOURI/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9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丁曉雨綜合報導)因不斷升級的貿易摩擦,美中兩國的關係已經降到數十年來的最低點。尤其是過去的幾個月,美國政府對於中方恢復外交安全對話的期待反應冷淡。但近日有消息稱,美中雙方或在10月中旬舉行第二輪外交會談,目前的僵局是否有望打破,成為外界矚目的焦點。

據《美國之音》報導,有外交界人士透露,第二輪美中外交安全對話(DSD)預計將於10月中旬在北京舉行。該消息目前尚未經白宮正式宣布。預計美國代表團將由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國防部長馬蒂斯率領,前往北京與中方官員舉行會談。

美中外交安全對話(DSD)2017年首次舉行。第一輪對話於2017年6月21日在華盛頓舉行。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率團前來與美國前國務卿蒂勒森、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舉行會談。雙方就美中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重要國際和地區問題進行了討論。

川普(特朗普)總統就任後,啟動了與中國的四個雙邊會談,外交安全對話是其中之一,其餘三個是全面經濟對話、執法及與網路安全對話以及社會和人文對話。

《美國之音》報導說,美中兩國在不斷升級的貿易爭端之際,計畫於10月恢復高層外交會談,是意圖回到談判桌上討論外交問題。分析人士認為,此次會議主要供美中是否有可以合作的領域進行探討。

目前,美中貿易紛爭依然持續緊張化,並未有緩解的跡象。美國對中2000億商品加征關稅的聽證過程已經結束,不日即將錘實。川普總統又說還有2670億等著。那麼,這場尚未正式宣布的會談,能否緩和雙方劍拔弩張的態勢?美國各方人士紛紛作出自己的解讀。

大西洋理事會中國問題專家曼寧(Bob Manning)說:「我認為近幾個月我們已經看到了美中關係的最低點。這次對話似乎是試圖在一系列非常龐大和複雜的關係中恢復關於各種問題的定期對話渠道。」

《美國之音》報導說,在美中激烈的雙邊貿易爭端中,實質性的談判陷入持續僵局。外交消息人士表示,過去幾個月,華盛頓一直冷冷地回應中國對恢復外交和安全對話的濃厚興趣。

對10月雙方欲舉行的外交對話,一些中國問題研究專家表示,就目前的現狀而言,美中似乎並不具備會談的基礎。

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中國力量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認為:「美中兩國的主要關注點都在貿易衝突上,未來幾天或幾週可能還會實施額外關稅,我認為這種氛圍對美中外交安全對話的舉辦不是很有利。」

她說,川普總統繼續批評中國政府對朝政策,因此「在這個問題上的合作正在減少」。

美中貿易關係的緊張局面,也使得美國正在進行中的朝鮮無核化努力變得前景不明。中國與平壤的貿易和違反制裁的行為被指阻礙了實現朝鮮半島全面、可核查和不可逆轉的無核化的外交努力。

《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國防部在上月提交給美國國會的有關中國軍事和安全發展的年度報告中指出,「這些行為包括不願支持完全切斷對朝鮮石油供應的制裁。」

8月底,川普總統宣布取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問朝鮮的計畫,並在推特上表示,中方在朝核問題上對美國毫無幫助。美中貿易爭端導致北京加劇阻撓華盛頓與平壤的會談。

美中在關鍵問題上合作可能性的降低,也使得預計中的10月外交對話預期並不樂觀。美國說,在可能的會談前,一些美國分析人士繼續敦促川普政府堅持其強硬要求。

週三,美國企業研究所學者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向議員表示:「只有當中國的參與降低了成本,或增加了美國某項政策成功的可能性時,美國才應該考慮與中國更緊密合作。」

不久前,梅惠琳在參議院東亞、太平洋和國際網路安全政策小組委員會上也表示,美國不應該因為某個領域可以合作或有合作勢頭而與中方進行合作。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