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離不開的紅糖竟是這樣發明出來的(圖)


女人離不開的紅糖竟是這樣發明出來的。
女人離不開的紅糖竟是這樣發明出來的。(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分割家財、耗費萬金重修洛陽橋,從明代鉅商李五的傳奇故事中,慈善家的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

位於泉州市洛陽江上的洛陽橋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它是當時廣東、福建進京城的必經之路,關乎民生,李五重修洛陽橋時,已經是蔡襄造橋過了300年後,橋身年久失修,橋墩下沉。李五修好橋後,明英宗欽賜「樂善好施」金匾。

李五的故居九院百間房,佔地一萬多平方米,即使在今天,依舊讓人驚訝,那麼李五的致富之路是如何開啟?

李五(1386-1457),是明初泉州鳳池鄉的一位處士(有德才而隱居不願做官的人),著名工商實業家、慈善家,原名李英,家中兄弟五人,因排行第五,故稱李五。自小隨兄經商,後承兄業,往來於江、浙、廣一帶。家鄉土地肥沃,水陸交通方便,李五利用其優勢,發動鄰里的村民種蔗榨糖,大建倉舍,榨季時大量收購外運。蔗糖是中國南方的特產,李五將其販運江浙,賺取差價。販運蔗糖並非一項「甜蜜的事業」,從閩粵到江浙,數千里水路的往返,水上有隨時而至的浪濤,還有海盜強人出沒……幾年的奔波,李五的生意卻越做越大,還在浙江寧波港建起了自己的蔗糖倉庫,可見其經商之道。

在一次暴風雨中,李五在寧波地區的一座大糖倉倒塌,倉庫裡裝滿了剛入庫的新糖,面對如此慘重的損失,李五沒有一蹶不振,而是立即組織人手清理廢墟,以期東山再起。在此過程中,李五發現被厚厚的赤色牆土覆蓋幾天之後還未溶失的黑糖,竟然變成了鮮豔的赤紅色。他嚐了一下,發現糖味更加清甜可口。由此,他竟於災禍之中遇見商機,把製糖最後一道工序採用泥土覆蓋,生產出赤砂糖,其質量明顯優於其他蔗糖,銷路越來越好。李五是鳳池人,所賣糖的產地又以鳳池為主,故稱「鳳池糖」。

這次的颱風,除了讓李五因禍得福而發明「鳳池糖」外,卻也給當地帶來了可怕的瘟疫。而在治療瘟疫的方劑中,需要加入蔗糖作為藥引。一時間,寧波府鄞縣一帶,蔗糖售罄。面對眾多飽受瘟疫之苦的災民,以「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商人李五,已無暇顧及自己那毀於颱風的大糖倉,他立即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閩糖發運至此,並且做了一個令人目瞪口呆的決定——「開倉濟糖」!凡無錢購糖入藥的貧困患者,都可以來李五這裡免費領取赤砂糖。因討糖者日多,應接不暇,他找一泉水最多又交通方便的水井,每日倒糖於井中,任民眾自行汲取,不日病疫得到控制。瘟疫過後,當地的父老將李五投糖救人的那口井,命名為「李五恩公井」。

李五這樣一位善甲閩南的鉅商,有智慧、有擔當,製作出美味的「鳳池糖」,又胸懷國家,慈善濟民。同時,他的經商之路,也折射出了他身上有許許多多的寶貴精神。李五能利用海上交通的有利條件,拓展商業貿易,利用優勢來從事商業活動,這是一種成功的商業策略和經營智慧;在經商中重視對新技術(如以泥土蓋製蔗糖)的運用,以創新作為制勝法寶,取得經營優勢,這是一種探索精神;在辦廠和經商過程中,善於利用品牌(如「鳳池糖」)效應,這是經商中可貴的品牌意識;更為可貴的是,李五十分注重經商必須合乎道德,在追求利潤時必須講仁義、有德行,這是一種商人的仁德精神。

李五辭世已經整整561年了,五百多年來,儘管世事變遷、滄海桑田,但李五的名字並沒有被歲月湮沒。長期以來,泉州乃至江浙一帶,一直流傳著「富不過李五」、「善不過李五」之說。這些樸實無華的民間俗語,印證了李五作為大企業家、大慈善家的一生。他能商善賈,以南糖北運、北棉南調等大手筆的商旅,對其所處的明初社會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成為鉅富之後,不是貪圖享受、窮侈極奢,而幾乎是全身心地將自己辛勤誠信積累下來的巨大財富回報社會,奉獻公益。他賑糧救飢、買田惠農、籌建書院、修洛陽橋、葺六里陂……在李五身上,集中體現了一種非常崇高的人生價值觀,這就是「愛國愛鄉、海納百川、樂善好施、敢拚會贏」的精神的完美體現!



責任編輯:傑夫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