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再談上海最大挑戰 市民「借古諷今」流傳老領導影片(組圖)

發表:2022-04-26 04:3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7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張文宏 上海
張文宏發表對上海COVID-19疫情的最新言論。(圖片來源:Yves Dean/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4月26日訊】(看中國記者黎紫曦綜合報導)就在上海感染個案與死亡病例持續攀升之際,上海防疫專家張文宏接受媒體採訪表示,上海傳播率極高的Omicron病毒仍存在較高反彈風險,「社會面清零」非常難,上海當前救治面臨最大挑戰。

近日,微博上流傳80年代上海市領導階層照片及談話,流露懷念當時的治理方式。

張文宏:上海疫情存在反彈風險

《人民日報》上海頻道25日發布一篇「大江東工作室」專訪文章,使用頭銜是「上海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上海從4月初以來每日最高2.7萬例感染,雖然目前降至2萬例左右,但上海疫情仍存在較高反彈風險,「社會面清零」工作非常艱鉅。尤其病例數量的增加,對脆弱人群的救治挑戰開始呈現。

張文宏說,傳播率極高的Omicron變異株流行以來,上海疫情與武漢早期疫情期間有重大差異,現在新冠重症肺炎死亡佔比很低。死亡的多是高齡患者與基礎疾病患者,這是上海當前救治面臨的最大挑戰。

張文宏以23日上海新增本土死亡39例,平均年齡78.7歲,最大年齡是98歲為例,這些人都患有嚴重的多臟器慢性疾病。 「我們在臨床救治時面臨的重症病例患者,幾乎都合併有嚴重的多臟器基礎疾病,且病情危重。」

他並指出,染疫的基礎疾病或其他急性疾病患者的救治,會造成醫療資源上的壓力。雖然新冠引發的肺炎不一定嚴重,但基礎疾病的救治,仍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張文宏曾主張與病毒共存 

張文宏曾於2021年7月29日凌晨透過微博發表「與病毒共存」輪。他稱,「世界上大多數病毒學家都認可(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這是一個常駐病毒,世界要學會與這個病毒共存」,「我們曾經經過的還不是最艱難的,更艱難的事需要長期與病毒共存的智慧」。張文宏的「與病毒共存」主張立即遭到官方不點名批評。

而在上海疫情難防、難控,幾近失控之時,張文宏於4月25日的新聞發佈會上又指出,這波疫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病毒不斷變異,Omicron已進入第二代,以上海為例,此次流行的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的RO值是9.5,這意味著一人可以傳染10人。於2020年初期相比,傳染力增加3到5倍。

根據張文宏當時的說法,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傳播速度極快,不只以一人可傳10人,且基本3天可以傳一代,最早是一人,3天以後就是10人,6天就是100人。如果染疫人在外面充分和大眾接觸,10天可能就傳1000人。

但到4月21日,張文宏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的「科學為盾,戰勝疫情」分論壇上則說,「奧密克戎確實比較難對付,但只要堅持用科學方式認真對付它,就能夠遠離奧密克戎的恐懼。」

找台階下?「借古諷今」流傳朱鎔基影片

對於張文宏一系列言論,台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杜貞儀對自由亞洲電台分析指出,上海政府前幾天開始提出「社會面清零」,在用語上發生變化。官方是希望透過用「社會面清零」一詞,給上海台階下,至少表面上可以在一定時間點達成它的目標。

「對其他地方它有統一的版本,但是對上海人,他們把張文宏拉出來,再解釋我們現在面臨的狀況是要做『社會面清零』,目前重症很嚴重。」杜貞儀說。

值得一提的是,近來在微博、微信中流傳朱鎔基擔任市長時期的影片。影片中朱鎔基競選市長談,「我的信條就是獨立思考,我覺得自己心裡怎麼想的,我就應該怎麼講。」

上海疫情
近來在微博、微信中流傳朱鎔基擔任市長時期的影片。(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另外,中國民政部轄下的《公益時報》19號刊出一篇<1988年上海大疫情,是這樣戰勝的>文章,文中提及1988年上海爆發甲型肝炎釀31萬人感染,被認為是暗諷當前官方抗疫不力。

對此,杜貞儀解讀,由於上海民眾沒有渠道向官方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因此以這種「借古諷今」方式來表達對時政的不滿。她認為,上海疫情政治性非常強,黨中央擔心上海疫控出現變化,還是會有其他方法試圖將潛在風險降到最低。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