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4年3月12日訊】中國全國人大會議3月11日在北京閉幕,標誌著「兩會」正式結束。本次會議通過了修訂後的《國務院組織法》,賦予黨對國務院的更多行政控制權,也讓習近平的個人權力更加擴大。同時,「新質生產力」在兩會期間成為熱詞,但這對解決當前經濟困境能否起到實際作用,廣受外界質疑。
通過修訂《國務院組織法》習近平權力再擴大
會議還以2883票贊成,8票反對,9票棄權,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國務院組織法》,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這也是中國政府41年來,首次修訂這部法律。
路透社指出,修訂後的中國《國務院組織法》是近年來一系列黨逐漸侵蝕國務院行政權力措施中的最新一項。新增加的條款強調,國務院必須「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明確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國務院各項工作的指導思想。」報導說,自2012年上臺以來,習近平成立了多個新的中央委員會或小組,負責監督直接向其匯報工作的多個部委。有些甚至囊括了傳統上,被視為屬於總理職權範圍的經濟和金融政策。
此外,本次人大會議閉幕後也沒有舉行總理記者會。旅美經濟學者夏業良認為,這些都是習近平強化其個人權力的表現:「習近平就是搞習天下,專制皇權對他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他都不希望(有)任何一點權力被別人來掌握和支配。現在他自己挑選的這個總理李強,那完全是俯首聽命,他(習近平)說什麼就是什麼。」
習近平的「新質生產力」成為新熱詞
「兩會」期間,「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被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列為十大工作任務之首。據中國官媒報導,「新質生產力」最早由習近平於2023年9月在黑龍江考察時提出。這一概念隨後在2023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今年2月底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被重點提及。「兩會」中,習近平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中國官媒《經濟日報》1月曾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的文章,認為「新質生產力」是相對於傳統生產力而言,是指大量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網際網路、雲計算等新技術與高素質勞動者、現代金融、數據信息等要素緊密結合而催生的新產業、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業態,它代表著生產力水平質的躍遷等。
「這個在全世界主流經濟學裡沒有這個提法。」經濟學者夏業良告訴本臺,中國官方稱「新質生產力」是習近平的發明,但實際上是一批「御用」經濟學家提出來的,其學術來源是19世紀馬克思的生產力理論,主要強調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優化組合。同時,它又和主流經濟學裡面的一些概念混合在一起,宣稱「新質生產力」就是科學技術具有革命性的突破,加上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還有產業的深度轉型升級等。
夏業良說:「這些概念給人感覺哭笑不得,就是一種四不像。你說它是主流經濟學的理論範(疇)吧,又沒有,根本沒這回事;你說它是傳統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裡的概念吧,它又不是。所以它是一個把19世紀傳統的、落後的概念,跟現在的一些時髦名詞硬組合到一起的一個四不像。」
夏業良指出,由於根本沒有與科技創新相配套的教育和基礎研究,中國一直沒有任何原創性的發明。同時,在中國公眾的言論、出版、結社等基本權利受到限制,甚至被剝奪的社會環境下,也不可能有像樣的創新:「它所謂的創新不過是抄襲,是盜竊-海盜式地竊取人家的知識產權,甚至派出科技間諜。」
夏業良還提到,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等很多學者早在90年代末就提出,中國要盡快轉變經濟增長模式,由過去的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式的經濟增長,即從低質量增長轉變為高質量增長。而現在的所謂「新質生產力」不過是新瓶裝舊酒。他質疑:「在中國20多年過去的時間裏,如果它真正做到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那它提不提出現在這個‘新質生產力’都無所謂。問題是,在過去二十多年里根本就沒有做到。現在習近平把這個名詞說一下,它就能做到了嗎?」
西安科大成立「新質生產力」研究中心 學者:炒作騙經費
隨著「新質生產力」成為官方力推的新熱詞,西安科技大學搶先在3月3日成立了「新質生產力研究中心」,並由該校校長親自挂帥,主持該中心理論研究及技術攻關等事務。據中國媒體澎湃新聞報導,未來該中心將聚焦「新質生產力」,探討數位化、智慧化、綠色化等創新方向,為推動產業升級、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對此,夏業良表示:「它不能夠有實質性的提升(作用),但是它使得一些靠這個來炒作、吃飯的人有個機會,成立各種各樣的機構,中飽私囊,僅此而已。」
「新質戰鬥力」與「新質生產力」:強國而非富民
旅美獨立時評人士鄭旭光認為,中國軍隊系統在2013年就提出所謂「新質戰鬥力」,習近平可能是受此啟發,提出所謂「新質生產力」:「這次習近平在軍隊的代表團,他就提到要讓‘新質生產力’支持這個‘新質戰鬥力’,互相促長。實際上,又是一個‘軍民兩用’的概念。」
鄭旭光指出,對習近平而言,「新質生產力」是其所謂「強國戰略」的一部分:「新質生產力、新質戰鬥力、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所有這些詞彙要麼加‘新’,要麼加‘高’。他要的都是領先,要的都是更加強大,或者說壓倒性的優勢,而不是說我的經濟總量要如何,基本想的都是如何‘強國’,而不是‘富民’。」
鄭旭光認為,中國目前在科技領域主要是掌握中低端技術,現在「新質生產力」提出的技術升級給人的感覺如同大躍進:「中國的經濟總量是夠的,但錢不能直接變成科技」,「自己埋頭搞,可能性更小。因為你退出這種協作體系,你可能還會丟掉原來具有的優勢。你要想大而全,那必然是低水平的。」
德籍華人政治學者張俊華日前在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中文網發表評論指出,中國目前的經濟困境極大程度都是源自制度層面的問題,現在是到了轉換發展模式的時候。中國必須從制度上開始根本的改變,否則「新質生產力」可能永遠是空中樓閣。
版權所有 © 2006, RFA。 經自由亞洲電臺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許可進行再版。
責任編輯:辛荷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