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今年第一份成績單發布,經濟狀態似處於十字路口。(圖片來源:ANTHONY WALLACE/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3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3月18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前兩個月的經濟數據,部分工業數據回暖,但是房地產等數據呈現斷崖式下跌,總體來看仍是憂大於喜。
中國官方公布今年第一份經濟成績單
3月18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第一份經濟成績單,包括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經濟數據。
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比上年12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
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30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5.5%;
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0847億元,同比增長4.2%,增速比2023年全年加快1.2個百分點;
1-2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1842億元,同比下降9.0%。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稱,「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有條件有支撐的,也是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
她並表示,關於分年齡組失業率發布的方式已在今年1月新聞發布會上進行了通報,現在每月通過國家統計局數據發布庫發布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歲、25-29歲、30-50歲的勞動力失業率,具體的更新時間與其他指標是一致的,在每個月新聞發布會後2-3天之內。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數據稍有回升,成為官方宣傳的重點。
但是,獨立時評人蔡慎坤在推特(X平臺)發文指出,「國家統計局越來越不要臉.....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0847億元,同比增長4.2%,而去年1-2月53577億,分明是下滑5.1%。涉及房地產投資,統計局宣布下滑9%,對比去年數據卻是下滑13.37%。再看地產銷售數據,統計局公布下降20.5%,按去年同期統計數據對比下降25%。」
國家統計局越來越不要臉,宣布1-2月份,中國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民經濟穩中有升。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0847億元,同比增長4.2%,而去年1-2月53577億,分明是下滑5.1%。涉及房地產投資,統計局宣布下滑9%,對比去年數據卻是下滑13.37%。再看地產銷售數據,統計局公布下降20.5… pic.twitter.com/bE4BtVheXj
— 蔡慎坤 (@cskun1989) March 18, 2024
並且,官員在新聞發布會中強調經濟增長符合預期,卻避談房地產等多項數據在新一年出現斷崖式下滑。
例如,在傳統中國新年的銷售旺季期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減慢,同比增5.5%,比去年12月低1.9個百分點,回到去年9月的水平。與房地產有關的數據表現更差,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跌9%,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金額,出現斷崖式下滑,同比分別下跌20.5%和29.3%,房地產開發到位資金也同比下降24.1%,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跌幅加劇,從去年12月的93.37下跌至今年2月的92.13。
分析:經濟仍靠投資 各界中國經濟無信心
恆生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丹表示,今年前兩個月,固定資產投資表現是超出市場預期的。今年「兩會」強調了超長期國債,再加上地方政府要開展的一些大項目,尤其是跟綠色轉型相關的項目,其實都會反映在固定資產投資中。
據自由亞洲電臺3月18日報導,經濟學者司令表示,中國最新的經濟數據,表面上看是有所回升,但這種回陞官方借國企拉動,以營造經濟光明假象,又說,從零售總額食品類增速,快於非食品,以及商品房銷售面積和價格斷崖下滑,顯示民間對前景沒有信心。「我看不到什麼好轉的跡象.....對於中國經濟的信心等等,是完全沒有的,缺乏老百姓支持的增長,只是畸形的增長。房地產仍然是中國的金融風險的最大定時炸彈。」
資深政評人鄭旭光表示,中國的房地產數據沒有好轉,讓中國難以走出經濟困局。地緣政治因素,也會抵銷北京的如意算盤。「又要高增長,也要搞投資驅動,也要搞強國計畫,這些要做就得美國、歐洲全力的跟你配合才能做好。但是習近平還要改變世界格局.....算政治賬就是零和遊戲,這樣會造成各國打壓你的高技術發展,讓中國的增長到此為止,中國經濟最大的隱憂是習近平。」
中國經濟繁榮已落幕 「新質生產力」遭質疑
中國在新冠疫情後令人失望的復甦引發了對其經濟模式基礎的懷疑,並引發了政策制定者需要考慮更大膽的改革以支撐長期成長的預期。過去一年,由於房地產危機、消費者減少支出、外國企業撤資、製造商爭奪買家,以及地方政府揹負巨額債務負擔,北京當局一直在應對經濟成長低於預期的問題。
3月5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參加中國全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再次談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一詞是習近平去年9月考察中國東北部黑龍江時所提出。他強調「新質生產力」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習近平今年2月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分析指出,北京當局是希望通過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新口號,通過關注未來增長的前景,將民眾關注的焦點從中國經濟面臨的「舊問題」上轉移開來。中國經濟現在面臨重重困境,包括疲軟的消費者信心、懸而未決的房地產危機以及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等。
路透社援引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政策顧問的話說:「推動科技創新的方向是對的,但我擔心的是如何實現它,依靠什麼路徑、什麼樣的體制機制來推動科技創新、提高生產力?」
他說:「現實情況是,市場力量正在消退,政府正在主導推動。」
北京希望「新質生產力」運動能夠在地緣政治壓力下,包括在美國和西方的「脫鉤」或「去風險」措施限制其獲得外國技術的情況下,增強中國實力。
北京的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經濟學家徐天辰在接受路透採訪時表示:「在議程中優先考慮‘新質生產力’,反映出領導人對中國在先進晶元和人工智慧等尖端技術方面可能落後於美國的焦慮。」
《華爾街日報》3月6日的報導認為,中國經濟繁榮已落幕,政府政策正讓情況變得更糟。
報導指出,中國面臨的人口結構薄弱和債務沈重等根本性挑戰確實嚴峻。但還有一點顯而易見,困擾中國的很大一部分問題演變成了一輪糟糕的週期性滑坡,而政府不恰當的政策選擇令這種局面雪上加霜。李強3月5日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但他履新後首次進行的這一講話幾乎無法讓人相信北京認識到了這一點,或者願意改弦更張。人口老齡化、地方債務負擔沈重以及受挫的房地產融資模式是棘手的問題。但中國最大的結構性問題可能是其日益僵化的政策機制。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