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6日,阿里巴巴執行長馬雲在參觀巴黎Vivatech新創公司和創新博覽會期間發表演說。(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2月20日訊】(看中國記者肖然採訪/綜合報導)本週一,習近平會見了一批科技企業家與首席執行官,強調民營部門在推動經濟增長與科技自給自足方面的重要性。這一舉措與四年多前政府加強監管民營企業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習近平此舉是否意味著真的要對民營企業鬆綁了呢?幾位專家對此做出了解讀。
週一的座談會吸引了中國最知名的商界人士,其中最受矚目的是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馬雲。與會者包括比亞迪的王傳福、寧德時代的曾毓群、小米的雷軍、騰訊的馬化騰及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華為的任正非也出席了此次會議。自美國對華為實施制裁以來,該公司成為中國技術自主戰略的核心代表,努力減少對美國技術的依賴。而未出席的網絡企業大佬京東科技創始人劉強東、百度創始人李彥宏,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等也受到關注。
馬雲在2020年因發表批評性言論激怒習近平後淡出公眾視野,並見證了政府對其企業的監管壓力。當年,阿里巴巴金融服務關聯公司螞蟻集團的IPO計畫遭到習近平叫停,隨後政府又針對科技行業採取一系列監管行動。
中共官媒視頻顯示,習近平在會議上對中國的技術進步表達了自豪,並強調民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將與國有企業獲得相同的保護。他還敦促企業家「在困難和挑戰中,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但未提供具體細節。
《華爾街日報》以《習近平會見馬雲等科技企業家 暗示需要民企助力經濟增長》為標題報導了週一的會見。
王軍濤:策略性妥協
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博士、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王軍濤告訴《看中國》,習近平此次會見民營企業家,凸顯「中國經濟真的扛不住了」。習此舉並不代表政府真正放鬆對民企的控制,而更像是「一場策略性的妥協」。他指出,「馬雲這次露面,並不代表中國的民營企業環境改善,而是習近平試圖用象徵性的舉動來緩解市場壓力。」
王軍濤認為,「真正受到沉重打擊的是那些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它們才是中國經濟的基礎,但卻沒有獲得相應的關注。」
王軍濤進一步表示,「馬雲不敢跟習近平對著幹,他根本沒有這個膽量。馬雲這些企業家在中國的政治環境下,只能順勢而為,根本沒有挑戰政府的能力。」他認為,馬雲的公開露面可能是政府為了營造穩定市場的形象,而非真正釋放對民營企業的支持信號。「習近平的根本目標是控制,而不是開放。」
「國進民退」並未改變
美國歐道明大學商學院教授李少民告訴《自由亞洲電台》,習近平這次講話未提「改革」,顯示其政策方向已轉變。「改革曾是中共的萬能藥,但如今不再被強調,說明他發現改革不靈了。」
他還強調,習近平強調「凡是黨中央定了的,就要堅決執行」,表明中國政府對私企的管控仍然嚴格,馬雲的財產隨時可能被收回,私企的生存空間依然受限。「經濟不行了,賠賠笑臉,放下身段;經濟好了,就開始割韭菜。這句話是說:大棒隨時在手裡。」李少民說。
旅美中國企業家王安娜觀察到三排企業家「都和中共党员干部穿着打扮是一样的,所有人也都要低头做笔记」,传递出「任何企业不能凌驾于政府之上」的信號。她認為,此次會面並未真正改變「國進民退」的趨勢。「政府希望民營企業做出更大貢獻,但沒有提供配套支持,導致企業信心不足。」
時評人蔡慎坤進一步指出,「會議參與者多為頭部企業,而真正困難的是廣大的中小企業。國有企業仍然壟斷關鍵市場,民營企業沒有真正的出路。」
企業家服從政治安排?
此外,蔡慎坤指出,「這次會議是經過周密佈署的,恰恰反映出中國是一個集權社會,連這些看似強大的科技大佬也得接受安排。」他還認為,「這次高規格的會議與川普重返白宮有關,北京需要這些企業家站出來,支持中國經濟。」
一些觀察家還注意到馬雲的細節安排,如他未獲安排發言,座位並非居中,這表明政府對其仍持保留態度。他表示,「這些企業家在座談會上的表現並非自願,而是服從政治安排,馬雲的出席更多是一種象徵,並不意味著他的影響力回歸。」
政策是否可持續?
李少民評論,這次會議毫無新意,無法真正提振市場信心。「不能因為一次會議就判斷馬雲得到了平反,因為中國政府對私企的控制從未真正改變。」他說。
政府雖然在近期釋放支持民營經濟的信號,但市場反應卻不如預期。座談會結束後的第二天,中國A股全場逾4600只個股下跌,反映出市場對政策可持續性的疑慮。曾任瑞銀網際網路分析師的張疆認為,更大的問題在於政府的這種積極態度是否可持續,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等具有戰略重要性的技術領域。
美中關係影響民企未來
在全球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產生不確定性之際,北京政府已陸續推出多項支持民營部門的措施。去年秋季以來,中國經濟面臨低迷,其中房地產市場困境成為主要挑戰。政府還大力推動科技企業在半導體製造和人工智慧領域的自給自足,以降低對外部技術的依賴。
同時,美中關係持續緊張。就在座談會召開前,美國川普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這一舉動讓人回想起2018年川普政府發起的美中貿易戰。當時,習近平曾會見企業家,以安撫市場並表達對民營經濟的支持。
Hutong Research創始人封楚誠指出,習近平此時召集商界領袖,傳遞了一個強烈信號:政府希望穩定市場信心,並提醒地方官員應該積極支持這些企業。許多中國企業家在美國擁有廣泛商業利益,當局也需要防範大規模的資本外逃。
隨著美中競爭加劇,中國政府對民營企業的態度仍存在不確定性。專家們普遍認為,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仍取決於政策穩定性,以及政府是否願意真正賦予企業更多自主權。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