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化為桃林,遺澤大地,以不朽之功績,達到永恆之目的。(圖片來源:Adobe stock圖)
地球上曾經存在過矮人族和巨人族,不過已經滅絕了,只剩下我們這種高度的。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夸父,是巨人族的一員,心懷宏大的志向,有一天,他決定要追逐太陽。
這起事件短短的記錄在《山海經‧海外北經》,原文寫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有一天,夸父與太陽賽跑,即將走入太陽時,口中乾渴想要喝水,就去喝黃河和渭水的水。黃河、渭水不夠他喝,又轉身前往北方大澤喝水,結果在半路上就渴死了。臨死前他所丟下的手杖化成了一片桃林。
你說,夸父為甚麼要逐日呢?事件發生的時間實在是太久遠了,再不能知道夸父真實的想法,這也讓學者們各自推測他的原始動機,並且對他的行為做不同層次的分析。以下是二種較為簡單的說明:
一是想要征服自然。「太陽」東升西落,照亮大地,給世界溫暖,也提供萬物生長的能量,所以古人對太陽是崇拜的、敬畏的。太陽代表天地自然,而生為「人」的夸父,卻想以有限的力量去征服大自然,人怎麼能勝天呢!夸父的失敗也就可想而知了。最後他放盡自己的力氣,死於自己的「不自量力」。
二是想要追求永恆。太陽代表天地,天地象徵永恆,夸父想藉由追求太陽來達到永恆。雖然他死了,但他的手杖化為一片美麗的桃林,可以留給後人解渴、充飢、乘涼、觀賞。古人有句話叫「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夸父以虛死而實生的轉化,讓桃林傳承他的遺志,延續他的生命;桃林澤被大地,以不朽之功績,達到永恆之目的。
對於立功的夸父,東晉文人陶淵明在〈讀山海經〉中留下了對他的讚美之辭:
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
俱至虞淵下,似若無勝負。
神力既殊妙,傾河焉足有?
余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後。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