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化为桃林,遗泽大地,以不朽之功绩,达到永恒之目的。(图片来源:Adobe stock图)
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矮人族和巨人族,不过已经灭绝了,只剩下我们这种高度的。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夸父,是巨人族的一员,心怀宏大的志向,有一天,他决定要追逐太阳。
这起事件短短的记录在《山海经‧海外北经》,原文写道:“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有一天,夸父与太阳赛跑,即将走入太阳时,口中干渴想要喝水,就去喝黄河和渭水的水。黄河、渭水不够他喝,又转身前往北方大泽喝水,结果在半路上就渴死了。临死前他所丢下的手杖化成了一片桃林。
你说,夸父为什么要逐日呢?事件发生的时间实在是太久远了,再不能知道夸父真实的想法,这也让学者们各自推测他的原始动机,并且对他的行为做不同层次的分析。以下是二种较为简单的说明:
一是想要征服自然。“太阳”东升西落,照亮大地,给世界温暖,也提供万物生长的能量,所以古人对太阳是崇拜的、敬畏的。太阳代表天地自然,而生为“人”的夸父,却想以有限的力量去征服大自然,人怎么能胜天呢!夸父的失败也就可想而知了。最后他放尽自己的力气,死于自己的“不自量力”。
二是想要追求永恒。太阳代表天地,天地象征永恒,夸父想借由追求太阳来达到永恒。虽然他死了,但他的手杖化为一片美丽的桃林,可以留给后人解渴、充饥、乘凉、观赏。古人有句话叫“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夸父以虚死而实生的转化,让桃林传承他的遗志,延续他的生命;桃林泽被大地,以不朽之功绩,达到永恒之目的。
对于立功的夸父,东晋文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中留下了对他的赞美之辞: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