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南草坪上走向海軍陸戰隊一號(圖片來源:Andrew Harnik/Getty Images)
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宣布了「解放日關稅」計畫,儘管與原來宣稱的「對等關稅」相比是減半徵收,但仍然有如石頭般沈重砸在每個國家腳上。一直在忐忑不安中盼望能夠倖免的亞洲國家終於知曉,東盟10+3(中日韓)除了文萊與新加坡之外,其餘全部受到24%-49%的不同檔次加征,中國更是受到特殊對待。國際輿論包括美國的全球主義媒體,當然都痛加撻伐。很少有人願意正面現實,川普的解放日關稅實施之日,就是全球化終結之時。
亞洲國家均遭受「解放日關稅」衝擊
「解放日關稅」對所有國家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徵收最低10%關稅,並對約60個對美存在貿易順差的國家和地區徵收更高關稅。美國前十大貿易夥伴中,中國加征34%,加上此前兩次的20%,其整體關稅稅率被大幅提升至54%。墨西哥、加拿大因芬太尼與非法移民而加征的25%關稅豁免已於4月2日到期,歐盟等七大貿易夥伴因屬於約60個「貿易行為不良」(指關稅與非關稅壁壘,影響美國企業的法規與稅收等)國家,均獲加征。被加征40%以上的亞洲國家依次為:柬埔寨49%;寮國48%,越南46%,緬甸44%,泰國36%,臺灣32%,印尼32%,馬來西亞24%。
東盟諸國對美國加征關稅的反應不似美國盟友反應那麼激烈。泰國總理佩通坦表示,泰國政府理解美方通過「對等貿易關稅」調整貿易平衡的考量,將與美國溝通,並在近期發布詳細的應對方案。越南計畫在4月5日派遣由副總理胡德福帶領的越南代表團訪美,增加溝通。但一直認為自己是美國特殊保護對象的臺灣無論朝野均悲憤莫名,做出少見的強烈反應。
川普意在終結WTO體制
如果認為國際社會的輿論指責會改變川普心意,可能過於樂觀了。美國除了歐巴馬為代表的全球主義者之外,還有「美國獨行」這一被全球主義壓制了幾十年的國家主義傳統,川普的解放日關稅,實際上就是國家主義對全球化的挑戰。
今年以來,就美國加征關稅向WTO申訴的共有香港、中國政府,以及行將申訴的巴西政府。其實,WTO裁決執行與國家利益實現存在潛在背離是研究者早就多次指出的現象,川普的「對等關稅」要求,是對克林頓總統任期內成立WTO的大逆轉。克林頓號稱「全球化第一推手」,為了推動全球化進程,將關貿總協定改為WTO,其基石是「最惠國待遇」原則。根據這一規則,成員國需對所有成員實行統一關稅。但在實踐過程中,除了美國之外,很多國家還有增值稅(VAT)、碳稅等非關稅壁壘,各種貿易保護措施不斷推陳出新,事實上只有美國市場才算是真正門戶洞開。
川普指責各國都佔美國的便宜,大體上沒錯。因為WTO框架下發展中國家可以合法享受差異化待遇,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為保護本土產業,關稅普遍高於美國。就連歐盟各國向美國產品徵收的關稅也遠高於美國對歐盟同類產品的關稅。例如,美國此前對歐盟汽車徵收2.5%的關稅,而歐盟對美汽車關稅高達10%。川普宣布實行「對等關稅」之後,日韓德墨加這五大對美汽車出口國已經提前進入「危機模式」。
簡言之,美國推動成立WTO,對絕大多數國家施行最惠國條款,是因為美國希望扮演自由貿易問題上的領導角色;如今川普已經明說他就是美國總統,首要任務是對美國負責,自然不再需要WTO這一全球化的經濟抓手。
真正挑戰川普關稅政策的力量來自美國國內
川普團隊現在除了在國家層面解釋關稅戰之所以必要之外,最缺的就是對症下藥的為本國消費者釋疑:加征關稅不會導致物價上漲。
美國國內批評者一致認定,增加關稅必須引致日常消費品的漲價。比如越南是全球最重要的運動鞋生產國之一,耐克約50%、阿迪達斯約39%的鞋類產品都集中於越南,年銷售額合計超200億美元。行業人士表示,由於運動鞋需要專業的生產線,短時間內轉移生產鏈和供應鏈幾乎不可能,最終結果只會導致終端市場上漲價。柬埔寨目前是美國第六大服裝供應國,其制鞋和旅行用品也在美國市場佔有重要地位。美國零售聯合會(NRF)表示:」這些稅款最終會轉嫁給普通家庭,加劇通脹的壓力。」
今年2月18日,美國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公布的預測曾列舉「對等關稅」實施後美國消費者將受到的影響:美國有效關稅稅率將提高13個百分點,升至1937年以來最高水平;價格上漲幅度1.7-2.1%,相當於2024年平均每個家庭損失2700-3400美元,2025年GDP實際增長率將下降0.6-1.0個百分點。從長遠來看,美國經濟將持續萎縮0.3-0.6%,相當於2024年每年萎縮1000-1750億美元。關稅是累退稅,底層家庭的損失將在1,000至1,300美元之間。服裝和電子產品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機動車和藥品的價格也會出現高於平均水平的上漲。
目前,川普的支持者不少都相信關稅戰是必要的惡,願意為此忍受一段時間的痛苦。但關稅戰一旦開打,美國只是主導的一方,各國的反應與實時變化有很多隨機因素,時間一長,物價上漲看不到頭,國內壓力就會增加,這種可能性不可忽視。
關稅作為「美國外交的戰略工具」還有其他內涵
川普總統與他的財長、商務部長都多次宣稱關稅是美國外交的重要戰略工具,意義當然不止於稅收的增加,至少還有振興美國製造業與重塑地緣政治這兩重目標。
美國經濟學界對川普通過關稅戰振興美國製造業的效力深表懷疑。4月2日,川普再次重申這些對等關稅將使「美國工業重生」,他將這一天形容為「解放日」,是美國工業重生和國家命運重新掌握的日子。他對所有抱怨的公司或國家表示:「如果想讓你們的關稅稅率為零,那麼就在美國生產你們的產品。」《華爾街日報》在次日發表的《川普最新關稅行動宣告全球化時代落幕》對此作出回應,稱這意味著美國對過去幾十年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高速全球化的支持落幕,但想讓製造業回流美國,卻並非易事——這一分析大抵沒錯,從歐巴馬時代開始,歷經三位總統,都將讓製造業回流美國當作國策,但由於產業鏈重置及生產成本等問題太過複雜,只能通過近岸外包與友岸外包去了墨西哥、印度等地,效果並不理想。如今川普以關稅戰的方式給企業施加壓力,其效果不一定在他的任期內完全顯現。
關稅作為「為美國的外交政策服務的重要戰略工具」,其中包括重塑地緣政治格局。東盟多國與日本、韓國這次都被加征,但反應相對溫和,多希望通過與美國的談判降低關稅,這種考慮是明智的。美國既然聲稱今後將全力應付與中國的競爭,要將主要力量投放在太平洋地區,這就需要盟友。如果是亞太戰略,日本、韓國、臺灣、東盟國家必會成為籠絡對象;如果是印太戰略,印度、澳大利亞則不可或缺。多年以來,這些國家一直期望「政治安全靠美國,經濟發展靠中國」,在美中之間游移不定。如今川普均課以重關稅,以示懲罰;各國要想保持經濟利益,就得讓美國政治上有利可圖,所謂關稅是美國外交重要的戰略工具,要害就在這點。
多年以來,世界上只有美國在踐行全球主義,其他的國家都是全球主義為表國家主義為裡。踐行全球主義的代價是川普接過36萬億巨額國債與1.2117萬億美元貿易逆差這個財政與貿易雙赤字的攤子,要想挽救美國,只能施以雷霆手段。但最近30年以來,世界早就聽慣了西方左派那種冠冕堂皇的全球化理論,與該理論的各種道義包裝(人權高於主權、環保、保護性少數群體等弱者利益)相比,赤裸裸地訴諸於國家利益的川普主義太過生硬,一時之間很難被接受。
来源:清漣居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